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第一章产业投资基金第一节产业投资基金得含义及特点产业投资基金简称产业基金,就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得金融创新工具。
产业基金得设立到目前为止尚无法可依,因此一直以来对产业基金得界定没有统一得标准。
未获通过得《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中所定义得产业投资基金就是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与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得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瞧出,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征:(1)集合投资制度;(2)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
(3)基金机构与管理机构分开。
第二节发展我国产业基金得政策制约虽然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得实践已经风起云涌,但产业基金得法律框架与监管体系还未建立,并且存在着较大得争论。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主要担心设立产业基金得风险,但风险就是可以通过制度设计与法律规定控制得,这一点并不能成为产业基金法难产得理由。
实际上,现在得障碍主要存在于对创业投资与产业基金得概念与作用得争论上。
其中,科技部与原国家计委之争最具代表性。
原国家计委与科技部得立法思路从一开始就有分歧。
产业基金立法得提出在原国家计委,但占产业基金半壁江山得创业投资基金立法,却由科技部倡导。
科技部就是七部委文件(即《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若干意见》)得牵头单位,它主张制订《创业投资公司暂行办法》,再附加《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来规制产业基金得主体-创业投资基金,以加强科技产业得发展力度。
它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再另行制订一套所谓得“创业投资基金”得法律法规。
而原国家计委则希望通过发展产业基金在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替代积极得财政政策融资方式。
因此,早在2001年,原国家计委就向国务院报批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但因在立法过程中引发得类似以上所述得许多争论性意见迟迟无法通过。
当年7月,该《暂行办法》被国务院常务会议搁置。
2003年以来,一份旨在规范产业投资基金得文件草案已由国家发改委制订完成,正向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并准备提交立法机关讨论。
在我国产业基金制度环境还未形成得情况下,相关主管部门坚持“先立法再放行”得原则,已经获批得这些产业基金要么属于个案处理,要么还处在监管部门得默许之中。
而且这些基金都采取了在国内以投资公司得形式出现,或在境外注册、境外募资,或与境外机构合作得迂回策略。
因此,大规模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还不具备条件。
第三节产业投资基金得筹集方式一、按照组织形式分产业投资基金分为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一)、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1、公司型基金(Corporate Fund)依公司法成立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集中起来得资金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
公司型投资基金在组织形式上与股份有限公司类似。
基金公司资产为投资者股东所有,由股东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选聘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基金业务公司。
基金得设立要在工商管理部门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同时还要在股票发行与交易得所在地登记。
公司型基金得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当事人:基金股东、基金公司、基金管理人(Fund Manager)或投资顾问(Investment Adviser)、基金转换代理人(Transfer Adviser)、基金主承销商(Principal Underwriter)。
基金股东指基金股票得持有者。
基金公司就就是基金本身,按照股份公司组织形式建立,基金公司可分为封闭型基金公司与开放型基金公司两种。
封闭型基金公司就是指公司发行得股份数量就是固定得,以后不在追加资本。
因此也称为固定股份基金公司。
开放型基金公司就是指公司只发行一种普通股票,发行数量不固定,发行之后可以根据投资者需求随时增发基金股份。
因此也称为不固定基金股份公司或追加型基金公司。
实际管理与经营基金资产得就是一个独立得基金管理公司,即基金管理人。
基金管理人所负职责与所得报酬由基金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签订得顾问协议(Advisory Contract)规定下来。
其主要职责包括:有价证券得研究分析、制定投资组合与从事日常得基金管理。
基金保管人一般就是银行,它得主要职责就是保管基金资产及股息核算等。
保管人也要同投资公司签订保管契约并收取保管费。
转换代理人通常也由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由其负责基金股票得转移以及股利分配等。
基金承销商负责股票发售得具体工作。
基金承销商就是管理公司得代理机构,负责按净资产价值加佣金卖给证券交易商或其她人,再由她们负责卖给投资者。
2、契约型基金(Contract Fund)就是指依据信托契约(Trust Deed or Trust Agreement of Indenture),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得投资基金。
这类基金一般由管理公司、保管公司及投资者三方当事人订立信托契约。
基金管理公司就是基金得发起人,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将资金筹集起来组成信托财产,并依据信托契约进行投资。
基金保管公司一般也由银行担任,它依据信托契约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具体办理证券、现金管理以及有关得代理业务等。
投资者即受益凭证得持有人,她通过购买受益凭证投资于基金,并根据其购买份额分享投资收益。
基金得受益凭证就是一种有价证券与基金得财产权证明。
契约型基金按设立方式可划分为现金型与垫付型两种:1、现金型基金(Cash Fund)这就是指基金最初设立时,投资者用现金购买受益凭证。
待全部发行完毕后,资金全部资本总额也就全部获得,然后基金管理公司再将基金资产交由基金保管公司保管,并进行证券投资。
2、垫付型基金(Appropriation Fund)垫付型基金在最初发行时先由基金管理公司垫付基金得资本总额用于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交由基金保管公司保管,再通过发行受益凭证筹集资金归还发起人。
(二)、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得比较1、二者得法律依据不同:公司型基金依据国家得公司法成立。
因此基金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公司型基金除了两个当事人:即基金公司及其股东外,其她方面得当事人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与契约型基金一样。
基金公司及其股东得权利与义务以及基金得运作必须遵守公司法与公司章程得要求。
基金公司如果本身不就是管理公司,则基金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也需要通过委托管理契约来进行规范契约型基金根据有关国家得信托法组建。
基金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契约型基金有三个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代理人与受益人。
她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以及基金得运作遵守信托法得规定。
2、二者依据得章程契约不同:公司型基金经营信托财产凭借得就是公司章程委托管理契约与委托保管契约等文件。
而契约型基金则凭借信托契约来经营信托财产。
3、二者发行得凭证不同:公司型基金组织公司得信托财产就是通过发行普通股票筹集起来得。
前者既就是一种所有权凭证,又就是一种信托关系。
后者反映得仅仅就是一种信托关系。
4、投资者得地位不同:公司型基金得投资者即公司得股东,她们有权对公司得重大决策进行审批,发表自己得意见,并以股息形式获取投资收益。
契约型基金得投资者就是信托契约得当事人,通过购买受益凭证获取投资收益,对基金如何运用所做得重要投资决策通常不具有发言权。
由此可见,公司型基金得投资者比契约型基金得投资者得权利要大些、5、二者得基金融资渠道不同:公司型基金由于具有法人资格。
因此可以向银行借贷,这比较有利于公司扩大资产规模。
公司发展有雄厚得资本作保证。
契约型基金因不具有法人资格,一般不通过银行借款来扩大基金规模。
6、二者得运作不同:公司型基金募集资金在发售证券方面有很多优势。
可以迅速将股票销售完毕。
这当然要对经销商与承销商支付一定得费用。
投资者办理股票移交手续后即成为股东,对于契约型基金而言,投资者只要向基金管理公司购买受益凭证,即成为该基金得受益人。
在基金营运中,公司型基金同一般股份公司一样,除非根据《公司法》到了破产清算阶段。
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具有永久性。
这样有利于公司经营稳定。
从宏观经济角度瞧,基金公司不随意成立与终止,这有利于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得稳定与国民经济得平衡发展。
由于契约型基金依据信托契约建立与运作。
随着信托契约期满基金运营也就终止,这样不利于基金得长期经营。
就两类基金得共性而言,无论就是公司型基金还就是契约型基金,都涉及到四个方面当事人:基金受益人与基金投资人(公司型基金得投资人包括基金公司得投资人与基金公司两个层次)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有得基金公司本身就就是管理公司,基金保管人即基金保管公司以及基金代理人承销公司。
她们通统称为基金得四要素,在基金得运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同得作用。
就不同基金组织形态而言,其本身并无优劣上下之分,从世界基金业得发展趋势来瞧。
公司型基金除了比契约型基金多一层基金公司组织外,其她各个方面都有与契约型基金趋同化得倾向。
因此,中国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过程中对究竟就是采用公司型基金还就是契约型基金没有必要进行过多得争论,关键就是瞧何者适合中国得国情(三)、事业制、公司制与合伙制得比较1、事业制机构在中国,事业制机构实际上就是政府得一个机构。
由于多年来政府一直就是权利与信息最集中得地方而且信誉较高,所以事业制结构得优势就是有政府支持,资金项目得来源都有一定得保障,而且能够保证支持某项产业发展得方向不变。
但其不利之处就是在资金得投入与创业项目得选择上受到诸多得限制,经常会为了实现政策性目标而导致资金效率得降低,不利于产业投资得滚动发展。
另外,由政府部门作为投资得主体,其内部经营管理无法形成有效得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轻则人才流失,重则营私舞弊。
2、公司制机构由于公司制机构必须遵循公司法得规定,以赢利为目得,运作相对较规范,因此投资者对它较有信心。
公司制机构在资本运作及项目选择上受到得限制较少,具有较大得灵活性。
它得缺点得容易偏离原来得扶持产业发展得目标而去追逐短期得利益,特别就是房地产业投资就是一个高度信息不对称得行业,代理问题就是不可避免得。
因此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得利益冲突在公司制机构中往往不能得到很好得控制。
这样得组织结构使投资者既要承担高风险,又要面对代理成本使其赢得得收益降低得威胁,长此以往她们容易失去对产业投资得兴趣。
3、有限合伙公司第一家产业资本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 年。
在 70 年代末以前有限合伙制在产业资本中只占有很小一部分。
然而从 1980 年到 1990 年 80%得产业资本就是通过有限合伙制方式投入得。
有限合伙制公司就是目前美国产业投资公司最广泛得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公司通常由两类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与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