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为在全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从XX年2月份开始,在全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二、基本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基本内容
在校已经开展和渗透国学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独具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
各学校每周安排两课时,作为进行国学教育内容。
1、经典部分
经典诵读内容分年段推荐:小学可选择《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唐诗》、《论语》、《孟子》、《孝经》
2、艺术部分
各校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在国学教育中的艺术特色和主导方向。
可广泛开展书法、美术、戏曲等国粹的启蒙和入门教育。
3、健身部分
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师资条件,利用体育课或大课间,开展中国武术、太极,
通过活动小组开展中国象棋、围棋等健身益智方面的学习和活动,努力弘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
四、基本途径
(一)课堂教学
1、学科课程。
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不同领域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指导。
2、校本课程。
要使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有力补充,积极开发反映本校教育特色,适合学生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国学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国学教育诵读、阅读活动,在读中悟,做中学。
(二)课外活动
1、主题活动。
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社团活动、学校艺术节(体育节)、报告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国学文化立人,做优秀的现代中国人。
2、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寒(署)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五、基本原则
1、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
国学教育要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体现国学教育的思想,在国学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的要求。
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
2、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
国学教育要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等相结合,注意讲解规范言行、修养身心的传统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国学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使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养成儒雅的君子之风。
3、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
国学教育要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在新一轮的普遍性的国学教育中,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是国学教育成为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动力。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要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5、与德育教研科研相结合。
教研科研部门要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教育制高点,研究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找准切入点,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六、实施步骤
1、筹备动员。
XX年2月,小学国学教育启动仪式精神,部署本区具体工作,开展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2、全面展开。
XX年3月,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各项工作,落实教育局会议精神。
重点做好“学国学、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准备工作。
3、成果推广。
普及国学教育的基本知识,推广各校国学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把国学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过工作任务来抓。
2、做好规划。
做好国学教育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本校特点,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分年段、分学期、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逐步推进国学教育。
各校要把国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国学教育机制。
3、师资培训。
各学校要以品德、语文学科教师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为辅,进行学科渗透,建立一支国学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局将组织国学报告会、专题培训、集中辅导,教师学校要组织好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活动,强化任课教师教育能力。
4、评价考核。
制定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情况评价考核细则,每年对学校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评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