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砂》新旧规范对照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砂的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本版的和2001版的第1章
3
天然砂:自然形成的,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机制砂:经除土处理,有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天然砂: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本版的和2001版的4.1
6
建设用砂的一般要求
本版的第5章
7
砂的颗粒级配要求天然砂和机制砂不同,对于砂浆用砂,4.7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应为0
砂的颗粒级配要求天然砂和人工砂相同
本版的6.1和2001版的5.1
8
砂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大于44%
砂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本版的6.5和2001版的5.5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砂表观密度试验时,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砂表观密度试验时,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1g
本版的7.14和2001版的6.13
10
天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松散堆积密度;
本版的和2001版的3.1
3.2
4
亚甲蓝(MB)值: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的粒径小于75u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亚甲蓝(MB)值:用于判定人工砂中的粒径小于75u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
本版的和2001版的3.10
5
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人工砂包括机制砂、混合砂。
《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
新旧规范对照表1
序号
新规范
旧规范
备注
1
《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
《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
封面
2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
机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泥块含量、压碎指标、松散堆积密度。
天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松散堆积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
机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松散堆积密度、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泥块含量、坚固性。
本版的8.1.1和2001版的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