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课件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课件


探究写法
1.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作者选取了十种景物,以夕阳为大背景,形成不同的画面。 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营造一种萧瑟荒凉的画面, 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温暖的画面,对比来衬托踽踽独行的游子的孤苦 寂寞的心情。
探究写法
2.“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作简要 分析。
中考古诗文复习之—— 《天净沙·秋思》
复习目标:
1.熟练背默古诗;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诗人情感,体会游子背井离乡的 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3.理解诗中所用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重点)
作者及其背景: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 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瘦”字表面写马的困顿,实际写游子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以马之瘦 衬托人之瘦。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羁旅之 苦和思乡之愁。
探究写法
3.这首散曲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 分析。
①寄情于物。本诗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 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游子的 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②运用白描的写法。用九个景物并列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表现天涯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之情。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曲牌 名 ,秋思是题目 。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 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 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情景再现
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请选择其中一句,用生 动的文字把该句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枯藤(枯萎的藤蔓)缠绕着老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纤巧别致的)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安谧而温馨 ;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消瘦憔悴的)的马驮着(疲惫不堪的) 异乡游子;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荒凉
恬静 对比
反衬
凄凉
思 乡
断肠
课后作业
2月21日: 1.默写《天净沙·秋思》; 2.完成万唯《试题研究》P56《河中石兽》知识 盘点和P135《天净沙·秋思》练习题; 2月22日: 完成万唯《试题研究》P58-59《河中石兽》金 题演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