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氧化性:Cl2>S
(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
低的反应对应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例如:
Cu+2Fe3+===Cu2++2Fe2+ 3Zn+2Fe3+===3Zn2++2Fe
还原性:Zn>Cu
6.依据电化学原理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 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 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名师警示】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 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4)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答案: (1)KClO3 HCl Cl2 ClO2 (2)② (3)2 4 2 2 1 2 (4)0.2
5.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易爆物二氧化氯,其 变化可表述为
________KClO3 + ______HCl( 浓 )—________KCl + ________ClO2↑ +________Cl2↑+________H2O
(1)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单线桥法
(1)箭头必须由还原剂 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 氧化剂 中得电子的元 素。
(2)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3)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数目,但不标“得”、“失”字样。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步骤 (1)一标:正确标出反应前后 价态变化 元素的化合价,并确 定同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数。 (2)二等:通过最小公倍数法,使化合价升降 总数相等。 (3)三定: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 数。 (4)四平:根据原子 守恒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五查:检查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 得失电守子 恒 。 若 为 离 子 反 应 , 还要符合 电荷 守恒。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展示
热点定位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 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 反应。
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 原产物。 2.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比较。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计算。 4.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综合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能量变化。
[开放探究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推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是H2为什么不是O2?
提示: H2O中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2价;其中H处 于最高价,O处于最低价,钠只能失电子,H2O中的元素只能得电子化 合价降低,故应是H2O中氢元素得电子生成H2。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l2+H2O===△HCl+HClO B.3CO+Fe2O3=====2Fe+3CO2
[开放探究1] 用图示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有何关系。
提示: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注意事项: (1)箭头必须由反应物 指向 生成物 ,且两端对准发生价态变化 的同种元素。 (2)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同种元素电子转移的前 后变化。 (3)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4.(2011·无锡调研T5-B)由Cl2+H2O 的氧化性大于HClO的氧化性( )
HCl+HClO推断Cl2
5.在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中析出 16 g S时转移1 mol e-( )
提示: 1.√ 2.√ 3.× 4.× 5.√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 化合价变化 的化学反应是 氧化还原反应,否则是 非氧化还原 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 电子转移 。 3.判断:凡是有元素化合价 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 化合价 均没有改变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题)
3.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所标出的电子转移情况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4.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 2FeCl2+Cl2===2FeCl3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含有Fe2+和I-共存,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
一、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比较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题)
1.(2010·10建德一中月考)依据表中所给信息,结合已学知识所作 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Cl2
FeBr2
② KMnO4 H2O2
③ KMnO4 HCl(浓)
H2SO4
FeCl3
2.难易规律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 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 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 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3.守恒规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 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应用:计算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依据反应原理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1)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2)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 强,如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例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答案: C
5.已知M2On2-可与R2-作用,R2-被氧化为R的单质,M2On2-的 还原产物中,M为+3价;又如c(M2On2-)=0.3 mol·L-1的溶液100 mL 可与c(R2-)=0.6 mol·L-1的溶液150 mL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 )
A.4
B.5
C.6
D.7
解析:氧化剂M2On2-中M为+(n-1)价,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可知:
O2
MnSO4
Cl2
MnCl2
A.反应①中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一种 B.MnSO4可被O2氧化生成KMnO4 C.氧化性:KMnO4>Cl2>Fe3+ D.还原性:H2O2>Mn2+>Cl- 解析:反应①中若Cl2足量,可先后生成FeCl3、Br2两种氧化产物, A项错误;根据反应②可知,KMnO4的氧化性强于O2,故MnSO4不能被 O2氧化生成KMnO4,B项错误;综合多个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 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Fe3+,C项正确;根据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H2O2>Mn2+且Cl- >Mn2+,D项错误。 答案: C
换反应,其中Mg为还原剂。
答案: D
4.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1 mol H2O得到1 mol电子的是( ) A.Cl2+H2O===HCl+HClO B.2Na2O2+2H2O=== 4NaOH+O2↑ C.2Na+2H2O===2NaOH+H2↑ D.3NO2+H2O===2HNO3+NO 解析: 在A、B、D项中H2O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C项中 H2O为氧化剂,1 mol H2O得1 mol e-。 答案: C
4.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 例如:对于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MnO2在反应中得 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 降低 ,被 还原 ,发生 还原 反应,作 氧化 剂。 (2)HCl在反应中 失 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 氧化 , 发 生 氧化 反应,作 还原 剂。
应有: 高温
①TiO2+2C+2Cl2=====TiCl4+2CO 高温
②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①中TiO2是氧化剂
D.反应②中金属镁是还原剂
解析: 反应①不属于置换反应,其中Cl2为氧化剂;反应②为置
高温 C.CaCO3+SiO2=====CaSiO3+CO2↑ D.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解析: 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是检查反应前 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A中的氯元素,B中的碳、铁两元素,D中硫、 氮两元素化合价均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惟有C中各元素的化合 价无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2.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 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 的是( )
A.H2O2+H2SO4===SO2↑+O2↑+2H2O B.2Fe3++SO2+2H2O===2Fe2++SO42-+4H+ C.SO2+I2+2H2O===H2SO4+2HI D.2Fe3++2I-===2Fe2++I2 解析:A项中还原剂为H2O2,还原产物为SO2,还原性H2O2>SO2, 与已知矛盾,该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 A
2.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
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