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教案—08运输决策与管理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教案—08运输决策与管理

任务1:合理选择运输管理模式【教学目的】了解企业选择物流运营模式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

结合实际掌握物流运输企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决策选择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教学重点】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的选择决策【教学难点】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的定量分析及决策。

【教学内容】一、运输运营模式选择决策物流运营模式有自营和外包两大类,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运营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其二是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一)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自营运输是指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自行组织的运输活动。

在自营运输方式中,企业也会向别的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但这些运输服务往往只限于一次,是临时性、纯市场交易的运输服务,别的运输公司并不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程序提供独特的服务,即别的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如果运输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很大,且企业对运输的管理能力很强,企业采用物流自营模式较适宜。

运输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自己不擅长或没有比较优势的运输业务部分或全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

运输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二)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的选择决策企业到底是选择自营运输还是外包运输,要在明确两种经营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1.自营运输的优缺点优点:掌握自主控制权;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商业秘密泄露;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缺点:资源配置不合理,成本较高;导致滞后性。

2.运输外包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集中主业;有利于降低库存;有利于减少投资;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形象;有利于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

缺点:存在企业战略被泄露的风险;顾客关系管理上的风险;连带经营风险;生产企业对于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的风险。

3.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的定量分析及决策。

到底是自营运输,还是运输外包,要综合多种因素权衡考虑,仅仅是考虑两种运营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定性分析往往不够,有必要作定量分析,进行比较选择。

实际情况是,一些企业将一部分业务采用自营运输,一部分业务采用运营外包。

武汉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就采取部分运输业务外包模式,该公司长期将一部分市内中百超市的配送运输业务交给楚天都市报等所辖的运输车队,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运输服务的选择决策(一)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讲,应根据物流系统要求的服务水平和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来决定,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采用联运的方式。

决定运输方式,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对下面5 项具体项目作认真研究考虑:1.货物品种。

关于货物品种及性质、形状,应在包装项目中加以说明,选择适合这些货物特性和形状的运输方式。

2. 运输期限。

运输期限必须与交货日期相联系,保证及时运输。

必须调查各种运输工具需要的运输时间,根据运输时间来选择运输工具。

运输时间的快慢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次为航空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

各种运输工具可以按照它的速度编组来安排日期,加上它的两端及中转的作业时间,就可以计算所需要的运输时间。

3.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因货物的种类、重量、容积、运距不同而不同。

而且,运输工具不同,运输成本也会发生变化。

在考虑运输成本时,必须考虑运输费用与其他物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为利弊的关系,不能单从运输费用出发来决定运输方式,而要从全部的总成本出发来考虑。

4. 运输距离。

从运输距离看,一般情况下可以依照以下原则:300公里以内用汽车运输;300-500公里的范围内用铁路运输;500公里以上,用船舶运输。

5. 运输批量。

运输批量方面,因为大批量运输成本低,应尽可能使商品集中到最终消费者附近,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

(二)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1.定性分析法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货物特性、运输批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所以在实际中可以以此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运输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或运输方式组合。

2.定量方法主要有成本比较法、竞争因素比较法、综合评价法三种。

(1)基于物流总成本比较的运输方式选择【案例解析8.3】某公司欲将产品从位置A的工厂运往位置B的公司自有仓库,年运量D=700000件,每件产品的价格C为30元,年存货成本I为产品价格的30%。

公司希望选择使总成本最小的运输方式。

据估计,运输时间每减少一天,平均库存成本可以减少1%。

各种运输服务方式的有关参数见表9.3。

(2)基于竞争因素考虑的选择方法【案例解析8.4】某制造商分别从二个供应商购买了共3000个配件,每个配件单价100元。

目前这3000个配件是由二个供应商平均提供的,如供应商缩短运达时间,则可以多得到交易份额,每缩短一天,可从总交易量中多得5%的份额,即150个配件。

供应商从每个配件可赚得占配件价格(不包括运输费用)20%的利润。

于是供应商A 考虑,如将运输方式从铁路转到卡车运输或航空运输是否有利可图。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如下,见表8.5:显然,供应商A 只是根据他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来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决策。

表8.6是供应商A 使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可能获得的预期利润。

(3)综合评价法1)评价因素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满足运输的基本要求,即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①经济性(F1):主要表现为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管理费等)的节省;其重要度,即权重系数为b1。

②迅速性(F2):指货物从发货地到收货地所需要的时间,即货物在途时间,其时间越少,迅速性越好。

其权重系数为b2。

③安全性(F3):安全程度通常指货物的完整程度,以货物的破损率表示;破损率越小,安全性越好。

其权重系数为b3。

④便利性(F4):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利用发货人所在地至装车(船、飞机)地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其权重系数为b4。

2)评价公式 设:铁路以T 表示,公路以G 表示,水路以S 表示,航空以H 表示,它们的评价值分别为F (T )、F (G )、F (S )、F (H )、则有:3)权重的确定(04评分法)将所有指标一对一地进行比较,非重要的一方给4分,另一方给0分;比较重要的一方给3分,另一方给1分;双方同样重要,各给2分。

以上每种情况里双方都共得4分。

然后,按每一指标得值占所有指标评分总和的百分比确定其权重。

(三)运输服务商选择1.影响运输服务商选择的主要因素只要运输业没有垄断存在,对于同一种运输方式,托运人 或货主就有机会面临不同的)()()()()(4432211T F b T F b T F b T F b T F +++=)()()()()(4432211G F b G F b G F b G F b G F +++=)()()()()(4432211S F b S F b S F b S F b S F +++=)()()()()(4432211H F b H F b H F b H F b H F +++=4432211F b F b F b F b F +++=运输服务商,而托运人或货主甚至是供应商在确定运输方式后,就需要对选择哪个具体的运输服务商作出决策。

当然,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决策标准和偏好,但总体而言,可以从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和运输时间的可靠性、可到达性、服务能力、安全性等几个主要因素来考虑。

2.运输服务商的评价方法1)服务质量比较法客户在付出同等的运费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得到好的服务,因此,服务质量往往成为客户选择不同运输服务商的首要标准。

2)运输价格比较法正如前文所述,各运输服务商为了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都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某些货物来说不同的运输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已近乎相同,因此运价很容易成为各服务商的最后竞争手段。

于是客户在选择时,如面对几乎相同的服务质量,或有些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时,运输价格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决策准则。

3)综合因素加权求和法假设一共有N个评价指标。

对于某备选运输服务商来说,客户可通过统计分析、专家打分或其他信息获取途径,得出该运输服务商的N个指标(取值)得分情况,分别用X1、X2,…..X n 表示。

则,该运输服务商的综合得分为:S=K1×X1+K2×X2+K3×X3+…+K n×X n 。

3.运输服务商选择的步骤(1)确定运输服务商选择的确定标准。

要有效地完成权衡利弊的分析,就必须确立标准。

既确定什么因素与决策有关。

确定标准应以收货人为准。

这些标准包括运输成本、运输时间、责任、能力、可达性,以及安全性等。

(2)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3)初步选定运输服务商的范围。

这一步要求运输部门经理列出有可能的运输服务商,无须评价,仅列出即可。

(4)与运输服务商进行洽谈,进行初选。

(5)评价经初步筛选的运输服务商。

首先通过对每一种标准进行的衡量,对初选出的各个运输服务商的绩效进行评分。

(6)确定运输承运商。

使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最佳运输商.应该是总分最高的运输商。

对可供选择的运输商进行等级比较,有助于分配货载和建立联盟。

三、运输合理化管理(一)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1.外部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政府。

在我国,政府主要在客观上对运输活动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运输市场协调稳定发展,例如载重汽车运输,理论上装载货物越多越经济,更合理,但受到桥梁、路面承重限制,交通事故影响等,政府出台政策禁止超载。

(2)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输布局的合理性。

如能源工业中的煤炭、石油运输的总流向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北油南运”、“东油西运”的格局。

因而,资源的分布状况也对运输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3)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当运输系数较大的产品比重提高时,运输量也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反之亦然。

工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会引起运输分布的变化。

(4)运输网布局的变化。

铁路网布局高于公路网分布密度,则铁路运量就大于公路运量,反之亦然。

运输网布局的合理化,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输的合理化。

运输网布局的合理化,将促进货运量的均衡分布。

(5)运输决策的参与者。

运输决策的参与者主要有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及公众。

公众通过按合理价格产生对周围商品的需求最终确定运输需求。

显然,运输决策的参与者的活动及决策直接影响着某一具体运输作业的合理性。

2.内部因素。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运输距离。

运输的经济性与运输距离有紧密的关系。

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运输距离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差异。

(2)运输环节。

运输环节直接影响到运输路径的优化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