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农行营业网点服务质效
、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的迅猛发展,各大中小型银行的进驻,在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及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营业网点服务质效的竞争。
营业网点是银行直接与客户沟通的第一窗口,代表着银行的实力和整体形象,是银行形象展示和产品营销的平台和阵地。
在同行业竞争中,农业银行点多面广,目前云南省对外营业网点679个,在四大行中占比44%。
因此,全面提升农行营业网点质效已剑在弦上。
现结合自己在农行一年多的柜员工作实践,就如何全面提升网点服务质效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目前,我行通过网点软导,存款保险制度、“三化三铁”的实施,在服务质效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贷款风险增加。
由于近几年经济萧条,特别是钢铁行业的滞后,致使许多中小企业关闭破产,不良资产增多,贷款难度加大。
2014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9.7亿元,增加352亿元,不良率1.54%,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0.29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双升”,创三年新高,其中30%集中在中钢集团等国有企业。
增加了贷款资本占用,影响了我行利润指标、
(二),员工压力大。
1、低端客户偏多,业务量大。
例如通海支行的七个网点,每月中下旬,来缴纳电费的客户络绎不绝,由于农村客户偏多,有百分之三十的客户不会签字、输密码。
素质太低的客户还会因为没听懂一句
话、补填单、不会设置密码变得无理取闹,干扰正常交易秩序,甚至投诉员工。
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办理,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而且也影响到高端客户的拓展,无形中给农行员工增加了许多压力,影响工作情绪和质量。
2、农行员工老龄化速度加快,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由于总行曾实行人员“零增长”政策,造成员工未能梯次配置。
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新员工的招聘补充力度,但因历史欠账太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年龄结构性问题。
目前,基层行基层员工年龄偏大。
2014年末,全行在职员工平均年龄42.85岁(含劳务派遣用工,如果不含则为43.43岁),其中,35岁以下3212人,占比23%;36——50岁7810人,占比56%;51岁以上2895人,占比21%。
虽然新入行的员工均为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好,多数很快就能成为“业务骨干”,但所占比重太少,难以改变客户基数大的局面。
经常来不及喝一口水、上一个厕所,就忙到下班,致使新员工工作压力太大,疲于应付客户,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基层营业网点硬件设施与业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叫号机、点钞机、打印机等机具短缺、老化、损坏严重,直接影响业务办理效率,而且造成大厅秩序混乱。
二是自助渠道建设跟不上。
离行式自助银行网点少,客户自助终端少,影响服务质效。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营业网点服务质效。
(一)强化信贷基础管理、严控信用风险。
1、继续做好信贷业务结构调整、拓展新业务。
以国家产业、行
业政策以及我行信贷政策为导向,根据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研究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情况,关注地方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向,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和拓展工作,积极介入优势行业客户,做好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的逐步调整,化解贷款集中度偏高的风险。
大力拓展新业务,创新业务品种。
加快发展资本占用率低的各种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
积极发展理财、信托、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表外业务,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
提高融资品种、利率、期限的优化度,降低融资经济资本占用值。
对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品种予以倾斜,发展经济资本占用系数较低业务品种。
将信贷群体逐步转移到具备议价空间较为广泛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户群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发挥云南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创新业务品种,以一带一路的思想发展对外业务,提高农行效益。
2。
严控不良贷款新增,落实考察。
坚持开展好信贷“四项治理,一项管控,一项清收”专项治理活动,围绕“三化三无”目标创建活动,加强信贷评级授信工作,规范担保管理,严格客户准入,加强贷后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在线监测力度,做好风险预警、监测、分析和风险提示。
重点做好信用风险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管户经理要认真履行贷后职责,做足、做实事实风险客户、潜在风险客户的日常跟踪和管理工作。
对潜在风险客户,采取压缩信用余额或实施主动退出,前瞻性地做好防范工作。
定期落实和开展贷款客户考察工作,尽可能的了解贷款客户动向、经营状况,及时作出信贷调整,从源头上规避贷款风险。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1、改进内部管理,为员工减压。
银行内部对员工的管理和要求应树立“以人为本”。
由强调整齐划一的“刚”性管理转变为有效高智慧水平的“柔”性管理,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人们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自觉行动的管理。
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
为此,银行对员工的管理,首先,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
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人尽其才,使每位员工都能适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领导应尽可能的给予关心和帮助员工的合理、正当需求。
如在子女就业、夫妻分居、学习进修、个人发展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根据员工不同的起点和工作表现,建立健全各种学习、进修。
奖惩机制,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员工要树立服务意识,提升业务水平和解决处理关键问题的能力。
作为服务行业,我们的宗旨就是要用心服务,以客户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服务意识,微笑服务。
无论新老员工,都应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提升业务办理速度。
应该严格按照《中国农业银行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工作考评办法》,全面开展“三化三铁”工作,通过持续推进临柜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促进营业机构实现“铁账、铁款、铁规章”的管理目标,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和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员工要能够换位思考,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需,以平和的心态
面对客户的抱怨和投诉,安抚客户情绪,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解释,坦诚地接受客户的批评和建议,避免引起其他客户的不满情绪,进而努力实现客户满意和服务提升的双赢。
再次,需从待遇、选拔、考核、培训等方面,选拔出一支过硬的大堂经理队伍来,提高大堂经理人员素质,才能很好地实现快速合理引导和分流客户,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在当今社会,有份农行的工作算是幸福的,能茫茫碌碌算是美丽的,。
所以,我们应该耐住性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吃苦耐劳,勤学进取的精神,将业务发展和自身发展统一协调。
做到“三型青年”,即知识型,增强业务知识,拓宽知识层面;生活型,保持积极向上,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能力型,有正确独挡一面的实力。
做到“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在农行成长的优越感,比学赶超的紧迫感,工作中攻中坚克难的危机感,树立信心,夯实自我,与农行同发展、共命运。
(三)加强硬件建设,完善维修保障机制。
良好的硬件设施,能够给客户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助于柜员高效办理业务,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农行基层营业网点的硬件建设上,首先要设施齐全,保障员工在上班时间能够有机可用,然后是要定期维修升级,让机器的运行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另外,增加自助终端的配备,充足的自助设备是保证服务高效的基础,自助终端能够有效缓解因人员不足而出现的服务缺失等问题。
城镇上,中学学校里,可以建设离行式自助
网点,可有效服务师生群体,提高服务质效。
农行营业网点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对于我们提升整体竞争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有着不可言喻的意义。
根深才能叶茂,抓好根基才能让农行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恩琼《浅析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的成因及疏导与释放压力的对策》
2. 黄婧《浅议农行柜台业务工作现状》
3. 董兴伟《浅析基层营业网点如何提升竞争力》
4. 吉庆东《对县域支行风险管理的思考》
5. 周曦《论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网点的市场竞争力》
6. 刘昆《关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