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高效作业人民版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高效作业人民版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解析:选D。

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

由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臣应是平等的,学校是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批评,学校既培养人才,又参与国家政治,这与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臣子、子民绝对服从君主大为不同,说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故D项错误。

3.(2020·唐山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解析:选D。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他们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三大思想家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

4.(2020·宣城二模)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

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 )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解析:选D。

材料“‘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真,真’”表明李贽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的肯定,桑弘羊的措施重视工商业发展,没有剥削民众,体现了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是促进商业流通,不是促进市场竞争,排除A项;汉朝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的,排除C项。

5.(2020·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

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解析:选C。

题干中提及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儒家轻利重义的思想受到冲击,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一个经济问题,而B项是一个政治问题,且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6.(2020·湛江调研)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选D。

依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的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安心生产,恪守良知,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阳明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王守仁的观点对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

7.(2020·盐城高三期中)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又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这表明两者( )A.都把孔子作为其批判对象B.超越了传统儒学思想范畴C.思想观点具有一定关联性D.强调人性解放和学术自由解析:选C。

材料反映出王阳明和李贽都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并没有批判孔子,故A项错误;王阳明和李贽的思想都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王阳明和李贽都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表明两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联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人性解放和学术自由,故D项错误。

8.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解析:选D。

王夫之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中在说明王夫之与近代先进人士的关系,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依旧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说明王夫之对近代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9.(2020·承德联校期末)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

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宗教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解析:选D。

据材料“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评传统儒学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 项正确。

10.(2020·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

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选B。

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圆明园”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著作,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全览图》是对疆土测量绘成的地图,二者都与近代社会转型关联不大,排除 D 项。

11.(2020·德阳三模)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

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

这一情况的出现( )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选A。

题干中明朝后期西学的传入对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 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 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12.(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

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解析:选D。

依所学知识可知,清中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社会等级观念强化,故A 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不是戏曲变化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 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而“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

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

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

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

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根据黄宗羲的学说和后来传入的西学民主理念,谭嗣同提出当前的改革不是要“反满”“反清”,只和今天的统治者过不去,而是要根本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专制政治。

在黄宗羲、谭嗣同们看来,君民本是“平等”的,“君亦一民也”,民本君末,“非君择民,而民择君”,民可“共举之”,当然也可“共废之”。

——摘编自秦晖《从黄宗羲到谭嗣同: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脉相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孔孟儒学的传承之处,并说明对儒学改造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紧扣材料,提炼信息,从反对君主专制、成立制约君权的机构、给地方自主权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近代民主思想,从变革和革命两个角度作答。

(2)第一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和谭嗣同对时政的关注可以看出二者均主张民本、积极入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对比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可从各自所处时代的经济、阶级、思想、社会状况等角度作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