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述中药涂擦的治疗(6).pptx
论述中药涂擦的治疗(6).pptx
标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
轻度烫伤。
用法用量
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或直接涂抹患处,每隔一至二日换药一次。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红花油
成份
丁香罗勒油、水杨酸甲酯、姜樟油、肉桂油、桂皮醛、柠
檬醛、冰片。
性状
添加
添加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标清题液体;气特异,味辛辣。
标题
功能主治
添加
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标,题皮肤瘙痒。
使用前需用甘草煎汤,温洗患处,用棉布擦洗干净,取无菌棉签沾取药 膏涂抹于溃疡患处。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清凉油
主要成份
薄荷脑、薄荷油、桉叶油、樟脑、丁香油等。现代科学已经确定,
这些成份有抗偏头痛、抗抑郁、止呕吐、抗昏迷、兴奋和止痛作用。
当它们以一定的配方组添合加在一起时,药效由于协同作用而得到加强,添加
过敏药物。
中药涂擦——按摩手法
按摩法,推拿法,揉法,滚法,叩击法,点穴法 等。我们根据不同受伤部位可选择不同手法配合 伤科油即添标可加题达到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添标解加题 痉,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添标作加题用。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7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
外用中药能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加射频理疗
添加 标题
中药涂擦加理疗治疗肺炎,可以明显改善肺炎引起的咳嗽、
咯痰及胸痛等临床症状,通过l临床观察添,加该疗法能更好地 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并发症,提高临床标疗题效,减少患者的痛 苦和住院时间。添标加题 现代射频的作用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又能促进敷胸散
注射治疗的危险性,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小,副作用少,给药方便,减轻患者
因病 患带来的肿胀及瘙痒等不适,并且易于取材,操作简便。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电
小
针
针
刀
电
磁
波
火
治
疗
疗
仪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 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携至床旁,做好解 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 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的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 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签字。
碘伏联合中药涂擦, 所选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 去腐生肌、清热解毒、消炎敛疮之 功效。使用后患者临床症状红肿、疼痛、肿胀减轻, 各细菌清除率均增高,伤口均 于7~13d之内恢复。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剂
中药涂擦治疗淤积性皮炎
生大黄、刘寄奴、当归、苦参、 黄柏各30 g,全蝎、冰片、白鲜皮35 g,芒硝
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患处,一日4~6次。
配合按摩手法,揉搓患处,达到缓解疼痛,舒筋散瘀的功 效。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生肌玉红膏
主要成份
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
主解要毒功消效 肿,生肌止添标痛加题。
添加 标题
适用病症
添加
用于疮疡肿痛,乳痈发背,溃烂流脓标,题浸流黄水。
用法用量
疮面洗清后外涂本膏,一日1次。
的吸收。
中药涂擦加理疗是典型的中医内病外治的体现,是集药物、
经络、腧穴和物理作用于一身,另外,由于外治法安全、
方便、有效,便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碘伏联合中药涂擦治疗感染性创面
中药方为
黄连28g、白芷28g、甘草28g、红花 25g、白矾25g、轻粉(后放)25g、血竭(后
放)25g、珍 珠粉 (后放)25g,
方法
添加
添加
将诸药研碎后用清标水题500mL浸泡30min、添微加火煎煮30min,之后取药标汁题用0.5%碘伏依
1:3比例调和备用, 涂擦前将患者伤口处坏标死题组织彻底清理, 再用调和好的药汁为患
者涂擦, 每2天换药1次, 涂擦次数依据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减少。
比单一成份强得多。 标题
标题
作用
涂在人体的一些重要穴位如印堂、人中、太阳穴、肚脐眼、中脘、
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处,可起到同针灸一样的效果,对于常见
的小伤小病如头晕、偏头痛、腹胀、肚子疼、伤风感冒等也有一定
的辅助疗效。
用法用量
搽于头部太阳穴或患处,一日2~3次。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外用中药除了直接涂抹于皮 肤患处之外还可以结合使用 其他物理疗法,来提高药效, 更快恢复。
目的:
将各种中药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止痒镇添痛加等治疗效果。其剂型有
添加
水剂、酊剂、油剂标、题膏剂等
添加
标题
标题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皮肤病及创疡,水火烫伤,蚊虫 咬伤等。
禁忌症:
婴幼儿颜面部、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中药涂擦——注意事项
(一)必要时需清洁局部皮肤。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
中医适宜技术 ——
中药涂擦的治疗
.精品课件.
心胸外科 贾婧文 李媛
1
目 录
CONTENTS
01 中药涂擦 02 目的、适应症 03 注意事项 04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2
中药涂擦
中药涂擦法
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 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剂 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 剂等。
中药涂擦
酊剂用后需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二)混悬液先摇匀添标加题后再涂药。
添加 标题
(三)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添标。加题使之渗透肌肤。
(四)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五)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六)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发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
如有过敏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
采用消炎解毒方煎汤烫洗疮面,获得很好的疗效,研究发 现烫洗使创面周围肌肤升温,并推动血行,令药物直达病 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从而加速 新生肉芽生长,促进愈合。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三黄膏
成份
黄柏、黄芩、黄连、栀子。辅料为食用植物油、红丹、蜂蜡、松香。
性状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本品为棕褐色的软膏;有点焦臭。 添加
45 g。配制适量凡士添林加熬制而成的中药药膏,涂于局部皮肤,每日早添晚加各1次 外涂于患处,涂抹后标轻题揉患处以利吸收,不添包加扎、不湿敷、不配合使标用题其它外
用药。
标题
1—2个疗程科明显改善
中药涂擦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药物作用, 达到减轻临床
症状的治疗效果,皮肤外用药物无胃肠道反应,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口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