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2、荷兰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新经济中心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 大西洋沿岸。自1602年摆脱了西班牙的奴役后,荷兰很 少遭遇外敌入侵,也减少了很多内部麻烦,从而得以在 和平的环境下开展贸易。尼德兰革命胜利以后,荷兰的 共和政府实行宗教宽容和解政策。各阶层、各教派的群 众团结在统一的旗帜下,保证了荷兰国内有一个和平、 团结、安定的环境。 荷兰政府还允许和鼓励受宗教迫害 的外国商人和政治上受迫害的流亡者到荷兰来居住。西 属尼德兰各省的富商、工业家及资金雄厚的犹太商人因 不满西班牙的政策,大批移居到荷兰来,为荷兰的商业 及海外冒险事业提供了雄厚的资金。荷兰政府十分重视 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保持本 国航运业的优势。
三、 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靠 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并实行一系列的对内政策, 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英国在 实现工业革命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自由的经 济政策,也促成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英国大力推 动世界贸易,提高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最终英国成为世界各国机器设备的供应者、先进 技术的传播者、建设资金的供应者,对世界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产业革命的 胜利,标志着人类开始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 会,从手工生产进入了机器生产。
新闻背景
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 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论是,“从意大 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 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科学兴隆时期比起每一 个国家的历史要短得多”,每次科技中心的转移都引起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每一次转移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反映了科教、社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证 明了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
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
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
公元500-140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方 世界,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世界独占鳌头。中国的实用科 技先进,中央政权强大,科举制度择优录用,官僚制度 便于施政,社会稳定,行政高效。中国经济得以在数百 年内,居世界上游。
在世界贸易的广泛兴起前,先进技术和稳定、 有效的政府,带动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出现。
英美分别为前后两个世界经济中心国,这两国 主导世界贸易的时期分别为“英国世纪”和 “美国世纪”。当然,这里所谓的“英国世纪” 和“美国世纪”是经济意义上的。世界经济中 心国往往拥有世界最大、最开放的经济体和市 场。它也是先进技术和雄厚资本的主要来源地, 对后进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2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已经从劳动力密集的 英国转移到土地丰富的美国;看来会再从美国转移到 劳动力密集的中国。在中国与早期的美国相似,国内 潜在市场庞大,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美国)的贸易将 继续增长,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在二十一世 纪,中国有可能首先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然后再 慢慢地在其他方面超过美国,逐步成为下一个世界经 济中心。
四、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19世纪上70年代出现了技术革命的新浪潮,使美国和德 国经济得到了跳跃性的发展,使落后的日本和俄国等一下 列国家的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19世 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心已开始从英国向美国和德 国转移。随着一战、二战的爆发,英国世界经济中心的地 位被动摇。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远离主要战场。 二战中,美国在受到珍珠港被袭击的打击之后才加入反法 西斯同盟,并且一直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打仗,所以也没有 受到什么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在两次战争中,美国都大 发战争财,向参战各国售卖军需用品,加速了美国登上世 界经济中心的进程。二战以后,除美国以外各大国都损失 惨重,于是美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无论是在经济上, 还是政治上。
总之,中国有两大优势:与美国互补的有利资源禀 赋、潜在巨大的经济规模。中国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动机甚至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国。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 经济发展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 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在这里,我们先认识经济中心的一些基本条件。 第一、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占世界经济总 量和贸易总量的较大份额 第二、技术水平总体上说位居世界第一并对世界各国产生 影响 第三、拥有一大批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库,足以影响世界 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第四、制造能力世界第一,世界主要产品生产和供应应出 自本国并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第五、运输能力、通讯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并在世界各国运 输能力和通讯能力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第六、世界金融中心,本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主要结算 单位) 第七、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力量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