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试卷
课程名称: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课程代码:Z900012
考试说明:
一、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隋唐人的日常生活》是我院本科学生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本门课程采用机考形式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隋唐是我国历史上极大繁荣的时代,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请从隋唐市民生活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想法,完成一篇论文。
●格式要求: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具体格式如下:论文题目(3号宋体加黑),作者和学号(4号楷体),摘要(100-200字)(摘要小4号黑体加黑,内容小4楷体),关键词(3-4个)(关键词小4号黑体加黑,内容小4楷体),正文(3000字以上,一般不超过10000字)(一级标题4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小4号宋体加黑,正文小4宋体),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号黑体加黑,内容小4宋体)。
请将文件以PDF格式上传。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茶酒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料本来主要是酒。
宴会也好,待客也好,都是酒在唱主角。
这种情况至唐代初期都这样,但到唐玄宗以后,茶的异军突起使酒在很多场合下降低了作用。
正所谓“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说明了茶地位的提高。
一、饮茶
茶在唐代普及到了北方中国,隋及唐初,北方饮茶的人还不多,但到唐玄宗时饮茶逐渐普及开来。
到了唐德宗时期,茶文化出现了一本经典之作:陆羽的《茶经》。
《茶经》中对茶的出产地介绍的十分详细,并根据地区分为上,次,下,又下四等。
以峡洲,光州,湖州,彭州,越州五地茶为上等。
此时的名茶众多,有蒙顶石花,紫笋(因产地不同有分支),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芳芯,露牙,香山,南木,衡山(这是茶名),东白,白露,黄牙,团黄,天柱,阳羡,紫英,祁门。
唐使常鲁公出使吐蕃,赞普招待他的都是中原的名茶。
唐穆宗时,有官员反对增加茶税,提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可见茶的高普及程度。
茶的发展还在泡茶技巧上体现出来,在原有的“庵茶法”(直接用开水冲入容器,泡开里面的茶叶)上有了陆羽的煮茶法。
此法分五步,一把茶炙干,捻碎至粉末,二,煎水,先要选好水。
当时南方煎茶用的七种水,按等级高下依次分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三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将水煮至中沸(开水的沸腾是四周边沿向内翻腾)三取这时的水一勺备用,搅拌
水使之沸度均匀,同时将少量的茶末放入。
四将水搅拌至出现泡沫(汤花),此时将先前的一勺水加入,继续搅拌。
五将茶水拿下,倒茶。
晚唐又出现了点茶法,此时茶文化已经形成了体系,有着对茶叶,茶水,茶器,茶礼等一系列的讲究。
文人形成茶社,说道论佛,高谈阔论。
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
“茶道”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被流传到了国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饮茶在唐是非常高雅的事,文人把亲自种茶,亲手采茶,自己制茶都做为一种清高的活动。
茶神陆羽一生不做官,与茶为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文人以茶会友,唐有“茶会”,三五个人一边饮茶,一边谈论诗文、佛道,兴致来时提笔赋诗,颇有进入仙界之感。
钱起《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就称赞这种茶会是最快乐最悠然的事:“松乔(仙人)若逢此,不复醉流霞(饮酒)”。
饮茶的最高境界是使人超尘脱俗,故杜牧曾自称“茶仙”。
唐人以茶为礼物互相馈赠,为普遍的习俗,如《故人寄茶》(曹邺),《谢刘相公寄天柱茶》(薛能)一类的诗俯首可拾。
当时人们把最新最好的茶寄给亲友,作为最贵重的礼物,也作为人生的乐事。
茶与道家、佛教都有密切的关系,佛僧、道众饮茶利用修炼,诗僧齐已、皎然等多有茶诗问世。
唐元稹有《茶》诗,把饮茶的过程概括为“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明月,晨前对朝霞。
”诗说明:用白玉碾碾碎茶叶,用红纱罗过筛;放在茶铫里煎煮,放在碗里呈现浅黄色,泛起一层浮沫;晚上喝茶对月,晨起也有喝茶习惯。
唐代以茶待客,颜真卿有《春夜啜茶联句》一诗谓“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的诗句
二、饮酒
饮酒则唐代诗人千古流芳的吟诗结为一体,成为这一时代饮食生活的一个突出象征。
无论是宴会待客,喜庆婚丧,犒军斩首,总是这位作陪。
欢乐失意,悲歌狂吟,酒似乎能配合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将人的情感溶解其中。
虽然在唐玄宗时茶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它的垄断局面,但是酒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仍是无法替代的。
(一)酒的种类与饮酒习俗
隋唐时期酒的种类除了传统的黄酒,果子酒(葡萄酒等),还有外来的酒类引进,“酒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虫麻,陵郎官清,阿婆清。
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菴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8】这三勒浆提到的都是波斯的酒类,至于蒸馏酒,上文提到了烧春,文史中也出现了“白酒”“烧酒”的名词,虽然不能断定其一定是蒸馏酒,但是我还是倾向于白酒诞生此时的推论。
当然此时酒内唱主角的还是黄酒,分为清浊二类,酒带有酒糟,临饮时必须对其压榨和过滤。
诗仙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里说到“吴姬压酒劝客尝”。
这便是压酒去除酒糟。
冬天喝冷酒不舒服,将之加温制成沸酒,裴度有一妙酒名为“鱼儿酒”,用龙脑凝结做成鱼状,每用沸酒一盏,投一鱼入内。
为了增添黄酒的美观程度,此时的黄酒还进行着色,“琉璃锺,瑚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李贺此诗道出了当时好酒的人间绝色。
有的酒的颜色很重,与醯相近。
“天德军都防御团练使、丰州刺史李景略卒。
初,景略尝宴僚佐,行酒者误以醯进。
判官京兆任迪简以景略性严,恐行酒者获罪,强饮之,归而呕血。
军士闻之泣下”,行酒者误把醯当成酒是因为颜色相似。
此时很多的酒带着浓重的甜味,韩愈在《芍药歌》说“一尊春酒甘如饴”,这种酒当然会受欢迎。
聚宴饮酒一般要设有“酒纠”监酒,维持宴饮秩序,此外还有许多佐宴活动,例如有吟诗唱歌观舞击鼓狎妓等,还有到唐代才制定为法名目繁多的酒令。
最初有“平索看精”四字和“律令”等令,后因繁难而废止,代之以更为简单的闪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