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煤浆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的要求

水煤浆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的要求

水煤浆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的要求
水煤浆气化炉工艺原则上在高于灰熔点5O~100~C以上的温度下操作,以便于顺利排渣,根据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厂的生产经验,水煤浆加压气化用煤选择原则应以煤的“气化性能及稳定运行性能”为主。

2.1煤的灰分含量
灰分是煤中的无用形式成分,为使其能顺利地以液态形式排出水煤浆气化炉,必须将温度升至其灰熔点以上,无谓的增加了氧气消耗有资料表明,在同样的气化反应条件下,灰分每增加l%,氧耗增加0.7%~0.8%,煤耗增大1.3%一1.5%;其次灰分增加,使烧嘴和耐火砖的磨损加剧,寿命大大缩短,同时灰、黑水中的固含量升高,系统管道、阀门、设备的磨损率大大加剧,设备故障率提高。

灰分含量高对成浆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除使煤浆的有效成分降低之外,还使煤质的均匀性变差,消弱了煤浆分散剂的分散性能,在相同的情况下,对提高煤浆浓度不利。

建议所选煤样的灰渣干基含量不高于l3%。

2.2煤的最高内水含量
煤的内水含量对气化过程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对成浆性能的影响,一般认为煤的内水含量越高,煤中的O/C越高,含氧官能团和亲水官能团越多,空隙率越发达,煤的制浆难度越大。

煤质对成浆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影响因素之问密切相关。

煤的内在水含量越高时所制得的煤浆浓度越低,而且使添加剂的消耗、煤耗、氧耗均有一定的增加,综合技术与经济方面考虑,水煤浆加压气化原料用煤的最高内在水含量以小于8%为宜.
2.3煤渣的熔融特性
煤灰的熔融特性是煤的灰熔点(还原条件下),煤的灰熔点以低于反应温度50~100~C为宜(熔融温度)。

若煤的灰熔点提高,为使气化炉顺利排渣,必须将气化炉的反应温度提高至煤的灰熔点以上,温度提高使气化炉耐火砖的寿命相应缩短(气化炉的操作温度每提高100~C,耐火砖的磨蚀速率增加2倍),氧耗、煤耗增加。

为了降低操作温度必须加入助熔助,而助熔剂的加入会增加煤中惰性物质含量,使耐火砖磨蚀加剧,提高了制浆成本,固体灰渣处理量增加,灰渣水系统的结垢量上升。

煤的灰熔点以低于l300℃为宜,考虑到煤的气化效率及耐火砖的使用周期等方面的因素,最好的煤种灰熔点在1250~l300℃,如果原料煤的灰熔点太低,由于生产条件下煤灰的黏度降低,也会加剧对耐火砖的侵蚀,较低灰熔点的煤种可以通过配煤来解决。

2.4灰的粘温特性
黏度是衡量流体流动性能的主要指标,要实现气化温度下灰渣以液态顺利排出气化炉,黏度应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既要保证在耐火砖表面形成有效的灰渣保护层,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根据国内外对液态排渣锅炉的研究指出,灰渣的黏度应在25~40Pa·S之间方可保证顺利排渣,水煤浆气化炉在操作温度下灰渣黏度控制在25~3OPa·S 为宜。

影响灰渣黏度的主要因素是煤灰的组成,即灰成分。

煤灰的主要矿物质成分是Al2O3、SiO2、MgO等,通过调查研究表明:A12O3是灰渣熔点升高、黏度变差的主要成分。

Al2O3含量越高,煤灰的流动温度越高;A1203含量高于40%时,煤灰的流动温度大于l500℃。

MgO含量一般很少,MgO又和SiO2形成低熔点的硅酸盐。

起到降低灰融熔温度的作用。

SiO2是煤灰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使煤的灰熔融特性变差,黏度升高,但它与其它的组分(CaO)可以形成低熔点的
物质,因而可依据其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添加CaO以消弱对灰黏度的影响。

CaO是降低灰熔点的组分,与si02形成低熔点的硅酸盐。

因而CaO是最常用助熔剂组分,但其含量过高则析出CaO单体,反而使灰熔点升高,黏度增大。

其添加量应控制在与灰分之比为20%左右。

Fe203也是降低灰熔点及灰渣黏度的组分,因为Fe203在还原气氛下被H2或CO还原为FeO,FeO与灰渣中的Sio2和AL2O3形成低熔点的共熔物。

Fe2O3含量低于20%的煤灰,Fe2O3含量每增加l%,煤灰的软化温度平均降低l8℃。

K2O和Na20含量增高,煤灰熔融温度显著下降,每增加l%,煤灰的流动温度平均降低16~C。

2.5煤灰的焦渣特性
灰渣黏度是煤灰的高温特性,是指测定煤挥发分后所残留下焦渣的特性,共分8类,序号越大粘结性越强,一般认为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原料煤结渣特性应为l~2类。

2.6煤的挥发分
原料煤的挥发分代表一种煤的变质程度,变质程度越大,燃烧火焰越长,反应活性越好。

煤的内在水分与挥发分有一定的关系,当煤的挥发分在25%4-5%时内在水分最低;大于30%,随着挥发分的增加而增加;当大于40%时,增加较快;小于20%时,随着挥发分的降低而增加。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成浆性越差。

2.7煤的硫含量
对气化操作的本身并无显著影响,但生成的煤气只要高于露点温度操作,即可避免设备腐蚀,硫含量的高低对甲醇洗工序的影响很大。

2.8煤的可磨性
煤被破碎的难易程度称为煤的可磨性,不同的煤有不同的可磨性指数。

煤的可磨性直接影响磨机的选择和工况条件的确定,既影响水煤浆的产量和质量又影响磨机的消耗。

可磨性普遍采用哈特格罗夫法测定(哈氏可磨性指数HGI),HGI 越高,表示煤越易磨碎,换言之,煤越软。

可磨性好的煤实际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微细颗粒,因而提高了堆积效率,易制的高浓度的水煤浆。

当HGI小于50时候,煤浆浓度急剧下降。

HGI越大,煤的成浆性越好。

2.9水煤浆配煤技术l21
煤料的反应性、成浆性、灰熔融温度是衡量煤种适应能力的主要指标,无烟煤反应活性低,褐煤成浆性差,均不适宜于水煤浆气化,最适宜的是长焰煤、气煤等。

同时还应注意到煤灰在还原性气氛下的流动温度和粘温特性。

对煤质的一般要求如下:①主要指标:放热量达25.121MJ/kg。

越高越好;煤灰的流动温度在1300~C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气化;煤中灰的含量不得高于13%,越低越好。

②次要指标:考虑到煤浆的制备、泵送特性、煤的反应活性及气化效率,则全水分含量越低越好,挥发分含量越高越好,固定碳含量适中为好,煤中有害元素硫、氯、砷等越低越好;可磨性指数越大越好。

配煤的理论依据:所选用煤种的放热量在22.00MJ/kg以上,并且放热量高的与放热量低的搭配,使煤的发热量达25.12MJ /kg以上;成浆性、灰分等指标达到水煤浆气化技术的最低要求;采用不同煤种的混配以改变煤灰组成降低灰熔融温度,即:将煤灰组分中MgO、Fe203、K20、Na20含量高的煤与灰熔融温度较高的煤混配来降低灰熔融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