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务实途径

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务实途径

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务实途径
发表时间:2011-03-16T10:04:14.01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贡新来[导读] 教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坚决杜绝伤学生自尊,伤人格的过激言语。

贡新来(淮安市范集中学,江苏淮安223001)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培养目标。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从学生的成就感中得到启蒙与发展。

在学生有效学习结果中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教师在平时培养中要狠抓基础,传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尽可能的以生活化的表象形式还原于学生,对学习行为与结果进行正向化多角度激励性的评价,授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有效方法,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收获中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低起点,实基础,提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由于当今教育资源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性,以及“留守”儿童的隔代养育。

一些中等生、后进生教育失控,在分数绩效教育中不断“失败学习”,使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越来越低。

抓住这部分学生,挽回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每一位教师有效教学最根本的起点之一。

低层次的知识起点就是我们着手的最基础环节,教师把基础放低一点,巩固率高一点。

课堂节奏对他们缓和一点,在课堂上让他们有自己的发言、表现的机会,有自己的学习时间,有自己慢慢内化缓冲的思维空间,努力把他们的基础夯实在一点。

在不断反复的练习提问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巩固、细化、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所带来的集体认同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平常的练习中感受到自己付出与收获的正向比例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特长之处。

为学生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必备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动力之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学习形象化为导,生活化为趣,理论与实践双向增长
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在由小学的表象化、形象形为主向以理解力、理论性逻辑性为主进行过度。

其中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但又高于这个基本,又不是纯粹完整的抽象逻辑思维。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二者的灵活应用,积极引导好学生思维的转化发育过程,使学生学习思维迁移与发展得到正向强化。

同时还要以合情推理的半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表象性。

这就要求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情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

以学生生活感知为基础,使学生在积极有效的兴趣中投入到以理解为主的抽象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学有形、思有物、创新有源泉。

对难度较大的、抽象化程度较高的内容要积极主动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课堂的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求,尽可能的创设表面上浅显,但赋予思考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有自己的观察视角,分析,判断能力,有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他们认识到学的有用,学的实在。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思想与方法,使学生思维有影子,理论有指导生活的方向。

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选题有针对性、代表性,让具体方法助学生收获
科学的练习是数学学习活动中一个极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摆脱“眼高手低”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适当有效的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

教师编拟习题要以大纲为准绳,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

做到基础夯实一大片,个性才能各显其彩,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难度与数量,做精典题,通一类题。

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暴露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得与失的轮回中积极正向化的成长。

以平行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纠错中体会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喜悦,使学生切切实实在错题解决过程中养成一种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同时也感受到同伴,老师对自己的深切关心,使他们知道前进的道路上一些热心人正在积极的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体会到拼搏过程中爱心的温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评价要有激励性、艺术性,呵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

批评中要有激励性趣味性。

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答对机会,使他们体会到被集体正向认同的情感乐趣。

教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坚决杜绝伤学生自尊,伤人格的过激言语。

教学离不开测试,阶段性测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对优等生的学习效果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正向化自己的努力行为,信心倍增。

对于中等生,后进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不断正向他们的失败心理。

因而测试要具备峰谷性,达到一定的分值就能得到肯定,就能融入集体的怀抱,被教师与学生一视同仁。

对于不足的部分,要进行生生互助,使每一位学生知道“错其然,正其果,促进步”的测试效果。

通过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评价,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进入以成功为起点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