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策略黄伟,陈玉文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摘要目的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结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小,融资结构不合理,自主知识产权少等问题。
结论应该从强化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完善社会融资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环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发展策略,,一,,,,,,,被称为“第四产业”先锋的生物医药产业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众多国家发展当地生物医药产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佳选择。
在美国有波士顿、旧金山湾、华盛顿、圣地亚哥和北卡罗莱纳研究三角园等五大生物技术集群,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带动全美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
在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现象也很明显,但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函待解决。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十分注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上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
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作者简介陈玉文一,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医药电子商务、药品零售经营管理。
联系方式一,,“培育生物产业”作为专门一节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年月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十八个部门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述规划和政策的逐步落实,为我国生物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在市场的推动下,近年来快速发展。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增加。
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比去年增长。
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月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其中生物制药增长高达。
医药上市公司更是呈现高成长态势,经营性利润总额增幅高达。
生物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将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中外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外国投资公司加大对我国医药企业的投资,并与我国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到目前为止,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生物领域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达到个。
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产业链条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初具规模,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迅速增加。
下表是我国主要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主要优势见表表国内主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情况园区发展重点主要优势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医药研发及研发外包、医药生产政策、资金、中介服务等整体投资环境良好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亦庄“药谷”北京大兴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富集生物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企业集群群集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科学城”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海洋药物等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地域优势突出、地方政府支持深圳市医药工业园长沙浏阳生物医药园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地域优势突出、地方政府支持公共技术平台、专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发展迅速石家庄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和架城医药工业园青岛“生物谷”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业、化学制药业产业基础雄厚、优势企业集群海洋生物技术产品有限定位发展、地方政府支持通过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产业规模小、融资结构不合理、创新水平低仍然是制约着我国生物医药集群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虽然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医药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仍然是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新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
而单纯的模仿所带来的利润并不能使企业扩大规模,从而使众多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使我国医药行业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样的倾向也表现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上,有很多是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而建设起来的,但其中大部分集群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很少。
这严重制约了集群的发展,同时也造成的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因此,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和并购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结构不合理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是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但是十几年来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开发投入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的规模分散,数量众多,分到每个企业研发部门的资金对于新药成功研发以及成果转化的帮助甚少另一方面是投资一元化的局面并未有效改善。
美国生物技术资金的以上来自企业,而我国的资金来自于政府投入’。
但单靠政府投入毕竟是有限的,究其原因,要归结于我国尚未建设完善的融资市场。
目前,国内对生物制药的投资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风险投资和从证券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数量较少,初创期的生物制药企业很难得到风险资金的支持,直接上市融资又受到规模等诸多限制’。
另外,由于国内的生物医药研发往往以仿制为主,缺少原创性,按照许多风险投资商的观点,这些项目的投资可行性不大。
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研究机构和企业无足够的资金进行新药研发,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商认为目前市场缺少好的项目而不愿投资。
因此,应当加大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的投资力度和改良投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创新水平低,自主知识产权少产业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融资结构不合理都从不同程度上导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缺少足够的研发资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同时,单纯从研发角度看,我国药企的研发现状是分散化和个体化,大多数项目是以研究院为单位的课题组形式进行。
反观国外,则多是以公司为主牵头开发,产权较为明晰,产学研的各个环节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以及利益分配方式,已形成完善的创新链。
因此,我国的大部分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现有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研发资金,是造成创新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其次,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有待优化。
比如缺少行业协会机制不完善,缺少法律和财务咨询机构以及中立的新药开发阶段性评估机构,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立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或转让、投资进行评估,提供咨询意见,从而使企业的研发工作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最后,缺少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人才流失仍然是很多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面临的严重间题。
很多生物医药企事业单位没有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真正落实到位,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
此外,营造好的创新氛围,树立企业的创新文化对于企业创新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鼓励竞争、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以及“注重潜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创新环境的营造尚需时日。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强化政府政策支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鉴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与扶持,制订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从市场培育、财政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支持,从而进一步创造和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培育政策。
要改善企业规模小的现状,提高园区的竞争优势应当积极推动企业购并、联合重组,重视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购并和联合。
提高大型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的比重,进行企业重组的优势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规模与效益并进的格局。
可以采取大企业先重组合并,迫使中小型企业无法生存而迅速被吞并的方式。
这样的重组战略不仅有利于减少整个行业的损失,更能使整个产业迅速地走向规模化经营。
因为大企业的合并和联合重组会给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使类似规模和更小规模的企业自动寻求合并和兼并,大大加快重组进程,从而加速资源优化配制,集中研发,创造更大的效益。
财政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对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有较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国家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拨款也在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资助只是创新资金的一少部分,因此积极推进风险资金机制的建立,才是解决资金瓶颈的关键所在。
建议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投资者注入资金,强化现有企业自身的融资功能,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
知识产权政策。
知识产权是保护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的设立对于保护园区内的创新企业、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降低了园区内由于知识溢出而对创新企业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医药行业的研究开发对专利保护的依赖程度最大,达。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很不成熟,因此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和产权设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既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又能促进先进技术成果扩散。
完善社会融资体系,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是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良好的融资环境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
除了政府应该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力度和投资的引导作用之外,应尽快建立较为规范的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和专业投资公司,发挥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生物医药技术的投入,生物技术药物风险投资基金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投入各方都能得到相应的收益。
具体方式如下积极探索通过创业投资、研发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企业的研究开发。
通过与国际生物产业创业资金的嫁接合作,进一步集聚国内外创业投资资金和专业人员,吸引海外资金投入生物医药产业。
此外,通过国家政策性贷款、财政配套资金和骨干企业资金共同入股的形式,建立并扩大生物产业融资担保平台,并继续努力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沟通,争取获得长期政策性银行贷款,逐步形成双方认可的融资平台,负责融资项目的遴选、论证、推荐、组织实施、委托贷款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支持生物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仍以仿制为主,我们应该采取“创新为主题,仿制为依托,创仿相结合。
”的路线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如果说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特殊的税收减免、进出口补贴和产业扶持政策,改善国内医药市场销售网络以形成研发的良性循环是硬件设施的话,那么企业改善生产技术水平,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与重视人才培养就是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水平的软件设施,也是推进技术创新最根本的途径。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企业应加强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以企业成为研发主体,高校、科研机构成为研发的后盾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