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概要作者:何伟, 张明雪, 闫丽娟作者单位:何伟(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32), 张明雪,闫丽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刊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英文刊名: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年,卷(期):2009,17(4)引用次数:0次1.郭军.鲍翠玉.林国生.杨波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6)2.邵华.金秀东.梁军.张际绯.刘瑞峰不同差速贴壁时间对心肌细胞培养的影响实验性研究[期刊论文]-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1)3.王涛.余志斌.谢满江.车红磊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技巧[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2)1.期刊论文谭玉珍.王海杰.TAN Yu-zhen.WANG Hai-jie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解剖学报2009,40(4)目的 观察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理想的分离和纯化乳鼠心肌细胞技术.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结合两次差速贴壁法以及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从生后1~7d乳鼠心脏分离和纯化心肌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自发性搏动,并用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丁(cTn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术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观察其对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 结果 从乳鼠心脏分离的细胞95%以上为心肌细胞,存活率为95%以上.乳鼠心肌细胞包括短柱状或杆状细胞和不规则形细胞.生后1~3d鼠大部分杆状细胞呈现幼稚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6~7d鼠的杆状细胞具有类似于成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cTnT呈高表达,横纹明显.不规则形细胞含有少量肌丝束,排列不规则.少数体积较小的细胞呈现未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培养72h后80%以上的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后,搏动细胞数目增多,搏动增强.生后6~7d鼠杆状细胞的药物反应较强. 结论 两类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自发性搏动和对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不同.生后6~7d鼠心肌细胞较适合于成熟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本实验建立的方法 是一种较理想的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2.学位论文张昱第一部分: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2009研究一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背景: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一硫化氢(H2S)在心血管系统主要具有舒张血管,开放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抑制L型钙通道而产生的负性心肌收缩力的效应。
外源性H2S在器官水平已被证明可能是缺血缺氧心脏的强效保护剂,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目的: 本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直接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有效的保护浓度。
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缺氧处理组。
在缺氧处理组又根据培养液中NaHS的终浓度分为0μmol/L(S0组)、100μmol/L(S100组)、200μmol/L(S200组)、400μmol/L(S400组)和800μmol/L(S800组)5个组。
缺氧48 h后各组均检测:细胞存活数量、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结果: 与S0组比较,S100组、S200组、S400组缺氧后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均升高(P<0.01),培养液中LDH活性均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S800组较S0组缺氧后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和培养液中LDH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0μmol/L—400μmol/L NaHS对缺氧心肌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而高浓度800μmol/L NaHS对缺氧心肌细胞已不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二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背景: 离体心脏的保存移植实际是一个冷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着移植手术的成败。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一硫化氢(H2S)可通过预适应或后适应启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缓解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有前景的心脏保存液添加剂。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硫化氢(H2S)对缺氧不同时间的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直接影响及其对复氧损伤的间接影响,分析其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处理组及缺氧/复氧处理组。
正常对照组分为与缺氧处理组正常对照的C1组和与缺氧/复氧处理组正常对照的C2组。
缺氧处理组又根据缺氧液中NaHS的终浓度分为0μmol/L(H0组)、100μmol/L(H100组)、200μmol/L(H200组)和400μmol/L(H400组)的4个组。
缺氧/复氧处理组亦根据缺氧液中NaHS的终浓度分为0μmol/L(R0组)、100μmol/L(R100组)、200μmol/L(R200组)和400μmol/L(R400组)的4个组。
在缺氧24 h、48 h、72 h后及复氧2h后均检测:细胞存活数量、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结果: H100组、H200组、H400组缺氧培养24 h、48 h和72 h后与各自时间点H0组比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1)、培养液中LDH活性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0组和H400组在缺氧培养24 h后较缺H100组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5~0.01)、培养液中LDH活性降低(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100组、R200组、R400组缺氧培养24 h、48 h、72 h并复氧2h后较各自时间点缺氧/复氧RO组比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1)、复氧后心肌细胞LDH漏出量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00μmol/L~400μmol/L NaHS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具有保护效果。
200μmol/L~400μmol/L NaHS对缺氧24h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好。
3.期刊论文李波.杜丽娟.王艳丽.孙智睿.徐长庆.张伟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4)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模型,试验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h,再灌注9h;预适应组:先缺血90min,再灌注60min,再缺血3h,再灌注9h; 预适应加caffeine组:缺血90min,再灌注20min后加入caffeine 继续缺血40min后,再缺血3h,再灌注9h.分别测定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检测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MDA水平和SOD活力时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预适应加caffeine组的培养液中LDH 活力、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而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则是降低.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的HE染色可见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浓缩,胞质嗜酸性增强,其病理学改变比预适应组和预适应加caffeine组严重.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4.期刊论文曾琳琳.张晓刚.胡波.张巧英.郑文武.ZENG Lin-Lin.ZHANG Xiao-Gan.HU Bo.ZHANG Qiao-Ying.ZHENG Wen-Wu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脂代谢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8)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高胰岛素水平作用下乳鼠心肌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和胰岛素为干预因素进行实验.以脂蛋白脂肪酶的表达来观察心肌细胞脂代谢的改变;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性损伤. 结果 80 mmol/L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糖作用下,相同状态心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及脂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质含量明显增加(P<0.05),加用10-8 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细胞脂质含量减少.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损伤性改变,加用10-8 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细胞线粒体无增多及肿胀,胞内脂滴减少. 结论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表达上调,脂代谢加速,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脂蛋白脂肪酶mRNA表达强度增加,细胞结构发生变化,而较高胰岛素水平可逆转这些变化的发生.5.学位论文何婷几种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多甲基衍生物对正常和氧化损伤的大鼠心肌和乳鼠心肌细胞的作用2008 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中,是中药和药食两用植物的重要有效成分,受到医药界的高度关注。
多酚类化合物如白藜芦醇(RES)、槲皮素(QUE)等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如降血压、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肿瘤、抗菌等作用都已有报道。
多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效价低、半衰期短等缺点也防碍了其开发利用。
多甲氧基黄酮是多酚类黄酮的甲基衍生物,具有明显的药代学特点和药效学优势。
但天然多甲氧基黄酮的提取工艺至今无重大突破,得量有限,价格昂贵,使深入研究难以进行,我们对QUE进行了甲基化改造,获得高纯度低价位的五甲基槲皮素(PMQ),全新合成了反式三甲基白藜芦醇(trans-TMR)和顺式三甲基白藜芦醇(cis-TMR),克服了药源的瓶颈。
本实验拟比较研究PMQ和QUE对正常及H2O2损伤离体大鼠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比较研究QUE和PMQ,RES、trans-TMR和cis-TMR在乳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第一部分比较研究槲皮素和五甲基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比较槲皮素和五甲基槲皮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记录离体大鼠左、右心房肌和心室乳头肌收缩张力、有效不应期、右心房自律性,观察槲皮素和五甲基槲皮素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结果:(1)0.1%DMSO对各指标均无明显作用;(2)PMQ 3,10,30,100 μmol·L-1,QUE 3,10,30,100 μmol·L-1均能增强大鼠离体乳头肌、左心房肌、右心房肌收缩力(P<0.05),随着浓度的增高,其正性肌力作用增强,且同浓度的PMQ比QUE的正性肌力作用弱(P<0.05);(3)PMQ 10,30,100 μmol·L-1,QUE 10,30,100 μmol·L-1均能增加右心房的自动收缩频率(P<0.05),随着浓度的增高,其正性频率作用增强,同浓度的PMQ比QUE的正性频率作用弱(P<0.05);(4)PMQ100 μmol·L-1能缩短左心房肌,心室乳头肌的有效不应期(P<0.05);QUE30,100 μmol·L-1能延长左心房肌,心室乳头肌的有效不应期(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