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04-13T05:57:10.83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7期作者:李秀亮
[导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操作平台”实施语文新课改?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学效益并不是取决于教师传授的量,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山东省阳信县劳店镇中学251802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操作平台”实施语文新课改?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学效益并不是取决于教师传授的量,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践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浅谈几点体会:
一、融入创新教育,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需要有一定的魅力和胆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意愿,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按自己的意识动起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当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而被动地陷入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境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积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千万不能放弃“首席”的权利和责任,还要注意在学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作用,创设开放性课堂环境。
“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的生成。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开放性课堂学习环境,关注在生长、成长的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要忘记提醒学生:“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你喜欢说什么就什么。
”“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要对学生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更不要强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或教师的答案去说、去做。
还要注意将个体学习推向群体学习。
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指挥的综合,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潜意识的开发。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从“发现”入手。
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更大价值。
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好伙伴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实施创新教育,创设、营造创造性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意愿都能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可以影响人,但这种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受到环境的作用。
在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
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以及渴求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种创新愿望,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激活思维。
课堂上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三、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效
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1.开发读写活动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开展以多读多写为主要目标的读写专题活动,通过设置读写课、制定读写计划、开展读写竞赛、举办读写展览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爱读爱写的浓厚氛围,积累丰富的文学底蕴,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2.开发兴趣小组资源。
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抽出时间给予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发网络载体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借助网络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将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与学生之间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与网络的资源作用。
四、拓展创新空间,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要转变观念,全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
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本来就有不同的答案,一篇文章也同一个多面体,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
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
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要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