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也叫绝对任意性理据性:也叫相对任意性、可论证性、象似性从语言发展阶段看:原生阶段具有任意性、派生、合成阶段具有理据性,句法组合具有象似性。
从语言系统看:单纯词具有任意性。
合成词和句子具有任意性。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点。
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
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引申义词语由本义引申而成的新义。
语义特征(义素)义素对义位(义项)进行分解得到的语义区别性特征。
语义场、语义场实际是以一个共同的意义成分为核心聚集起来的词义的聚合。
这些词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意义上形成一个“场”。
语义场类型(1)联想语义场:上下位义场:同属于一个上位概念的下位概念构成联想语义场。
颜色词和亲属词。
部分整体义场顺序义场2)反义义场极性对立义场:非A一定B:大小互补反义义场:非A即B类:死活关系反义义场:夫妻(3)同义义场生日/诞辰父亲/爸爸(4)多义义场语义范畴、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论元(语义角色、语义格)、题元跟动词发生语义关系的名词(代词)是题元(theme),根据名词和动词具体的语义关系,每一个题元便获得了一个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
乔姆斯基提到的题元角色主要有以下一些:(1)施事(Agent)(2)受事(Patient)(3)主事(Theme)(4)经事(Experiencer)(5)与事(Beneficiary)(6)工具(Instrument)(7)处所(Location)(8)目标(Goal)(9)来源(Source)范畴、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加工,经过加工后的世界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认知加工过程就是对事物的分类过程即范畴化过程,结果形成认知范畴。
家族相似性通常认为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一定共有某一分布特征,那么全体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
1.以运动会为例,各种比赛项目交叉相似。
称为家族相似性。
二、原型.原型是某类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跟它最接近的成员最具原型性,反之为边缘成员有以下特点:①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机器数目是不确定的。
②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③成员的地位成员不平等④原型性更高的成员最大限度地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原型成员⑤原型是由完形感知形成的。
原型施事、原型施事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有5个特征,分别是: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和自立性。
原型受事、原型受事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有6个特征,分别是:受动、变化、自立、渐成、关涉、类属。
隐喻借助具体事物谈较为抽象的事物。
基本表达公式:A是B。
转喻根据两个事物的相关性,以一个代替另一个的现象。
也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
框架:为了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首先要有一个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为词在语言及言语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因。
这个概念结构就是语义框架。
理解其中一个概念就要激活整个框架和框架内所有元素。
意象图式、为使我们具备有意义的、相互联系的经验,并能理解它们及对之进行推理,我们的行为、感觉、知觉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模式和常规,就是意象图式。
是最基本的概念结构。
元语言、广义来说,元语言是指讨论或研究语言本身时所使用的语言或符号[1]。
语义基元、(同语义特征)也叫语义因子或义素。
最基本的语义单位。
语义指向、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预设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有的预设较凸显。
特点①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②预设是客观真理或事实。
1.举例说明义素分析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认知语言学对义素分析有什么批评?义素分析定义:对义位(义项)进行分解得到的语义区别性特征。
义素分析总的原则二元对立。
义素分析的方法是对比法。
义素分析的程序是第一步:要根据可比性确定比较的范围。
第二步:通过对比,找出一组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和不同语义特征。
第三步:把分析结果形式化,列成义素矩阵,义素前用“+”表示肯定,用“-”表示否定。
比如:man:[+human] [+male] [+adult]woman:[+human] [--male] [+adult]boy:[+human] [+male] [--adult]woman:[+human] [--male] [--adult]2.语义场和语义范畴有什么关系?语义场实际是以一个共同的意义成分为核心聚集起来的词义的聚合。
这些词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意义上形成一个“场”。
语义范畴: 把同一语义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类别3.举例说明隐喻的系统性。
在英语中(汉语见“暗喻”),隐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
隐喻又称暗喻。
表达方法:A是B。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例如:1.He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
(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2.She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
(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3.Mark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
(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例如:All the world's a stage.(Shakespeare)4. 举例说明隐喻和转喻的不同?隐喻定义:隐喻即借助具体事物谈较为抽象的事物。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认知方式。
转喻定义:根据两个事物的相关性(体现为共现),以一个代替另一个的现象。
也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
隐喻举例TIME IS MONEY转喻举例名转动:部分代整体The buses are on strike.Napoleon lost at Waterloo.5. 现代汉语的核心论元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施事(Agent)(2)受事(Patient)(3)主事(Theme)(4)经事(Experiencer)(5)与事(Beneficiary)(6)工具(Instrument)(7)处所(Location)(8)目标(Goal)(9)来源(Source)6. 举例说明论元和句法成分的关系。
论元:指名词跟动词(包括介词)组合后所获得的语义角色。
名词和动词组合后所形成的语义关系不同,因此名词所充当的语义角色也不同。
论元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主宾语选择的等级序列上:第一,主语对题元角色的选择的等级序列:施事>受事/ 与事>主事/ 受事>工具>处所第二,如果某一题元关系中的两个题元都具有施事的特性,其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主语;如果某一题元关系中的两个题元都具有受事的特性,其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宾语。
第三,对于三元谓词来说,非主语题元中更具原型受事特征的题元通常做直接宾语(典型性相同的非主语题元,都可以做直接宾语),而具有较少原型受事特征的题元角色通常作为介词宾语出现。
7. 如何看待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任意性和理据性任意性:也叫绝对任意性理据性:也叫相对任意性、可论证性、象似性从语言发展阶段看:原生阶段具有任意性。
派生、合成阶段具有理据性,句法组合具有象似性。
从语言系统看:单纯词具有任意性。
合成词和句子具有理据性。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点。
8. 举例说明名词的语义范畴对名词句法功能的影响。
9. 试分析汉语“婚姻”的语义框架。
10. 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和空间表达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空间组织方式隐喻时间,隐喻有两种映射方式第一种方式:观察者的位置(空间位置)是固定的,时间是运动着的实体,它面向运动的方向。
由此得出的逻辑蕴涵是:若时间1跟在时间2之后,则时间1对于时间2而言是处于未来;时间运动到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就是现在;对观察者而言,时间是有速度的。
第二种方式:时间的位置是固定的,观察者(空间位置)在运动。
其逻辑蕴涵是:时间有广度,可以测量出来;一段延展的时间正像空间里的一个地区,可以感知为一个有界的区域。
11. 举例说明西方多义词分析方法。
一、义素分析的原则对等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简明性原则二、义素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范围2、比较异同3、简化义素义素分析可以在如下语义场中进行⏹多义义场(派生关系)“活”⏹生存(基本义):[+生物+有生命](活人)在活的状态下:[+生物+状态+有生命](活捉)救活[+抢救+生物+结果](活了五个)活动、灵活[-生物+易动](活水、活页)生动活泼[+/-生物-死板](活蹦乱跳)真正、简直[+/-生物+幻觉](活现)12. 试分析普通话多义词“打”。
(以《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义项为例)13. 词义引申和隐喻有什么关系?词义引申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而14. 什么是语义指向?语义指向分析有什么作用?定义: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第一,可以解释其他方法不能分化的歧义(7)a1老王有一个女儿,很满足。
a2老王有一个女儿,很漂亮。
a3老王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8)a老王在飞机上看到了大海。
b老王在房顶上发现了敌人。
第二,可以解释某些句法结构形式的语法意义(9)a礼物我收到了不少。
/香烟我只抽阿诗玛。
b电器我只买进口的。
/穿的我最在意鞋子。
第三,可以解释某些句法结构形式的变换条件。
(10)a1 老王喝光了酒。
b1老王喝醉了酒。
a2 老王把酒喝光了。
×b2老王把酒喝醉了。
×a3 这瓶酒就把老王喝光了。
B3这点酒就把老王喝醉了。
5. 蕴含和预设有什么区别?预设1.定义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有的预设较凸显。
2.特点①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②预设是客观真理或事实。
11.2蕴含1.定义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2.蕴含和预设的区别:如果句子B预设句子A,则如果B蕴含句子A,则B真,A真B真,A真,B假,A真B假,A真或假16. 试用转喻理论分析汉语名动转化现象。
17. 举例说明常见的意象图式。
举例:部分—整体图示身体经验:人体由部分和整体构成。
结构成分:一个整体,若干部分。
基本逻辑:不对称,A是B的部分,B就不是A的部分;举例:家庭和社会中心—边缘图示身体经验:身体就是由中心—边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