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的发展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摘要:首先陈述了我国生物制品的历史与发展并在客观分析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加强宏观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兽用生物制品; 发展状况; 疫苗;简史;生物制品是生物工程中具有免疫特性的一种药品,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与疾病作斗争的产品。
欲溯其源尚无法真切描述,只能从1912年至近期的历史简要叙之,故称简史。
据公元203年(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凑,其气必虚”,这是对免疫的最早描述。
“免疫”一词首见于明朝的“免疫内方”意思是免除传染,“明朝种痘新法”即有“熟苗”的记载,用来防御天花病,2500年前我国古藉的“左传”就记载了狂犬病,并研究了它的治疗方法。
“牛疫即牛瘟病”的流行曾记载于后汉永平十八年,《五行记》上。
三百年前藏族同胞采用牛瘟弱毒(即自然感染黄羊含牛瘟病毒的血液作毒种),灌服牛只预防牛瘟病,算是古老的兽医减毒疫苗。
而正式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办的兽用疫苗制造所是1930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王汝川教授首创的【1】。
建国以来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取得了长足发展,研制了一些世界领先的兽医生物制品,对疫病防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我国的牛瘟和牛肺疫。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共体认为中国C株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株苗)控制和消灭欧洲国家的猪瘟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国首创的马传贫弱毒疫苗1983年在国际马传贫学术会议上得到高度的评价。
我国研制的猪2号(S2)布氏杆菌苗和羊5号(M5)布氏杆菌苗免疫力均优于国外的19号布氏杆菌苗,安全性优于国外羊用的Reul号菌苗。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羊痘细胞苗制品均达到先进水平。
我国在诊断液和菌株的选育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牛鼻气管炎抗原、牛黏膜病抗原、副结核菌素诊断液等品。
我国也进行了大量弱毒菌种、毒株的培育和筛选,如中国C株弱毒株(猪瘟兔化弱毒株)、马传贫弱毒疫苗株等都是我国自己选育的优秀毒株。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独立的兽医生物制品产、供、销监督检测体系,1966年农业部颁发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
据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001年),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共有188种,其中灭活疫苗56种,活疫苗 57种,抗血清7 种,诊断制品61 种,其他制品 7 种。
我国兽医制品生产企业30家,其中,有3个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通过 GMP认证,15个生产车间通过 GMP验收。
同时,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2】。
有专家预测,在当今和未来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中,现代医药学及生物技术将成为时代竞争的焦点,并将占居制高点。
兽用生物制品作为现代医药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防治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兽用生物制品作为高科技生物产品,由于其科技含量高,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小,价格基本稳定,盈利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已经成为新经济时期极具吸引力的产业。
正因为如此,兽用生物制品领域成为资本投入的热点。
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重组、兼并与上市,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飞速发展。
1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始于1918年创建的青岛商品检验局血清所和1919年建立的北平中央防疫处。
1949年以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品种很少,仅有10余种疫苗的生产与研究,且产量不大,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较低。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积极培训技术人员,加强生产技术交流,开展新产品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并且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与检验规程》,同时也建立了生物药品监察制度。
制订出36个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规程,初步统一了我国兽用生物品的质量标准。
生物制品的年产量达到1.2亿mL,较建国前增加了3倍以上。
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8个兽医生物药品厂,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规模有了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
先后研制成功了100多种包括各种类型的灭活苗、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苗等兽用新生物制品。
其中猪瘟兔化弱毒、牛瘟兔化弱毒、马传染性贫血、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仔猪副伤寒、猪喘气病、鸭瘟、猪丹毒、猪肺疫等毒力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疫苗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我国而且为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扑灭或控制猪瘟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兽用疫苗除了单价疫苗,还开发出二联苗、三联苗乃至禽用五联苗和羊用干粉十联苗。
疫苗佐剂的研究也获得进展,由早期的明矾、明胶和氢氧化铝胶发展为微乳剂和油乳剂,大大提高了兽用生物制品的免疫效果。
生物诊断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诊断制剂的发展。
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诊断技术已由早期传统的凝集反应试验、治疗反应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中和试验发展为以酶标记抗体技术和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染色试验;进入20世纪90年代,诊断技术已经发展到分子生物学阶段,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生物技术及其试剂盒已在我国畜牧兽医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有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45个(其中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生物制品厂28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的生物制品生产车间17个),可生产197种制品,年产量400多亿头(羽)份。
在所生产的制品中,列入《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的产品有106种,其中灭活疫苗26种,活疫苗41种,抗血清6种,诊断制品33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动物疫病的防疫需要。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研究与开发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兽用新生物制品种类和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兽用生物制品的产销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产品的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
在现有的45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中,多数产品仍为20世纪80~90年代的老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特、优产品较少。
新产品研究开发主要以仿制为主,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市场竞争力较弱。
这种弱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和专业化协作优势。
下图是我国最近上市的生物制品医药公司:26 通化东宝600867 基因制品,解热镇痛制剂,抗组织胺类药及解毒剂2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对策2.1加强宏观管理2.1.1 严格控制生产与检验用原材料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对《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进行了数次修订。
在重视提高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同时,不断改进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要求。
近年来又对兽用生物制品实行批签发管理制度,为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和有效提高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是生产合格优质产品的前提条件,而检验用原材料的质量是进行兽用生物制品质量公正性评价的基础,是获得准确、可靠、有效检测数据的基本保证。
因此,只有把严格控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用原材料作为未来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的基础工作,在规范相关管理规定的同时,积极推动检测方法标准化的进程,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并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使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与提高。
2.1.2 把控制动物试验环境和设施作为兽用生物制品GMP管理和兽用新生物制品审批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实验动物是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的重要活体材料。
实验动物的质量、动物试验环境与设施是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条件。
随着人们对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与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生物安全关系认识程度的加深,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必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实施经费计划管理时,应将实验动物经费作为专项经费指定划拨,并将动物试验的环境条件及其相关内容作为有关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新药评审、药品检验、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兽用生物制品GMP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审查,实行一票否决制。
2.2 提高企业竞争力2.2.1 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传统兽用生物制品的改进研究传统兽用生物制品在动物疫病的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必要对传统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改进和提高。
要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组织培养与纯化技术来获得纯度更高、更有效的抗原和组份材料,制备浓缩疫苗和纯化疫苗,进一步提高传统兽用生物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2 积极开展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的更新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有效期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生产工艺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不高,有效期较短。
今后应积极开展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产品有效期的生产工艺改造研究。
缩短与国际上同类先进产品的差距,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3 鼓励兽用新生物制品的开发与研制,加快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内的成果转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国际间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贸易将不断增加。
由于受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动物疫病将成为确保全球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兽用生物制品是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武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兽用新生物制品的开发与研制,作好应对那些在国外已经流行而在国内尚未出现的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御,特别应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在国际上影响大且危害严重的重大疫病的预防与诊断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建立重大疫病诊断与预防材料的储备与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我国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完善兽用生物制品的审批制度,在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内的成果转化速度,充分发挥其为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3】。
总之,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调整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策略,集中人力、物力,结合我国的国情,重点突破,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兽用生物制品开发的新路子。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整体水平将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1] 梁圣译. 中国兽医生物制品发展简史概述[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07)[2] 陈少渠, 冯小霞, 郭建军. 浅谈我国兽医生物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 河南畜牧兽医, 2005,(12)[3] 张存帅,李玉和,靳彦华,吴思捷.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与策略[J]. 中国兽药杂志, 2004,(01)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HUA Qi(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of Haidu Colleg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andong Laiyang 265200,China )Abstract:First of all statements of our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of o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strengthening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wo aspects of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development; vaccin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