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话题作文

初二语文话题作文

初二语文话题作文一. 本周教学内容:话题作文(一)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和作文考试形式。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

比如说,“创新”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可以引发出人们无数的见解。

又比如说,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项科技成果、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的抒情,也就是引发出人们心中想说的话。

由此可知,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语文试卷上,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二)“话题作文”的重要特点1.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个“话题”做文章。

2.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它方便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写自己最能写的内容。

3.话题作文是“除诗歌外,不限文体”的作文,它方便我们运用自己最拿手的写法。

4.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就话题本身进行引用,进行分析,进行利用,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运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得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言以蔽之:话题作文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

为了理解话题作文的这些特点,我们可将它同材料作文作一比较,得出如下几点不同:一是感知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者给考生提供材料,考生都必须先感知和把握这些内容,这是两者之同。

但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作为引出话题的媒介出现的,考生感知它的目的,只是将它作为引发思考的“由头”。

例如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题:“树,随处可见:高山上有根深叶茂的青松,平原中有参天耸立的水杉,街道旁有遮阴蔽日的梧桐,校园里有香气四溢的桂树,小河边有婀娜多姿的垂柳……请以‘树’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感知这一材料,考生只要能打开思路,懂得“话题”是“树”,所写内容与“树”有关即可,完全不必推敲和概括材料中的深层含义;而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考生提炼观点或叙事记人的依据,考生阅读这些材料,必须透过字面意思进而把握其本质意义。

例如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联系下面材料,结合自身的见闻、经历或感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一个酷爱大自然的人,每年十月间都要去看野鸭南飞的景观。

有一年,他大发慈悲,带着饲料,到那里的池塘边去喂野鸭。

几年以后,有些野鸭不仅不再南飞过冬,而且变得又胖又懒,连飞也飞不起来了。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驯服野鸭,但是,要把驯服的鸭子再变成野鸭就很困难了。

”上述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故事,就事论事地发了一句议论,怎样由鸭及人,由事及理地加以认识,正是考生感知材料的目的。

二是处理材料的思路不同。

面对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求异求新、张扬个性是考生应有的思维品质。

例如上述以“树”为话题的作文,你若写记叙文,对所供材料可以不管不顾,只要所写的人或事能与话题“树”有关联就行,你若写“树和人类”一类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你可以引用提供的材料作为论据或引入说明的对象,也可以完全不用所供材料,这完全取决于你个性鲜明的构思。

而面对材料作文的材料,考生必须有强烈的“求同”意识,要小心翼翼地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主题,力求对准“标准答案”。

例如上述黑龙江省的材料作文题,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戒依赖,重磨炼,倡自强”这类本质意义作为立论和叙写的依据,否则就会判为偏题而失分。

三是运用材料的结果不同。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限制的“由头”,在这个“由头”下,考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极大,能各展其长,各显其才,呈现出丰富多采的结果。

例如上述以“树”为话题作文,你可以以多姿多彩的描写见长,写成写景散文;你可以借树赞人,写成托物言志类散文;你可以以“小河边的垂柳”为线索,叙写一则动人的故事,以抒情真挚取胜;你也可以从“树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切入,以雄辩的议论展示你逻辑思维的才华,总之,考生的笔端会展示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世界。

而在求同思维支配下的材料作文则不同,以议论文为例,你就必须按照“引——释——证——联——结”的框架形式行文,这就难免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

(三)话题作文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写作(1)要根据话题这个词语及有关提示、要求,结合自己的写作优势,确定文章的文体和文章的大体范围。

如写记叙文,还应该进一步确定使用何种人称进行写作。

(2)根据提示要求及自己确定的文体、写作范围,给文章命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话题作文既然允许自拟题目,而且也规定了评分标准,考生就不能放弃展示自己写作功力的机会。

作文题首先要准确,角度要小,内容要尽量具体,还可以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者“一见钟情”。

命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索、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所以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如“以‘对话’为话题”而拟订的几个作文题(“对话”是2000年福建厦门的话题作文):《对手间的“对话”》《我和爸爸的文学对话》《无声的对话》《我和同桌》《对话也是竞争》等。

(3)主题确立,材料选定后,就应该选择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使文章以独特的面目出现。

尽管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但由于同龄人相似的经历、阅历和相近的思维层次,文章撞车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选用适当的写作技巧,结合文体的不同表现,使即便是相同的主题,相似的材料也有一个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使读者(阅卷者)对文章的可信度和愉悦感。

这三个步骤环环紧扣。

实际上,除了第一、二两个步骤外,话题作文的这个写作顺序与一般的命题作文并没有多大差异。

而且,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同样要讲究立意深刻,选材新颖,布局巧妙,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等,虽然要求高了些,但既然是要求,自然要超出目前学生们的水平,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生活要深入其实,生活要深入是写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

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

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

当然,这里也需要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咀嚼时文英华,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2. 拟题要到位话题作文大都要考生自拟题目,有的考生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

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

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

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也可拟订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

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给阅卷者带来愉悦感染。

3. 文体要得体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以便于写有专长的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当然,如果考题能像高考一样,提示“文体自选”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

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引起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

诚然,现在有些报刊上确实有些文章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令人难以卒读。

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

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

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等。

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

4. 巧妙运用话题作文要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

写作技巧,说穿了就是巧妙地安排和表现作者已经选定的有关材料,使作者初定的文章主旨得以充分表现的方法。

必须承认,写作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这类充分张扬写作者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用写作技巧对文章选定材料进行锦上添花般的着色添彩,文章就犹如一潭死水。

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应努力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功底与个性,打破“一着鲜,吃遍天”的狭隘意识,着重掌握几种不同类文章切合自己写作习惯,张扬自己写作个性,显示自己语言特色的写作技巧,认真多学几“招”,以适应不同文章的写作。

5. 点题要明朗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

这样,写好话题作文不也是一件难事了。

(五)话题作文为我们的思维遨游天宇提供了有力的翅膀,我们怎样才能在广阔的天幕上书写张扬个性的佳篇华章呢?主要方法是做到4个创新。

1. 拟题创新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

“题好一半文”。

中考作文尽快闪出语言的亮丽,一下子引起阅卷教师的注意,十分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