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992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对 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剥离;
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成立,对 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也从人民银行中剥离出来;
2003年3月10日,关于组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 理委员会的方案被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通过。
02-01-10
27
(1)金融机构的性质和功能
02-01-10
31
C、全国性股分制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投资银行 民生银行
02-01-10
32
D、其他商业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福建兴业银行
烟台住房储蓄银行
蚌埠住房储蓄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02-01-10
33
E、非银行金融机构
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准备金存款利 率
02-01-10
23
(4)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交易工具的规模和品种 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少 交易的方式 金融市场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资本市场
与货币市场的联系)
02-01-10
24
5.3 金融机构与货币政策的传导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体,是联 接中央银行和微观经济运行的桥梁和纽 带”
货币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近期中介指标) (远期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
02-01-10
3
5.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种途径
利率途径 财富变动效应途径 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 信贷配给途径 汇率途径
02-01-10
4
(1)利率途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rI EY
02-01-10
5
金融机构
02-01-10
16
5.2.4 金融市场工具
“所谓金融工具又叫信用工具,它是在信用 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和 价格的书面凭证,能够保障债权债务双方的权 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金融工具对于出售者和发行者而言,是一 种债务,而对于购买者和持有人而言是一种债 权和金融资产。”
票、保费、信托存贷款利率)是货币政 策传导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02-01-10
36
5.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传导机制的措施
02-01-10
37
5.4.1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 的重要渠道,中国的现状显示,较低的 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使得货币市场和资 本市场不能对出台的货币政策正确反应, 或根本没有反应,必然影响到货币政策 的传导。”
02-01-10
38
(1)货币市场发育不健全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规模一直较小,而商业 银行一般保持了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还没有建立起独立依靠企业本身信誉而流通的 商业票据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脱节。
02-01-10
39
按资金融通期限: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按资金融通方式: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按资金交易场所和空间: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按资金融通范围: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时间: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按金融交易对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
黄金市场
02-01-10
14
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 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
02-01-10
19
5.2.5 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市场打通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 行及其他经济主体间的资金联系渠道, 使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利用的杠杆支点”
02-01-10
20
(1)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间接调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只能通 过金融市场来传达其政策信号,通过参 与金融市场活动来影响金融市场的价格, 从而影响其他微观主体的利益,迫使他 们改变市场行为,使之符合货币政策调 控意图。
的投资与消费 从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到国民收入
02-01-10
10
5.1.3 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几个条件
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变动要有灵敏性 经济主体的资产必须多元化
02-01-10
11
5.2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传导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市场和金融工具 交易的场所及行为的总和,也是中央银 行进行间接宏观调控所依赖的重要场 所。”
02-01-10
17
(1)金融工具的特征
偿还期:金融工具发行行者或债务人归还本金 和利息之前所经历的时间
流动性:金融工具在市场上变现并不遭受损失 的程度
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可能遭受损失的 风险
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为其持有人 带来一定的收入
02-01-10
18
(2)金融工具的种类
02-01-10
21
(2)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提供必要的场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需要金融市场为其决 策提供必要的信息量;
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必须要以发达的票据市场为 基础;
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国债市场和 债券市场
02-01-10
22
(3)是利率政策传导的中介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变化是通过同业拆 借利率、贴现率、国债收益率、股票价 格的变化才对经济产生影响的。
02-01-10
8
(5)汇率途径:蒙代尔汇率理论
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本币升 值,净出口下降,Y下降,即通过汇率的变动 反馈给国内经济增长的效应。
02-01-10
9
5.1.2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几个环节
从中央银行到金融市场 从中央银行到金融机构 从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和个人
02-01-10
12
5.2.1 金融市场的功能
聚集功能:资金聚集 分配功能: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
配置和有效利用 信息反馈功能:金融资产价格(资产受益率)
的变化可以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引导资金流向 调节功能:通过调节货币供求,从而调节社会
总供求的功能。
02-01-10
13
5.2.2 金融市场的分类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比较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交易期限
一年以上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
一年以上的产期资金交易市场
功能
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
满 足 企 业 长 期投 资 需 求 和政 府 弥 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求
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可 中长期公债、企业发行的公司债
交易工具(对象) 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超 券、股票、银行中长期贷款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02-01-10
1
5.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引起货币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货 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全过程,就是所谓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02-01-10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示意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企业投资 个人消费
国民收入
国家开发银行(重点建设)、中国农业 发展银行(农副产品收购)、中国进出 口银行(机电产品进出口)
资金来源:存款(中国农业开发银行) 财政拨付的资本金、金融债券、中央银 行再银行
工、农、建、中 四家银行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83%,
吸收存款占存款总额的62%、发放贷 款占总贷款的59%
额准备金存款
1、 交易期限短
1、 交易期限长
主要特点
2、 交易的目的主要是弥补流动性 2、 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长期性投
资金的不足
资资金的供求矛盾
3、 交易工具的流动性强
3、 、流动性差、风险大、受益大
02-01-10
15
5.2.3 金融市场主体
企业 居民个人 政府机构 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
02-01-10
25
5.3.1 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管理监督、制定和执行货币 政策;
商业银行:经营存贷款业务,并为客户 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比如汇兑、承兑等
专业银行:有指定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 金融服务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02-01-10
26
❖ 我国央行职能四次分离
1983年,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 民银行中分离,使人民银行实现了中央银行与 商业银行的分离;
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为货币政策提供必要的工具(银行票据、 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传导者和执行者
银行体系的完善是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
02-0用1-10 的必要条件。
35
5.3.3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拓宽了货币政策作用领域 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客体 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积极影响 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交易中的价格(股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创造信用工具
02-01-10
28
(2)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 政策性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地方性股份制银行 外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02-01-10
29
A、政策性银行
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国家指定的政策 性金融业务,实行保本微利的专业性金 融机构。
(2)财富变动效应途径:
MEY
02-01-10
6
(3)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托宾的q
q = 上市公司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权益 资本的重置成本 M P股票 q I Y
02-01-10
7
(4)信贷配给途径
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同时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 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M下降导致 利率上升、Y下降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衰退的环 境中,企业现金流量、非货币金融资产的下降使 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银行 信贷量将进一步萎缩,导致下一轮投资减少、国 民收入或产出下降的螺旋式经济增长衰退局面 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