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案例,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0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用药情况简介
王女士,近日因感冒咳嗽,而从药店购买了某止咳糖浆,因感 觉该药有特殊气味,遂每次服用该药后,王女士都要饮一些白开水。 结果,用药3天后,王女士的咳嗽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王女士认 为,是药店的药品质量有问题。
用药分析
本案例中,王女士服用止咳糖浆而咳嗽症状未见好转,其主要 原因是因为她在止咳糖浆的服用方法上有问题。在多数人看来,服 药后饮水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 合用药后饮水。如本案中的止咳糖浆,其服用后会在咽喉部形成一 层药物膜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而用药后立即饮水,会冲淡或破
平喘药
B1受体激动剂 酸酯类
茶碱(茶碱其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血药浓度差异大。)
沙丁胺醇为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常用气雾剂控制哮喘急性发作,作用时间不超过6h。其口服缓控 释剂适于睡前服用预防夜间或清晨哮喘发作,比茶碱不良反应小,但与吸入治疗相比,心悸、低 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要高。 硝酸酯类是治疗心绞痛传统首选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剂既无耐受性又无反跳现象,宜于预 防心绞痛的长期用药。缓释片采用亲水凝胶缓释工艺,片剂掰开后其缓释系统也不被破坏,因而 可以掰开服用,便于患者调整剂量。 硝苯地平是短效二氢吡啶类代表药,其快而强的扩血管作用,对降压的长期治疗不利,造成血压 的不稳定及波动,可能导致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而硝苯地平的控释片能消除普通片的“突释 现象”,避免反射性交感兴奋所致头痛、面红、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能保持血药浓 度平稳维持24h,降压具有较高的T/P比值,使血压有效、稳定、持续下降,有利于保护靶器官。 磺脲类(格列~~)和双胍类。 氯化钾口服苦涩难咽。普通口服片及胶囊因药物“突释”对胃肠有强烈刺激,氯化钾缓控释剂能 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而且药物的缓慢吸收能保持较稳定的血钾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轻短时 间内补钾所致血钾浓度过高产生的不良反应,更适合重症或长期服药的患者。
用药分析
这个案例也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服用药物导致的。泡腾片是一种 特殊的剂型,服用时应先加水充分溶解,待气泡消失时再引用。由 于其崩解时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增加了药物和病变部位的接触,可 以更好地发挥药效。但如果直接将药物吞服或溶解不充分时服用, 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因为其在口腔或气道产生的大量的二氧
钙拮抗剂
降血药糖 口服补钾剂
坏这层药物膜,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类似的药物还
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果胶铋等。
案例二
用药情况简介
邻居张大爷平时有喝烫水(高于70℃的热水)的习惯。近日因 胃部不适而到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医生给张大爷开具了某多霉菌 片。张大爷服药时,同样用较烫的热水进行了送服。服用几天后, 张大爷的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化碳,可导致缺氧窒息。所以,服用本类药物必须做到:(一)、
药物必须用水充分溶解或消泡后再饮用,(二)、不可直接服用或 含服;(三)、幼儿不可自行服用。
泡腾片的正确使用
案例四
用药情况简介
患者胡老太,因糖尿病购买了某降糖药的缓释片,但因吞咽困 难,随将该药物碾碎用水冲服,但未到下次用药时间时,胡老太监 测到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凤冈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常见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汇报者: 杨天华
2019年2月28日
1
引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 录
CONTENTS
2
案例分析
3
总结
01
引 言
开篇语
在日常诊疗活动当中,不论是医生还是 患者,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确诊后该选什么药 物,而如何正确使用“千挑万选”出的药物 却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下面分享几则
阿莫西林类 维生素类
清热类中成药 活菌制剂
胶囊型药物
案例三
用药情况简介
一个18个月左右的小儿,因感冒发热,医生给开具了“某某泡 腾片”,使用时,患儿的母亲将一粒药片直接放入了患儿的嘴里, 并给孩子喂了点水,过了几分钟,患儿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 着开始剧烈咳嗽,口唇也开始慢慢变得青紫,虽经医生全力抢救, 但患儿最终还是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而抢救无效死亡。
①降低给药频率; ②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③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④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⑤降低毒副作用;
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⑦适用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缓、控释剂的常用种类及特点
药品分类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中枢镇痛药 代表药物及特点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引哚美辛、布洛芬等。 吗啡缓释片(能持续8-12h缓慢释放有利于持续控制慢性癌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用药分析
许多人用药时,有将药物掰开分次服用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 药物都可以掰开服用。药物之所以制成缓释制剂,是为了使药物缓 慢释放,从而达到减少给药次数,起到长效治疗的目的。但该类药 物一旦掰开或碾碎后,其缓控结构就会遭到破坏,而导致药物迅速 释放,丧失了原来的治疗目的。
缓、控释剂的特点
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特点 :
用药分析
某些药物,热水送服会使药物破坏或失活而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含消化酶的助消化药,维生素类,含活性菌类药物,活疫苗等。
不能用热水(一般指60℃以上)送服的药物
药品分类 助消化制剂 代表药物 胃蛋白酶合剂、复方淀粉酶口服溶液、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 阿莫西林在遇热之后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形成高分子的聚合物,容易引起类似于青霉素的过敏症 状。 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前者受热易还原被破坏,后二者受热 易分解失去药效。维生素用40℃以下的温水送服即可,不需要用热水。 中医认为,对燥热之症,如发烧、上火等,应采用清热之剂治疗,此时不宜用热水送服。用凉开 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物的效力。 常见的有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 胶囊是由明胶制成的,易溶于胃酸,对人体无害。而装入胶囊的药物大都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 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有的则是缓释胶囊,完整吞服后才能使药物剂量均衡释放,发挥最佳 药效。热水送服会使胶囊快速溶化,胶囊皮极易粘在喉咙或食道里,从而减弱或失去了胶囊剂应 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