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德洛尔的话来说是一次“科学革命”,用A.里夫林的话来说是“当代社会科学发生的一次静悄悄的革命”。
国际政治学会主席K.冯贝米称“政策分析的发展是国际政治学会成立20年来最重大的突破”;W.罗迪则称“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是政策研究的兴起”。
第1——2学时难点:政策科学的定义;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要点:政策科学的定义,为什么学习政策科学,如何学习政策科学,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渊源,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时间地点,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自我介绍1什么是政策科学学科术语1“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政策分析”( Policy Analysis)、“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和“政策研究”是几个经常用来表示这一学科领域的术语。
这些术语有时被当作同义词而加以交替使用,有时则被有区别地加以界定。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Haroad D. Lasswell)首先提出的。
早在1943年的一个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正式提出这个概念则是1950年他与卡普兰(A. Kaplan)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
1“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首先使用的,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的类型。
2多种定义17按照拉斯韦尔:政策科学是“以制订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3德洛尔认为,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革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性质、范围、内容和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
41See Ronald D. Brunner, "The policy Movement as a Policy Problem". in Advances in Policy Studies Since 1950,V ol.10,Policy Studies Annual Review. Eds. By William N. Dunn and Rita Mae Kelly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 ,1991), p.189,note 2.2Charles E. Lindblom, “Policy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No.3,Jun.1985, pp.298-312.3Daniel Lerner and Harold D. Lasswell, The Policy Sciences: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Scope and Method,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 pp.Ⅷ~XI.4S.S.那格尔主编.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7.S.S.那格尔(Stuart S. Nagel)说:“政策研究可以总的定义为: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以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及效果的研究”。
5克朗(,政策科学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求对人类系统的了解与改进,它的研究焦点之一是政策制定系统。
6奎德 (Edward S.Quade):“政策分析是应用研究的一种形式,用来获得对社会技术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政策分析试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社会问题,寻求可行的行动过程,产生信息,排列有利证据,并推导出这些行动过程的可能结果,其目的是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
”7邓恩 (William N. Dunn):“政策分析是一种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它使用各种研究和论证方法,产生并转变政策相关信息,以便政治组织解决政策问题。
”8我国的政策科学学者给政策科学或政策学下过一些定义,可以概括为这样四种基本看法:一是认为政策科学主要研究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如何制定优化政策、避免错误政策的学科领域;二是认为政策科学是关于制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的实施、评价政策的结果、预测政策的方向的一门学科;三是认为政策科学是研究政策的属性及特点、政策制定和执行规律的科学;四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政策科学,认为广义的政策科学是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进行的研究;狭义的政策研究可以界定为对目标、方案及社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小故事)本教材的界定因此,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如何理解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
研究基础: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价值分析、经济学分析等。
综合的特征:政策科学并不是由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拼凑堆积而成的,而是在新的学术框架中将种种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5S.S.那格尔主编.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1.6R.M.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8~29.7E. S. Quade,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3 ed.).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 Inc.1989, pp.4-5. 8William N. Dun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 Prentice-Hall,1981, p.Ⅸ; also, Policy Analysis: Perspectives, Concepts and Methods, JAI Press,Inc.,1986, p.ⅩⅢ.研究对象: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政策系统: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控、政策终结和周期。
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都要揭示这一类事物或现象及其过程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并通过概念、命题、原理和方法在思维中加以再现,形成学科理论体系。
公共政策的实质:公共政策的原因:政策现象与政策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目标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政策结果:政策对客观事物与政策环境所造成影响,如效果、效益等。
研究目的: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改善公共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要为公共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和适用的信息,参谋子系统或智囊子系统做好参谋咨询,决断子系统要高瞻远瞩,综合权衡,做出正确的决策,执行子系统要将任务落实,监控子系统要更好地监督、控制、控制政策情况。
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为什么学习政策科学10研究政策分析的三种理由41. 纯粹科学上或学术上的理由。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要揭示这一类事物或现象及其过程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并通过概念、命题、原理和方法在思维中加以再现,形成学科理论体系。
即研究政策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它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这反过来可以增加人们关于社会及政治系统的知识。
政策分析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以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要揭示其本质或规律性,从而增加人们对政策系统及过程的知识。
2. 职业上的理由。
对于公共政策的原因、结果以及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本质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利用社会科学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
掌握实际的知识是医治社会疾病,解决社会问题的先决条件。
因此,政策分析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政策分析者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必须通过政策分析及其他学科来加以培养和训练。
3. 政治上及行政上的理由。
它在政治上可以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的政策,端正社会的发展方向,并达成一定的发展目标。
政策分析研究可以为政治服务,它可以使人们熟悉政治讨论提高政治敏感性,在关注政策的技术的可行性的同时,关注政策的政治可行性;它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密切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促进两者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实践上: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例子,我国政策制定系统的问题:“三拍”决策;我国政策执行系统的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劳动保护法)理论上: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宗旨都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认识世界——公共政策——改造世界。
专业上:行政管理学的基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举例何学习政策科学16读书(至少阅读1本政策科学经典著作)思考(关注并深入思考1种公共政策)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研究(撰写1篇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论文)阅读书目第一讲政策科学的历史发展1.宁骚.公共政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二讲政策科学的学科要素1. [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讲政策与政策系统1.第四讲政策活动者1.[美]詹姆斯·E·安德森著. 公共决策. 唐亮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第五讲公共决策体制1.[美]丹尼斯·C·缪勤著. 公共选择理论(第2版. 杨春学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文建东公共选择学派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第六讲政策工具1.杨代福.政策工具选择的理性分析与网络分析——以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2003——2008)为例 [D] .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第七讲政策制定1. [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胡象明,地方政策分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4.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第八讲政策执行1. Jeffrey L. Pressman and Aaron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How Great Expecta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akland (thir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2.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九讲政策评估1. [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 贠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十讲政策监控1.[美]威廉·F·韦斯特. 控制官僚——制度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张定淮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第十一讲政策终结、政策周期与政策变迁1. Mark R. Daniels, Terminating Public Programs.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e, 19972.西方政策变迁研究:三十年回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 新华文摘,2007(24)第十二讲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1.[美]威廉·N·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谢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美]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著. 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孙兰英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第十三讲系统分析方法1.[美]R·M·克朗著. 系统分析与政策科学. 陈东威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第十四讲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1.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