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 拓展训练的课程分类层次与项目选择概要

第四讲 拓展训练的课程分类层次与项目选择概要

第四讲拓展训练的课程分类层次与项目选择对于绝大多数人,当我们提到拓展训练时,要么知之甚少,要么就说一些高风险的活动,在他们看来,那些令人心跳加快、充满挑战的活动,好像只是那些爱冒险的年轻人的游戏。

这也是许多学员在活动之后所津津乐道,会为自己的勇气所叹服,将此渲染传播之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亲身感受,绝大多数情况下听到之后的感觉只是有惊无险,然而当我们想到这些活动可能导致从数十米的悬崖上跌落下来,或者偶尔疏忽就会从近十米的高空器械上摔下,只要这些情景在脑海中闪现,第一反应一定是“我还是不参加为好”。

如果想要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各级主管同样会将拓展训练的活动申请计划放置一边。

拓展训练的挑战性是其项目所具魅力之一,其中一些活动中确实存在着高风险,这种高风险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极少数人群的极限挑战愿望,另一方面也为组织与实施此类活动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与实践技术的学习要求。

当然为了避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加强对活动者的管理与要求,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并辅以必要的保险策略来抵御风险后果。

在我国流行在培训领域的拓展训练,主要以场地项目为主,风险项目主要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风险情境,在特有的安全保护条件下进行。

即便如此,高风险的活动在课程中也不作为主体,我们更多的是将那些可以规避风险,但仍能对我们产生较强冲击的项目,合理贯穿于课程之中,最终完成活动项目,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怎样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拓展训练?拓展训练的课程体系到底是怎样的?难道只是一些挑战风险的项目?为什么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认可?这和我们正确认识拓展训练的课程体系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也会给参加者以不同的体验,并且得到不同的收获。

对于诸多拓展训练项目,选择哪些进行使用,如何搭配以使身体能量消耗与心理活动的冲击在比例上趋于合理,需要对每一个项目活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第一节拓展训练课程的活动层次拓展训练的课程活动在实施中,通过项目的活动方式、学生在项目中的角色认定以及项目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并划分在5个应用层次,这对于我们合理选择项目,并将其合理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下:层次一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有时也在室内进行我们一般会在开始活动项目前,将学员集中在训练场、教室或会议室中,完成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始部分,这一部分课程包括:讲解拓展训练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注意的行为规范与安全要求、模式及分享回顾的形式、课程中“领导”以及团队文化的存在意义、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如何用积极心态面对。

有时会插入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团队建设、管理技巧、个人沟通与职业素养或专题讲座等。

项目范例:沟通学习、破冰课等层次二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强调个人用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参与项目感受队友支持下接受挑战加强自信与互信的培养项目范例:高台演讲、信任跳水层次三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树立团队共同面对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加强组织内的有效沟通加强所有学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明确分工与领导产生在团队中的作用了解个体决策、专家意见与群策结果的差异关于层级管理、领导授权、监督机制、时间统筹的学习等项目范例:盲人方阵、求生电网、数字传递层次四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

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

以激发个人潜能,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尤其是对个体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个体逃避困难将使团队受挫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的能力与潜力培养自立自强、勇敢面对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决心培养在挫折面前自我说服能力增强自我激励与对他人的激励能力合理的树立榜样以及效仿榜样体验成功并能快乐的与他人分享认同在同一现实面前有不同认知,合理的保护帮助与信任队友帮助项目范例:信任背摔、高空断桥层次五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团队接受挑战培养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营造和谐环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内部学习与互助的能力强调信任在团队中的作用对团队良性发展的及时肯定与认知等项目范例:求生墙虽然将这些活动分为5个层次,并不是表明哪个层次优于哪个层次,也不是哪个层次更适合于进入课程里,在这只是想表明这些项目在活动的性质上有一定的针对性。

教师安排课程时的要求,团队发展所处的不同时期,接受挑战与完成任务所产生的结果也许会不尽相同,甚至会产生相悖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个人或团队在当时的挑战能力,活动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调配,这样至少可以使安全隐患降低,也有利于最终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拓展训练的课程分类按照课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分为:长课程和短课程;按照项目本身特点可分为: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极地课程、场地课程等;按照项目的学习目的可以分为:沟通课程、激励课程、团队课程、创新课程、解压课程等;按照参训学员的特点可分为:新员工融入拓展课程、程、销售人员课程、公务员拓展课程、家庭亲子课程等;按照学生的性别组成可分为:男子课程、女子课程、男女混合课程按照参训学员的特点可分为:新员工融入课程、儒商拓展课程、销售人员课程、公务员课程、家庭亲自教育课程、职业发展课程;按照季节的特点可分为:冬季课程和夏季课程等;按照组织方的性质可分为:培训课程与学校课程等。

诸多种分类方式和所列课程,只要看到课程名称就一目了然,每一个课程的具体情况无法一一赘述,下面只对其中的几个在国内范例较少,又比较有开展潜力的课程进行简单评述,希望能对组织方、委托方与参训学员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长课程长课程一般为1个月,最长的有3个月的课程。

其中包括体能训练、安全教育、识图定向、攀岩、沿绳下降(速降)、远足、马拉松、溯溪、泛舟、扎营、救护、野外生存以及对社区服务与环保行动等活动。

这种课程在国外开展较好,资金主要来源于赞助基金,学员自筹部分资金,课程主要针对青少年学员。

这是一项艰苦体验,许多人会在中途希望放弃,因此在活动开始前与家长的沟通极为重要,组织方一般会希望家长在发现孩子逃课回家后尽快送回,或者在课程期间电话求助家人时,家长需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必要时必须“下狠心”让孩子坚持下来。

许多青少年在坚持下来之后,家长发现他们的的确确有了惊人的变化,尤其那些曾经有不良习惯的孩子。

长课程以磨练意志,改变态度、重新认识自我,激发潜能与学会与人相处为主。

对于中国现阶段的青少年,长课程的确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磨练,国内也有人组织过学生“长途行军”到北京的活动,尽管对此评论褒贬不一,但也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

如果希望进行此类课程,不论是组织方还是委托方都需谨慎,必要的组织经验,后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都必须确保。

由于通讯条件的限制,不要在无法和后方取得联系的地区轻易尝试。

不要偏离救护与后援车不能到达的地方太远,毕竟我国的直升机救援还没有像危机电影里那样快捷与方便。

小贴士:哈恩在他的拓展训练学校里,将标准课程定在26天,美国按照这个标准引入后,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季节变化,将国家标准课程定为2l天~26天,当然也有一些更长的课程。

短课程一般在16天以内,最少不低于5天。

随着拓展训练在世界各地的开展,以体验为主的课程将拓展训练的时间不断缩减,但是大多数组。

织机构都不接受少于l.5天的课程,应该说没有经历24小时的课程对于学员只是初体验,很难感受到拓展训练的真正魅力。

我国现有的“早晨出发,下午回家,一天活动项日仨”的课程并不值得提倡,在看似节约时间、经费的背后,实际上并不合算。

利用寒暑假,在城市周边的郊区组织一些拓展训练活动,可以很好的过渡现阶段的困难。

现有的生存训练与体验农村劳作与生活的活动;少年军校将军训与拓展项目结合的活动;野外生存与英语夏令营的结合等都是拓展训练开展的好方式。

建议组织方在操作此类活动时,以小团队为佳,不要因为盈利较少就在学生数量上大做文章,这样就偏离了拓展训练创始者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非赢利的特点,建立基金、寻求赞助也是可以探索的方法之一。

现有的成人课程中“再走长征路”,“李白唐诗之路”“茶马古道”等活动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尝试。

短课程短课程一般为5天~16天,有时也会有2天左右的课程。

活动往往选择长课程的一两个项目进行,或者以参加拓展基地的各种活动项目为主,短课程能够让学员保持更大的激情,这种课程在用于企业团队文化渗透时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能够将野外活动与拓展基地的活动相结合,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便于操作,具备这种能力的组织机构也较多。

在我国现在最流行的拓展训练以2天的课程为主,这种课程主要是在拓展训练学校的郊野基地开展,活动的项目主要是以场地户外项目为主,同时大量融入一些室内培训的经典项目,通过各种体验以个人挑战激发潜能与共同挑战熔炼团队为主。

有时候参加这类活动时往往需要和当地居民进行接触,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活动中要学习和体验的一部分。

女子课程1920年在德国萨拉姆学校创办时就是一个同时招收男女学生的学校,但在许多地方,拓展训练的开始阶段并没有女子参加拓展训练,或者学校不招收女性学员。

1934年戈登思陶恩就只招收男生,1965年鲍勃·佩在美国首先打破性别的阻绊,后来明尼苏达拓展训练学校专门设置女子“实验组”进行专门的训练。

她们同样参加泛舟、潜水、定向、营救以及溯溪等活动,她们的表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她们同样可以很优秀完成艰难的挑战,甚至在某些项目的承受能力上超过大多数男性学员。

在我国现有的拓展训练,许多时候女性学员会在汗水与泪水中完成一些风险性项目,据统计如果除去需要体能为主的项目差异,女性学员完成项目的比例略高过同龄的男性学员,在和一些资深的培训师探讨后这样认为:其一,现阶段愿意参加拓展训练的女性学员人数比例较低,来参加挑战的相对属于心理素质过硬的小群体。

其二,在遇到看似自己无法“闯过”的困难时,男性学员一旦决定放弃很难说服,而对女性学员的说服工作更加容易生效。

对于女子课程的设置与发展,是我们有待开发与研究的新课题。

我们合理的设置与选择课程,既能够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也不会在培训后只被认为“勇敢、坚强、果断”的形象转变,这绝对不是她们参加拓展训练的初衷。

另外,绝对不要把那些在拓展训练中表现优异的学员想象成“野蛮女友”的类型,如果认定如此,那说明你真的需要和她们一同体验一次拓展训练了。

对于拓展训练的资深工作者来说,对时下流行的女总裁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对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也值得关注,甚至可以关注世界政坛的领导的“她”现象,现有的七八位领导人就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同样研究企业中“女强人”(许多女性领导不喜欢这种称谓,这里具有褒义)的领导风格,也能对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有很好的启发与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