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一)干热灭菌【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
干烤箱为常用的干热灭菌器,其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完成的。
【构造】干烤箱是中间夹着石棉的双层金属制成的方形或长方形箱,箱底装有热源,箱内有数层金属架,并附有温度计和自动温度调节器等装置。
把待灭菌的物件均匀地放入恒温干燥箱,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即可达灭菌目的。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将包扎好的待灭物品(培养皿、吸管器等)放于箱内,注意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气流流通。
2.关门,插上电源插头(常为220伏),拨动开关,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红灯亮。
3.待温度上升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小时。
4.灭菌后停止加热,待温度下降至40℃以下方可开门取物,在这之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否则其内物品(如玻璃器皿等)会因温度骤然下降而爆裂。
【应用】干热灭菌主要用于要求干燥的、耐高温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材、瓷器、凡士林、液体石蜡、药粉等的灭菌。
一般不耐高温的、含有水份的物质,不能用这种方法灭菌。
(二)湿热灭菌【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表3-2)。
特别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温度,灭菌效果最佳。
其主要优点是:①温度较高,灭菌所需时间较短;②蒸气穿透力强;③蒸气冷凝时释放汽化热,能迅速提高物品的温度;④物品不过分潮湿。
表3-2 热力消毒灭菌法比较方法温度(℃) 时间(min)灭菌器适用物品焚烧>500 瞬时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灭菌干烤160~170 120 干热灭菌器(干烤箱)玻璃器材、瓷器等灭菌巴氏消毒法61.1~62.871.73015-30s牛奶、酒类等消毒煮沸消毒法100 5 食具、刀剪、注射器等消毒流通蒸气消100 15~30 Arnold流通蒸气灭食具等消毒毒法菌器间歇灭菌法100 30 流通蒸气灭菌器(重复3次)不耐高温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法121 15~30高压蒸气灭菌器耐高温、高压及不怕潮湿的物品高压蒸气灭菌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器具,其种类有手提式、直立式、横卧式等。
它们的构造及灭菌原理基本相同。
高压蒸气灭菌方法的原理是水在大气中100℃左右沸腾,水蒸气压力增加,沸腾时温度将随之增加,因此,在密闭的高压蒸气灭菌器内,当压力表指示蒸气压力增加到15磅(1.05kg/cm)时,温度则相当于121.3℃,在这种温度下20min即可完全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及芽胞。
【构造】高压蒸汽灭菌器有各种形式及规格。
下面以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为例进行介绍。
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密闭的耐高温和耐高压的双层金属圆筒,两层之间盛水。
①外锅:供装水产生蒸汽之用。
坚厚,其上方或前方有金属厚盖,盖有螺栓,借以紧闭盖门,使蒸汽不能外溢。
加热后,灭菌器内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随之升高,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外锅壁上还装有排气阀、温度计、压力表及安全阀。
排气阀用于排出空气;压力表:以表示锅内压力及温度(公制压力单位为公斤/cm2、英制压力单位磅/英寸2、温度单位℃);安全阀又称保险阀,利用可调弹簧控制活塞,超过定额压力即自行放汽减压,以保证在灭菌工作中的安全。
②内锅:为放置灭菌物的空间。
图3-1 高压蒸汽灭菌锅模式图【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使用前的准备:灭菌器内清洗干净,检查进气阀及排气阀是否灵活有效,并加入适量水。
2.装放灭菌物: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器内,注意不要放得太挤,以免影响蒸汽的流通和灭菌效果。
然后加盖旋紧螺旋,密封。
3.预热及排气:加热升温使水沸腾,并由小至大打开排气管(排气阀),排除冷空气,继续加热升温,再关闭排气管(阀)。
4.升压保温:让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高而上升待压力逐渐上升,待蒸汽压力升至所需压力(一般为103.43kPa,温度则相当于121.3℃)时,控制热源,维持所需时间,持续15~20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5.降压开盖取物:保压到规定时间之后,就停止加热,缓缓排气,待其压力下降至零时,方可开盖取物。
6.注意事项⑴此法灭菌是否彻底的一个关键是压力上升之前,必须先把蒸汽锅内的冷空气完全驱尽,否则,即使压力表已指到103.43kPa,而锅内温度则只有100℃,这样芽孢则不能被杀死,造成灭菌不彻底,所以必须进行排气。
⑵降压一般通过自行冷却。
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稍开排气阀降压,但排气阀不能开得太大,排气不能过急,否则灭菌器内骤然降压,灭菌物内的液体会突然沸腾,将棉塞冲湿,甚至外流。
另外,降压时压力表上读数虽已降至“0”时,灭菌物内温度有时还会在100℃以上,如果开锅太快还有沸腾的可能,所以最好在降压后再稍停一会,灭菌物温度下降后再出锅较妥当。
灭菌物灭菌后仍处于高温时,容器内呈真空状,降温过程中外部空气要重新进入容器。
一般叫“回气”,降温过快,回气就急,如棉塞不严密,空气中杂菌就会重新进入灭菌物使其污染,这往往造成高压蒸汽灭菌的失败。
因而降压开盖取物不宜过急。
【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可用于耐高温、高压及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纱布、敷料、手术器械、玻璃器材、隔离衣等的灭菌。
(三)紫外线杀菌【原理】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波,存在于光谱紫外线端的外侧,故称之为紫外线,依据不同的波长范围,被割分为A、B、C三种波段。
紫外线中波长为240nm~280nm具有杀菌能力,其中265~266nm的杀菌作用最强。
医学上常使用紫外线灯产生紫外线进行消毒灭菌。
现代紫外消毒杀菌技术是国际上90年代末兴起的最新一代消毒技术。
它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光学、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C波段紫外光(240 nm~260nm)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C光照射流水、空气或固体表面,当水、空气或固体表面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细菌(细胞)DNA 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破坏DNA构型,干扰其正常复制,导致细菌(细胞)变异或死亡。
同时,紫外线不仅可杀灭DNA病毒,对RNA病毒(包括SARS-coV 等)也有灭活作用。
即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杀灭细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体。
紫外消毒杀菌技术具有高效率、广谱性、低成本、长寿命和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21世纪的主流消毒技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医学常用的是水银灯,灯管由石英玻璃制成,管内充满压强为266Pa的氩和几滴水银。
紫外线杀菌力虽较强,但穿透力较弱,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均能阻挡紫外线。
因此灯管上之灰尘、油渍都会直接影响其穿透能力。
所以新灯管在使用前,应用沾以75%酒精的纱布擦拭,清除油渍、手汗及灰尘。
使用中的灯管、石英管应定期擦拭清洁,以免影响紫外线穿透率及照射强度。
2.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决定。
期间,必须考虑到紫外线以下传播性质: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紫外光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减弱;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弱。
3.需预防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对细菌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人体同样有一定的伤害,启动消毒灯时,应避免对人体直接照射,必要时可使用防护眼镜,不可直接用眼睛正视光源,以免灼伤眼膜。
【紫外线杀菌试验】1. 用无菌接种环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密集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2. 用无菌镊子把经灭菌的黑色纸片贴于平板表面中央部分。
3. 打开皿盖的2/3,置于紫外灯下距离约20cm~30cm处照射30分钟。
4. 除去纸片,盖好平皿盖,置37℃温箱培养18小时~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结果:纸片及平皿盖遮盖处有细菌生长,未遮盖处无细菌生长。
【应用】1.空气和物体表面杀菌:传统紫外线灯常用于无菌操作室、外科换药室、病房、手术室及实验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一般照射20min~30min即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紫外线杀菌灯在水处理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水处理(water treatment)从使用紫外线杀菌灯的方法来分,有直接把灯放入水中,称为浸没式;紫外线灯放入套管里使用,称为过流式。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过流式的方法。
)与过流式相比,浸没式结构简单。
紫外线杀菌灯直接放在水中,这种方法可用于流动的动态水,也可用于静态水。
这种处理方法要注意灯管有可能由于意外情况发生破裂;长时间处理,灯管表面会被水中藻类等污染物覆盖,将严重影响紫外线透出。
紫外线杀菌灯在水处理中主要应用它的杀菌功能,如过流式的设备工作原理如:经水泵产生压力的一定流速的水流流过能透紫外的石英套管外围,紫外线灯产生的254nm紫外线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其特点是水流流速很快,一般在石英外套流过的时间不超过1秒,因此要求杀菌灯的紫外线强度很高,一般要求在表面强度超过30000uw/cm2。
要产生如此高的紫外线强度,需选用高强度大功率的紫外线杀菌灯。
如果仍然想通过延长时间来提高消毒效果,一般选用较长的灯,做较长的设备,或在外壁上处理成涡流旋转式结构,来延长水流过的时间。
紫外线杀菌器在水处理方面广泛用于:医院、各类实验室用水消毒,以及高含量致病体废水消毒;生物化学制药,化妆品生产用冷却水消毒;食品加工工业水体消毒,包括果汁、牛奶、饮料、啤酒、食用油及各类罐头、冷饮制品等用水;生活用水消毒,包括居民住宅小区、办公大楼、自来水厂、旅馆餐厅等;电子工业用超纯水,等等。
(四)过滤除菌在实验室最常用的过滤除菌法主要包括:其一是利用滤菌器除去不耐高温液体中的细菌;其二是利用生物安全柜除去气体中可能含有的病原微生物。
1.滤菌器【原理】滤菌器种类很多,孔径非常小,能阻挡细菌通过。
它们可用陶瓷、硅藻土、石棉或玻璃屑等制成。
适用于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μm。
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为了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
一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滤菌器。
【构造】(1)蔡氏(Seitz)滤菌器:上部的金属圆筒,用以盛装将要滤过的液体;下部的金属托盘及漏斗,用以接受滤出的液体;上下两部分中间放石棉滤板,每次用后换一石棉滤板。
滤板按孔径大小可分为K号、EK和EK-S号3种:K滤孔最大,供澄清液体之用;EK滤孔较小,供滤过除菌;EK-S滤孔更小,能阻止一部分较大的病毒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