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教学设计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3课。

本课活动是通过研究开关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开关可以连接和断开闭合电路,知道开关是控制电路的元件。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开关的作用”,主要是把开关接入一个简单电路中,控制灯泡的亮与灭,认识到开关的作用是连接和断开电路。

活动2“开关加在哪里”是让学生在有两个灯泡的不同方法连接的电路中,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与灭时需要把开关安装在不同位置。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生活中对开关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有动手操作开关的基础,对开关的作用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开关控制电路的原理是什么,这一点学生一般没有去了解。

对于在只有一个灯泡的简单电路中接入开关,学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但是增加一个灯泡后变成两个灯泡的电路,如何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与灭,或者分别控制每个灯泡的亮与灭,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基础进行思考,激发他们从闭合回路方面去寻找连接方法。

同时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过画电路图,学生有能力将连接的方法用简图画出来。

三、教学目标1.知道开关能连通和断开电路。

2.观察常用的各种开关,了解控制电路的方法。

3.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用开关来控制电路的探究活动,认识开关如何控制电路。

教学难点:在有两个灯泡的不同方法连接的电路中,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与灭时开关加在哪里。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灯泡、导线、电池、开关、学生活动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几个小朋友在玩电灯笼,其中波波自己制作的电灯笼中的灯泡一直在亮着。

问题:能不能在这个电灯笼加一个开关?交流:对教科书中妍妍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在电路中接入开关,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与灭。

(二)活动探究1.活动1:开关的作用出示:没有开关的电路图。

提示:在电路中接入开关,通过开关可以控制开关的亮与灭。

任务:尝试将开关接入电路中,了解控制电路的方法。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将开关接入电路中。

汇报:可以在电路中接入开关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开关处于“开”的状态,灯泡不亮;开关处于“闭”的状态,灯泡就亮。

小结:开关能通过让电路形成闭合或断开的状态来控制电路。

2.活动2:开关加在哪里提示:电源、灯泡、开关连接好后,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电路就断开了。

任务:若要控制同一电路中的两个灯泡的亮与灭,如何在电路中连接开关?出示:电路元件图。

要求:先在图上画一画连接起来方法再尝试动手操作,可以最后把电路是怎么连接的用简图画下来。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么连接导线。

汇报:利用实物和电路的连接简图这两个内容,分别从不同的连接方法汇报如何连接导线。

评价:根据学生是否能说明白怎么控制两个灯泡是否能同时发光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是否能将电路简图画明白进行评价。

问题:能否让一个灯泡亮着,而另外一个灯泡不亮?交流:根据开关的原理能从分别控制这两个灯泡的方面进行思考。

七、板书设计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开关状态:开闭合灯泡状态:不亮亮电路状态:电路断开闭合回路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4课。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本单元安排了设计制作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可以发出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本课属于“设计与制作”课,为技术与工程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技术工程领域主要概念为: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所以本课的核心是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在制造产品的活动当中解决设计、制作等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动手做一直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四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前面几课当中,特别是上一课活动2的内容,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本课要求学生制作的小乐器。

学生了解了物体产生强弱不同、高低不同声音的科学原理后,应该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乐器设计和材料收集。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应该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作品的制作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目标1.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2.能按照一定步骤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小乐器。

3.对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小乐器。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及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等。

学具准备:制作小乐器的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同学们用自制小乐器演奏。

问题: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能不能做小乐器?(二)活动探究1.任务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带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或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交流: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设计媒体:展示排箫的照片,观察排箫的结构,并思考利用哪种材料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排箫。

交流: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结:以排箫制作为例,说明自制小乐器的环节、步骤及注意事项。

活动:指导学生确定自制乐器的类型、选用的材料和工具、设计草图(学生活动手册)。

3.制作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小乐器,强调动手、协作能力的培养。

4.测试活动:组织全班开展小小演奏会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小乐器上台演奏。

演示:学生轮流上台演奏,并介绍自己的小乐器结构与特点。

演奏时其他同学根据学生活动手册的评价表进行评价。

小结:教师对参加演奏的同学提出表扬。

讨论:小组同学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各自的小乐器如何改进,并进行组内交流。

汇报:请学生对有代表性的几个小乐器做出点评。

小结:指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产品都有改进的空间,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小乐器,才能让产品越来越完善。

5.改进任务:布置学生课后进行产品的改进。

七、板书设计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案教学设计第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2课。

通过第8课的学习,学生已收集了各种岩石,并初步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表面特征的方法。

本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岩石标本的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岩石。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我的岩石标本盒”、活动2“制作岩石‘身份证’”、实践“身边的石材”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以参观岩石博物馆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思考“能否将收集的岩石做成标本”,驱动学生探究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

活动1引导学生完成岩石标本盒的初步制作。

活动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特征,制作岩石标本的标签。

“实践身边的石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石材,了解岩石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制作岩石标本盒活动,引导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岩石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观察和描述更多的岩石。

本课是前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应用和延伸,也为本单元后续课《岩石与矿物》《保护矿产资源》等课起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制作岩石标本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设计和制作岩石标本盒的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做事情方面往往缺乏统筹意识,也经常出现考虑不周的现象,例如,容易忘记事先应将岩石洗干净、晾干备用,或在给盒子做收纳格子时不会考虑岩石的大小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提醒和引导学生在制作岩石标本盒前,先做好周全的计划,以保证制作活动能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标本标签的基本要素,并能尝试利用标本标签的形式描述岩石标本的信息。

2.能完成岩石标本盒的设计和制作。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知道岩石在人们的生活中和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岩石标本制作“身份证”。

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制作岩石标本盒,利用卡纸制作岩石标本盒的纸格子。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纸盒、卡纸、剪刀。

学具准备:纸盒、各种岩石(课前洗净晾干)、固体胶、A4纸、硬卡纸、棉花、剪刀、笔、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讲述:妍妍、彬彬和波波参观岩石标本展。

提问:通过岩石标本展,我们能了解到什么?组织交流:学生讨论岩石标本展展示的物品、内容和作用。

讲述:制作岩石标本能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岩石。

提出任务并出示课题:今天让我们来制作岩石标本盒,将自己收集的岩石做成岩石标本。

(二)活动探究1、活动1:我的岩石标本盒问题1:制作岩石标本盒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它们分别能起到什么作用?媒体:展示岩石标本图片。

组织交流:学生讨论制作岩石标本所需材料及其作用。

小结:制作岩石标本盒需要盒子、棉花、卡纸、标签纸等材料。

盒子可以对岩石标本进行收纳和展示,卡纸做成小格子将各块岩石进行分开收纳,避免岩石混乱。

松软的棉花可以保护岩石;标签纸可以标明岩石的名称。

我们还需要用剪刀和固体胶等工具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问题2: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成岩石标本盒?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吗?小组活动:学生利用已有的材料设计岩石标本盒,并讨论按照什么顺序制作岩石标本盒。

组织交流:学生讨论岩石标本盒的制作方法、顺序和设计图。

问题3:怎样利用卡纸做成格子?怎样确定格子的大小和数量?媒体:播放利用卡纸制作格子的图片。

问题4:在制作岩石标本盒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组织交流:学生讨论制作岩石标本盒的要点、注意事项。

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制作岩石标本盒。

先在纸盒中铺垫A4纸,利用卡纸制作格子(格子的数量和大小要根据岩石的大小和数量确定),放入棉花,给岩石编号并粘贴标签纸,然后放入相应的格子中,同时在标本盒的盖子上填写岩石的名称。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提出制作任务:按要求制作好岩石标本盒。

活动:学生根据设计利用已准备的材料制作岩石标本盒。

2、活动2:为岩石制作“身份证”媒体:展示岩石标本图片以及岩石标本的作用。

问题1:我们的岩石标本能发挥这些作用吗?与标本展的岩石标本比较,我们还要做什么改进?交流:学生讨论怎样完善岩石标本的信息。

小结:岩石标本的标签就像岩石的“身份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