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医疗服务监督100问

第七课医疗服务监督100问

问题目录1、如何确定医疗服务监督行政处罚责任主体? (1)2、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能否进入无证行医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3)3、在无证行医查处过程中“取缔”的性质是什么? (5)4、对无证行医如何实施取缔? (10)5、没收药品、器械是否需要听证? (12)6、在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是否有权调查、检查医疗机构财务室的相关账务资料? (13)7、个体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填写吗? (15)8、个体诊所能变更“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吗? (17)9、非执业医师可以设置个体诊所吗? (21)10、如何界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校验期及有效期? (23)1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能否认定为无证行医? (28)12、医疗机构未按规定校验能否视为无证行医?该如何处理? (28)13、校医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如何处理?校医务室是否需要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1)14、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的概念与界定? (32)15、采供血机构体检、采血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如何适用法律处罚?(35)16、正规医学专业学历毕业生试用期间能否从事医疗活动? (37)17、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学生独立从事临床工作如何适用法律查处?(39)18、执业助理医师独立执业属非医师行医吗? (39)19、执业助理医师独立执业如何适用法律? (41)20、中医医师能否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45)21、中医医师能否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活动? (46)22、护士与护工的职责区分? (46)23、医疗卫生机构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护士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如何适用法律? (47)24、《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适用原则? (49)25、如何看待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出诊? (53)26、取得医师资格但未经执业注册的人员开展医师执业活动如何适用法律? (54)27、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还是“撤销”? (56)28、医疗机构擅自变更执业地点如何适用法律? (57)29、医师擅自变更执业地点到合法医疗机构如何适用法律? (59)30、若医师擅自变更的执业地点为非法医疗机构则应当如何适用法律?(62)31、乡村医生擅自变更执业地点如何适用法律? (64)32、未经备案外出开展体检活动的医疗机构,如何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有关条款处理? (67)33、医疗机构超范围行医如何适用法律? (68)34、医师超范围行医如何适用法律? (70)35、哪些情况不属于超范围行医? (73)36、医疗机构未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擅自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应该如何处罚? (73)37、超范围行医是否属于非法行医? (74)38、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如何适用法律? (75)39、如何认定非本医疗机构人员? (78)40、仅变更执业医师注册是否能够视为聘用? (81)41、无证行医机构非法开展诊疗活动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人员,还需再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吗? (81)42、对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设立诊疗场所进行医疗活动的行为如何查处? (82)43、药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如何处理? (83)44、医疗机构能够对外出租、承包医疗科室吗? (84)45、医疗机构对外出租、承包医疗科室行为的认定? (86)46、如何区分医疗机构对外承包医疗科室;出租房屋;出借、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87)47、实施“非医学需要”节育手术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吗? (89)48、医师能否从事护士工作(输液等)? (94)49、医技人员能否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 (95)50、洁牙或使用医疗器械开展理疗活动等属于诊疗活动吗? (96)51、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是否属于医疗活动? (96)52、如何理解“处方笺”后记部分“调配”(“调剂”)、“核对”、“发药”各栏用词含义?上述工作分别应当由哪种人员从事? (97)53、如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或《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98)5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适用于非医师行医和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吗? (101)55、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处罚时相对应的违反条款是什么? (103)56、如何理解法规解释(批复)效力? (104)57、期间的分类及计算? (107)58、行政处罚责任主体分类? (110)59、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依据? (114)60、如何区分“应当”处罚与“可以”处罚? (115)61、如何区分“从轻”处罚与“减轻”处罚? (116)62、如何区分“免除违法性”的行为与“免除处罚”的行为? (117)63、滥用职权罪犯罪构成? (117)64、玩忽职守罪犯罪构成? (120)65、非法搜查罪犯罪构成? (122)66、如何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如何确定一事不再罚原则中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哪些情形不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 (123)67、“行政控制”与“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区别? (127)68、如何进行“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后续处理? (128)69、案件查处是否必须立案后才能进行调查取证? (129)70、在执法实践中如何区分责令改正(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 (131)71、在执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132)72、行政处罚与民事处罚有什么区别? (134)73、责令改正的时间与形式要求? (135)74、行政处罚过程中如何处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与“行政处罚听证告知”的关系? (136)75、当事人拒绝对现场笔录核对签名,现场其他人也拒绝见证签名或现场无其他人在场,怎么办? (136)76、《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其它应当送达的行政执法文书作出后,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拒绝签收,而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怎么办?(138)77、被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鉴名或写上签收日期后又将其划去,是否影响这一送达的法律效力呢? (139)78、如何理解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程序重要性? (140)79、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当事人的主观状态(故意或过失)对行政违法行为构成有无影响? (142)80、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前与作出后可以变更或撤销吗? (143)81、如何理解“撤回”、“撤销”、“注销”和“吊销”的性质与区别?(147)82、如何理解“行政责任追究时效”? (155)83、连续违法行为与继续违法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56)84、生效行政处罚什么时间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57)85、到期不缴纳罚款,可以不加处执行罚吗? (158)86、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必须依法移送吗? (159)87、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同时介入调查的案件,行政机关是否还需要立案?是否还需要移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是否还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160)88、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卫生行政机关如何移送司法机关? (161)89、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具体时间规定? (163)90、如何界定“非法行医罪”主体—“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164)91、如何界定“非法行医罪”定罪情形——“情节严重”? (166)92、如何界定“非法行医罪”量刑情形——“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167)93、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依法对为无照经营活动提供场所等活动予以查处吗? (168)94、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监管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强这项工作?(170)95、政府对医药卫生监管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172)1、如何确定医疗服务监督行政处罚责任主体?在现行务实层面如何确定医疗服务监督行政处罚责任主体,存在着两种意见。

一、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依据确定主体。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可依法开展医疗执业活动。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医疗执业活动。

所以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医疗机构是否合法执业的认定依据,是医疗机构执业法定的唯一的标志文件,是责任主体认定依据。

﹙法定成立标志性文件:取得该法定文书后即可合法开展“法律一般性禁止”活动,是法律责任主体认定依据。

)从法理上讲,医疗机构主体认定应当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依据认定。

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十分模糊,在理论与务实层面上均存在着很大分歧,常令卫生执法人员非常困惑。

虽然笔者一直认为医疗机构责任主体的依据应当亦只能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毕竟这需要得到其他部门(尤其是司法部门)的认可,否则存在着较大执法风险,必须慎之又慎!首先应尽量与当地法制部门和法院沟通,争取理解并认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医疗机构是否合法执业的认定依据,是医疗机构执业法定的唯一的标志文件,是责任主体认定依据之观点,这样在医疗服务监督执法中有关医疗机构责任主体认定的问题就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了。

二、以《法人资格证书》等其他证明文件为证据确定主体。

(一)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如各级政府设立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同时收集《法人资格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作为责任主体认定依据。

一般情况下,二者所注名称是一致的,但若遇二者名称不一致时,建议以《法人资格证书》所注名称为准,同时括号注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注名称。

若为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应同时注明《工商营业执照》所注名称。

(二)对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法人或其它组织设置的医疗机构(如厂、校、村卫生室等),建议以设置法人的《法人资格证书》或其它组织设立文件为依据,以《法人资格证书》或其它组织设立文件所注名称为责任主体。

同时括号注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注名称。

(三)对于个体诊所的责任主体认定争议最大。

一方面相关部门多次重申个体行医不是工商经营活动、个体诊所不是个体工商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吉林省高院“关于个体诊所是否应向工商行政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的请示”的答复》(1996年1月19日,〔1996〕法行字第14号)、《卫生部关于川卫医法(1995)第008号文的批复》(1995年3月30日)、《卫生部法监司关于职工医院、个体诊所不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答复》(1999年10月15日)〕;另一方面《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医发〔2000〕233号)又规定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有关法律法规还需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