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经典实际碳量的影响,讲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用CE表示。
2、共晶度:铸铁偏离共晶点的程度可用铸铁实际含碳量与共晶点实际含铁量的比值来表示,称这个比值为共晶度。
3、共晶团:石墨—奥氏体两相共生生长的共晶晶粒称为共晶团。
4、成熟度:直径30mm试棒上测得的有共晶度算出的抗拉强度比值5、球化元素:加入铁液中能使石墨在结晶声场是长成球状的元素成为球化元素6、反球化元素:某些元素存在在铁液中回事石墨在生长时无法长成球状。
7、石墨漂浮:是一种严重的比重偏析现象,发生在碳当量大于4.6的情况,呈黑色。
8、灰点:铸态断面上低啊有灰点的课锻铸铁毛坯退火后,石墨形状恶化,强度和韧性降低,这种缺陷成为灰点。
9、回火脆性:黑心可锻铸铁退火后端口不成黑绒状而成亮白色或灰亮色。
但金相组织却是正常的,仍为铁素体加团絮状石墨。
其中既无自由渗碳体,又无片状石墨。
但强度和韧性明显降低。
这种端口发白,性能变脆的现象叫作“回火脆性”10、耐热温度:把铸铁在某一温度下经150小时加热后的生长小于百分之0.2,平均氧化速度小于0.5g (m2.h)的温度成为这种铸铁的耐热温度。
11、集肤效应:由于金属表面与中心电流电抗的不均匀性,实际上百分之80以上的电流其中在表面层,这种现象成为集肤效应。
12、出钢浇筑:钢液经过充分还原后调整化学成份到合格范围,并在达到浇注温度时,用铝终脱氧,即为出刚浇注。
13、锡青铜的反偏析:锡青铜铸件常见缺陷铸件表面会渗出灰白色颗粒状富锡分泌物,俗称“冒锡汗”14、晶质系数:成熟度与硬化度之比用Qi表示,Q在0.5-1.5之间波动,希望Qi 控制在大于1。
二、填空:1、石墨的正常生长方式应该是沿基面的择优生长,最后形成片状组织。
2、球状石墨生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铁液凝固时必须有较大的过冷度和较大的铁液与石墨之间的界面张力。
3、在灰铸铁组织中,石墨与金属基体是决定铸铁性能的主要因素。
石墨的作用二重性,有使力学性能降低的一面,但又能赋予铸铁具有若干优良性能的一面。
4、孕育处理的目的(球墨铸铁):消除结晶过冷倾向、促进石墨球化、减小晶间偏析。
5、防止石墨漂浮的措施:严格控制碳当量、降低原铁液的含硅量、提高冷却速度。
6、蠕墨铸铁的孕育处理:消除结晶过冷倾向(减少自由渗碳体)、延缓蠕化衰退、提供足够的石墨晶核,增加共晶团数,使石墨呈小均匀分布,提高力学性能。
7、造成灰点的原因:铁液中碳、硅含量过高、孕育处理不当。
8、激冷层深度和硬度是决定冷硬铸铁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而调冷激冷层深度和硬度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改变冷铸铁的化学成份。
9、冷铸铁的生产工艺:一是在铸件需要激冷部位放置着热系数大的铸型。
二是采用符合铸造方法。
10、提高耐热铸铁方式:一是提高铸铁中硬质相本身硬度。
二是提高铸铁本身硬度。
11、一般M3C碳化物为连续网状或板状形貌,而M7C3和M23C6型碳化物为条状或条块状形貌。
12、碳钢铸件热处理的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魏氏体组织和消除铸造应力。
13、高锰钢的铸造性能:流动性、热裂倾向、应力、粘沙。
14、变质处理一般在精炼后进行变质的熔点最好介于变质温度和浇注温度之间。
15、珠光体铸铁是以珠光体基体为主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低的缺口敏感性和好的耐磨性。
16、球墨铸铁常见缺陷:缩孔、缩松、夹渣、皮下气孔、石墨漂浮、球化衰退。
三、问答:1、回火脆性的定义,温度范围及防止措施:答:可锻铸铁如果温度范围在400-500摄氏度温度范围内停留或缓慢冷却,便会产生回火脆性,这个温度范围成为脆性温度范围。
防止措施:(1)、第二阶段石墨化结束后,应在600-650摄氏度出炉空冷。
(2)、铁素体可锻铸铁在热镀锌时,从锌的熔化温度420-590摄氏度都是脆性温度区,故应控制锌的温度在610-650摄氏度,是铸件温度越过脆性温度区,镀锌后水淬速冷,可防止出现脆性。
(3)、限制含磷量,并控制含硅量。
(4)、这一类回火脆具有可逆性,如果已经发生回火脆性,可将铸件重新加热到脆性温度以上,超越650-700摄氏度处,作短时间保温,待铸件受热均匀后,迅速出炉空冷,韧性即可恢复。
2、合金元素的一般选用原则:(1)、加入合金元素,使合金固相线温度高。
(2)、合金在工作温度下α固溶体溶解度变化较小。
(3)、第二相热硬度应该,阻碍合金在高温下的变形。
(4)、第二相可以使弥散的质变析出或是晶界以网状分布,同时应细化基体。
(5)、合金元素在α基体中扩散速度小。
(6)、第二相与基膨胀系数要相近。
3、锡青铜出现反偏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答:原因:锡青铜的结晶温度宽,枝晶发达,以氢气泡的形式析出,产生背压把富锡熔体推向枝晶体间隙中心,而在凝固后期,使富锡熔体沿α枝晶的纤维空道渗出,堆积在铸件表面。
防止措施:(1)、放置冷铁,提高冷却速度。
(2)、调整化学成分,加入锌,缩小结晶温度范围。
(3)、采用有效的精炼除气措施,减少合金中的含气量。
4、Cu-Zn二元合金的铸造性能及提升性能的途径:铸造性能:(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小,只有30摄氏度左右,流动性好,熔化温度比锡青铜低。
(2)、锌本身是脱氧剂,因此不用脱氧,熔铸工艺比较简单。
(3)、黄铜的收缩率较大,容易产生缩孔。
提高性能途径:(1)、合金化。
(2)、细化晶粒。
(3)、提高合金纯度。
5、镁合金分类方法:(1)、化学成分:二元、三元、多远合金系,Mg-Mn系、Mg-Zz系、Mg-Al系、Mg-RE(稀土元素)系。
(2)、成型工艺:变形镁合金和铸造镁合金,其中铸造镁合金应用广泛,可使用砂型,金属性,挤压,高压,熔模铸造等。
(3)、是否含锆:含锆(Mg-Rz-Zr、Mg-Zn-Zr)、不含锆(Mg-Al、Mg-Mn)6、镁合金的熔铸特点:(1)、结晶间隔大,其中组织中共晶体数量较少。
(2)、体收缩和线收缩较大。
(3)、镁合金的单位体积比热和凝固潜热都比铝小。
(4)、镁的密度小,充型压头小。
以上造成镁合金铸造性能差,容易产生疏松热裂等缺陷。
7、锌合金的工艺性能:(1)、用作压铸的低铝含量的锌合金,成份在共晶点附近,熔化温度低,流动性好。
(2)、结晶温度低,温度范围宽。
(3)、由于富铝α相密度小,最先凝固,锌合金比重偏析严重,还出现底部缩孔。
8、对比Fe-C和Fe-C-Si准二元相图,硅的作用如下:(1)、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
(2)、硅的加入使相图上出现共晶和共析转变的三相共存区(共晶区:液相奥氏体加石墨,共析区:奥氏体,铁素体加石墨)。
(3)、共晶和共析温度范围改变了,硅对稳定系和介稳定系的共晶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4)、硅量的增量,还缩小奥氏体相图上的奥氏体区。
9、灰铸铁的性能特点:(1)、强度较差。
(2)、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关系不明显。
(3)、较低的缺口敏感性。
(4)、良好的减震性。
(5)、良好的减摩性。
10、冷却速度对铸铁铸铁组织影响:(1)、铸件越厚,冷却速度越慢。
(2)、浇注温度对铸件冷却速度略有影响。
(3)、不同的铸型材料有不同的导热能力,能导致不同的冷却速度。
11、球磨铸铁化学成分的选定:化学成分的选定即利于石墨的球化和满意的基体,以期获得所要求的性能,又要使铸铁有较好的铸造性能。
12、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1)球墨铸铁有较宽的共晶凝固温度范围。
球铁共晶凝固范围是灰铸铁一倍以上。
(2)球墨铸铁的糊状凝固特性。
在温度梯度相同情况下,球铁的凝固两相区宽比灰铸铁大,使球铁表现出具有糊状凝固特性(3)球磨铸铁具有较大的共晶膨胀。
由于球铁糊状凝固特性以及共晶凝固时间长,是凝固球铁件外壳长期处于较软状态,而共晶凝固时,溶解于铁液中的碳以石墨形式结晶出来,使其体积比原来增加2倍。
13、球磨铸铁球化衰退、原因及防止措施:(1)、定义:球化处理后铁液在停留一段时间后,球化效果会下降甚至消失,这种现象成为球化衰退。
(2)、产生原因:①镁、稀土元素不断由铁液中逃逸。
②孕育作用不断衰退。
(3)、防止措施:①铁液中应保持足够的球化元素含量。
②降低原铁液中的含硫量。
③缩短铁液经球化处理后的时间。
④铁液经球化处理并扒渣后,为防止镁及稀土元素逃逸,可以用覆盖剂将铁液表面覆盖,隔绝空气以减少元素逃逸。
14、可锻铸铁化学成分的选定原则:(1)、保证铸件整个断面上在铸态时能得全白口,否则会明显降低力学性能。
(2)、石墨化过程要快,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石墨化退火,缩短生产周期。
(3)、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保证得到优质产品。
(4)、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以利于得到健全的铸件。
15、合金化的影响因素:(1)、加入合金元素的目的是为阻碍主金属铁离子的扩散,防止铁的进一步氧化。
(2)、合金元素选择原则:①合金元素氧化物的PB比大于1,且具有低的电导率。
②合金元素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铁,即具有先于主金属氧化或还原主金属氧化物的条件。
③合金元素的氧化物与金属铁的氧化物互不溶解,即合金元素氧化物能单独存在。
16、防止铸铁氧化主要措施:(1)、加入合金元素,铝硅铬等,以形成连续的致密的能防止离子扩散的层下氧化膜。
(2)、采用孕育处理,使共晶团及石墨细化。
(3)、适当降低碳量,以减少石墨数量。
(4)、采用球磨铸铁。
17、加入合金元素,提高铸铁耐蚀性能的途径:(1)、改变某些想在腐蚀剂中的点位,降低原电池的电动势,使耐腐蚀性能提高。
(2)、改善铸铁组织,使基体组织,石墨大小,形状和分布得到改善,进而改少原电池数量。
(3)、在铸铁表面层下形成一层致密的,牢固的保护膜,如SiO2、Al2O3和Cr2O3膜具有很好的保护性。
18、冲天炉的工作原理及优点:(1)、工作原理:通过鼓风使底焦强烈燃烧产生高温炉气,沿炉体高度方向上升,使其上面一层铁液熔化,熔化的铁液在向下滴落过程中穿过红热的底焦层而被过热,最后汇集到炉中,随熔化过程的进程,底焦层逐渐被烧失,底焦层上平面下降,底焦进行补充,维持熔炼过程的正常持续进行。
(2)、特点:①优点:a用焦碳作燃料,能耗方向比冲天炉和其他能炉节省,熔化率高,热效率高。
B成本地,能实现连续熔化。
C 设备简单,大小工厂皆可采用。
②缺点:a熔炼过程铁液增碳增硫。
B铁液不容易大幅度提高。
19、感应电炉优点:(1)、优点:①不会增碳和增硫现象,铁液比较纯净。
②正确控制铁液成分和温度,减少污染(2)、缺点:能耗高。
20、在关于钢中夹杂物的评级标准中将夹杂物按其组成和形态特征分为4类:(1)、硫化物类,如MnS、FeS(呈条状沿晶界分布)。
(2)、氧化铝类,如Al2O3(呈链状沿晶界分布)。
(3)、硅酸盐类,如FeSiO4、Fe·Al2O3·SiO2(呈多角形以孤立状态分布)(3)、球化氧化物(孤立状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