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腐植酸肥使用

腐植酸肥使用

叶面肥正确掌握使用技术(发布日期:2005-2-21 13:54:32)浏览人数:601叶面肥正确掌握使用技术叶面肥,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肥料的分类,而是指一种施肥方式。

大家知道,作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叶片也能吸收养分,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或叶面喷肥,这种施肥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有资料显示,在国外,肥料通过叶面施用所占比例已超过40%,可见叶面施肥的重要性。

叶面施肥(foliarfeeding/spray)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养分吸收运转快,可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且施肥量少,适合于微肥的施用,增产效果显著,尤其是土壤环境不良、水分过多或干旱低湿条件、土壤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急需补充营养以及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时,采用叶面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肥不足,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1、正确认识和使用叶面肥1.1认识叶面肥叶面肥的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全国范围约有数百种乃至千种之多。

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5大类:第1类:营养型叶面肥该类叶面肥中不仅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还含有中量元素钙、铁、镁以及作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如芬兰凯米拉公司的肥凯王系列叶面肥。

第2类:调节型叶面肥(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肥料范畴)该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矮壮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

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如920、爱多收等。

第3类:生物型叶面肥该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

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第4类:单一型微量元素叶面肥该类叶面肥中只含有一种作物必须的微量元素,针对某些作物对特殊微量元素的需求而使用,如油菜花期喷施硼砂或硼酸,果树上喷施硫酸锌等。

第5类:复合型叶面肥该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

其功能有多种,一种叶面肥即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1.2正确掌握叶面肥使用技术叶面施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正确的施肥技术。

1.2.1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

在作物生长初期,为促进其生长发育选择调节型叶面肥,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

生产上常用于叶面喷施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肥料品种。

1.2.2喷施浓度要合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营养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应严格控制;还有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亦应严格按浓度要求进行喷施,以防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浓度要求。

以尿素为例,在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适宜浓度为1.5%—2.0%,在萝卜、白菜、甘蓝、黄瓜上为1%—1.5%,在马铃薯、西瓜、茄子上为0.5%—0.8%,苹果、梨、葡萄、茶叶上浓度为0.5%,葱、番茄、温室黄瓜上浓度为0.2%—0.3%。

1.2.3喷施时间要适宜叶面施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

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

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因为养分易被淋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喷后3小时遇雨,待晴天时补喷1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1.2.4喷施要均匀细致周到叶面施肥要求雾滴细小,喷施均匀,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的背面,因为新叶比老叶,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吸收能力强。

特别是对于桃、梨、柿、苹果等果树,叶片角质层正面比背面厚3—4倍,更应注意喷洒叶片背面,以利吸收。

因此,叶面施肥时,叶的正反两面都要喷,尽量细致周到。

1.2.5喷施次数不应过少应有间隔作物叶面追肥的浓度一般都较低,每次的吸收量是很少的,与作物的需求量相比要低得多。

因此,叶面施肥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二三次。

至于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如铁、硼、钙、磷等),更应注意适当增加喷洒次数。

在喷施含调节剂的叶面肥时,应注意喷洒要有间隔,间隔期至少应在1周以上,喷洒次数不宜过多,防止出现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1.2.6叶面肥混用要得当叶面追肥时,将2种或2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可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其增产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否则达不到混用目的。

另外,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pH值在7左右中性条件利于叶部吸收。

1.2.7在肥液中添加湿润剂作物叶片上都有一层厚薄不一的角质层,溶液渗透比较困难,为此,可在叶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如中性肥皂、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与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叶面追肥的效果。

在选购叶面肥时,应注意包装标明的叶面肥的类型和功能,使叶面施肥的目的与叶面肥的功能一致;还应注意产品有无农业部颁发的叶面肥登记证号及产品标准证号,以确保叶面肥质量和施用效果。

果树全年四次施肥法(发布日期:2009-3-26 11:00:50)浏览人数:163第一次追肥应是花前肥。

果树萌芽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这时如果养分供应不上,就会导致花期延长,坐果率降低,因此要适量追施速效肥料。

第二次是追花后肥。

这次追肥要在落花后立即进行,以减少生理落果,促进新梢生长,扩大叶片面积。

第1次和第2次追肥要紧密结合,以施速效氮肥为主,成龄树每株施腐熟的人粪尿100公斤或尿素1公斤。

第三次是在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

这时果实迅速膨大,花芽开始分化,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矛盾尖锐,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肥料,可提高叶片的光合效果,促进养分积累,满足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对营养的需求。

第四次是在秋梢停止生长追肥。

主要作用是提高叶片光合功能,增加树体养分后期积累,促进花芽继续分化和充实饱满。

第3次和第4次追肥,成龄树每株施人粪尿5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硫酸钾0.5公斤。

第4次施肥时间:早熟、中熟品种可在采收后进行,晚熟品种应在采收前进行。

除定期施肥外,在花期喷250倍的硼砂水溶液;在果实膨大期喷200倍的尿素或磷酸钙浸出液或硫酸钾水溶液,效果都很好。

每次施肥后要及时灌水。

来源:农业科技报腐植酸肥料作用与使用技术有一种肥料,它是氮肥的缓释剂,磷肥的增效剂,钾肥的保护剂,中微量元素的螯合剂,它就是腐植酸肥料。

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质,它是亿万年前远古时期森林、草原、沼泽等动植物的遗骸,经过地壳的变化和植物微生物分解,以及一系列的化学转化而积累起来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植酸。

它大量的存在于褐煤、风化煤、泥炭中。

腐植酸的成分和作用腐植酸主要由碳、氧、氢、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8%左右,氧元素占到40%左右,氢元素4%左右,氮元素3%左右。

除了碳、氧、氢、氮等主要元素,腐植酸中还有芳香核、羟基、羧基、羰基基、甲氧基等多种官能团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群。

什么叫官能团呢?官能团是可以作为化合物参与反应的离子团,腐植酸中的这些酸性官能团能和土壤中其他元素产生化学反应,腐植酸对作物的增产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化学反应。

第一、腐植酸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肥料,氮肥以尿素和碳胺为主,当我们把尿素和碳胺施到地里之后,它们很快就会随空气和水流失,作物真正能够吸收利用的氮元素养分也只有30%。

腐植酸中的芳香核、羟基、羧基等酸性官能团能够与氮元素产生反应,形成很稳定的新的离子团,也叫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比较长,逐渐分解释放氮元素,让植物慢慢地吸收。

据统计,尿素和碳胺释放的氮素与腐植酸络合后肥效可达60天以上,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第二、腐植酸对磷肥有增效作用。

速效磷肥施入土壤后,磷元素会被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所固定,使速效磷转化成迟效磷或无效磷。

腐植酸中的芳香核、羟基、羧基等酸性官能团能和磷元素反应,使其成为可溶性磷,增加了磷元素的活性,容易被植物吸收,据统计,增施腐植酸肥料后,磷肥的肥效可相对提高5%-10%。

第三、腐植酸对钾肥有增效作用。

腐植酸中的官能团还可以吸收储存钾离子,既可防止钾离子在沙土中随水流失,又可防止粘性土壤的钾的固定,可以提高钾肥利用率5%左右。

第四、腐植酸有保水保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腐植酸与土壤中的钙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絮状沉淀的凝胶体,它能把土壤胶结在一起,使土壤颗粒变为一个个保水保肥的小水库和肥料库,增加了土壤空隙,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吸水能力的小实验:这是沙子这儿呢是土壤这第三个杯子里,是腐植酸肥料。

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我们向杯子里倒同样的水,结果呀,沙子里的水很快就漏了下去,土壤里面的水呢,也在慢慢的往下渗,只有腐植酸,不但不渗水,还慢慢的膨胀起来。

说明当土壤中含有大量腐植酸的时候,它既能够吸收水分,又能够吸附各种营养元素,然后在土壤中慢慢地释放,供给植物吸收。

腐植酸本身就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碳、氢、氧、氮等,同时它又可以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所以,腐植酸对于作物的增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施用腐植酸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施用化肥相比:一般大田粮油作物增产8%至20%左右,瓜果蔬菜、经济作物一般增产15%至35%左右。

腐植酸肥料的科学使用腐植酸本身就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在盐碱地改造和沙漠化治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腐植酸肥料特别适合于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板结地、盐碱地、粘土地等有机质缺乏到土壤。

施肥后,腐殖酸肥料的效果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

施肥后天冷见效慢,天热见效快,一般在18℃以上时,腐殖酸肥料慢慢释放养分。

1、腐殖酸肥料在大田作物上的使用腐殖酸肥料在大田作物上的使用时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地力情况,选择不同含量配方的腐植酸肥料。

一般情况下,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可以选择有机质含量30%以上、腐植酸含量20%以上的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

根据地力情况,每亩施用80-160公斤,在作物播种之前一次施足,结合整地深翻20厘米以上。

作物在生长到中后期,选择氮磷钾25-30%左右的腐植酸复混肥40-80公斤追肥一次。

施肥方法根据不同作物撒施、沟施、穴施都可以。

施肥后随后浇水,也可选择腐植酸冲施肥随水冲施。

2、腐殖酸肥料在果树上的使用果树施基肥:一般在果树冬季落叶以后,施用基肥选择有机质含量50%以上、腐植酸含量30%以上到腐植酸有机肥,每亩施肥300-400公斤,或者选择有机质含量30%、腐植酸含量20%以上、氮磷钾含量20%左右的腐植酸含量高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每亩200-300公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