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基础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与所记内容相关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中央集权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德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刑治”、墨家主张“贤治”。
其共同内涵A.思想自由B.重建秩序C.崇尚礼制D.回归周制4.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孔子热心救世,但他的救世思想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壁。
造成孔子碰壁主要在于他的救世思想A.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B.忽视法治而只重视德治C.旨在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D.未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5.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6.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A.道家学说B.佛家思想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7.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黄宗羲D.李贽8.以下主张,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君主受命于天C.人人都有良知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贵”10.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C.指南针D.火药11.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重要标志。
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D.领先西方世界12.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
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13.唐代诸帝大都爱好书法。
唐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为右拾遗兼翰林侍书学士。
下列书法作品由柳公权创作的是A.B.C.D.14.“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就反映了这种特点。
材料反映的是A.宫廷画D.工笔画15.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16.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派主张A.“耕者有其田”B.“君民共主,设立议院”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17.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18.白话文原本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
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
在白话文推广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严复D.胡适19.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其中“政治革命”是指A.实现民族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实现民族独立20.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
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三大政策”的推动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21.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救亡图存B.维新变法C.实业救国D.追求民主2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如下图),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许多重大问题。
形成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3.毛泽东思想第一次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4.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
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5.“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这一声明最早应该发表于A.1949年B.1964年C.1967年D.1970年26.“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是:“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他的贡献是A.“东方魔稻”B.两弹一星C.巨型计算机D.载人航天工程27.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科技成就是A.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B.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C.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D.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28.“邓小平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邓小平的战略决策是A.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1983年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C.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D.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9.1956年4月后,我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他们紧跟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反时代变化和新人、新思想的文艺作品。
这主要得益于A.“三个面向”方针的出台B.“双百方针”的提出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D.《义务教育法》的颁行30.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
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
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C.小说政治功能日益突出D.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旧兼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材料二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指出其相应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的特点。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
《荀子》中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孙中山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民是民国的天子……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
……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共同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的思想有哪些进步之处?33.“如何走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有教无类”,故A正确;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但不符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BC;墨子是墨家,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