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导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了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英法美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实力,也使俄、日出现统治危机,刺激俄、日进行改革,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9世纪中后期,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最终确立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
这是历史的进步。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与条件①政治前提: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②经济条件:(直接推动力)资本: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巨额财富劳动力:圈地运动带来大量劳动力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③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理论基础)2.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发展开始:1765年,在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发展:纺织、冶金、采煤等领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
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工厂出现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中期,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原因:工业革命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条件: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各地联系更为便捷。
过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手段:殖民战争和倾销廉价商品。
影响:对西方: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对亚非拉:加剧了贫困和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意识。
- 1 -表现:世界贸易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本质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工厂取代工场。
②英国一枝独秀,发明和成就突出。
③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
④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①推动生产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时代)。
②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变化)。
③自由资本主义兴起。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⑤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两大阶级对立。
⑥欧美资产阶级进行改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思想:⑦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对世界:⑧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1.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内容:调整选区,取消一部分贵族操纵的“衰败选区”,增加或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以议员席位;降低了选举的财产资格,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影响:增加了选民人数,促进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责任内阁制的完善19世纪议会改革以后,扩大了人民的一部分民主权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宪章运动宪章运动是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群众性民主运动。
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了重大影响。
后来,英国又陆续颁布了一些法律,逐步取消了对选举权的种种限制。
到20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2.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工业革命完成,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漫画家纳斯特的漫画中,分别以“驴”和“象”讽刺民主党和共和党。
驴子虽然笨头笨脑,民主党人却认为既聪明又勇敢。
而被民主党讥讽为大而无当,华而不实、保守愚昧的大象,在共和党人看来,代表的却是尊严、力量和智慧。
民主党和共和党索性把驴和象分别作为本党的代表动物,“驴象之争”也就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3.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1815-1830)(1830-1848)1815年第一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一度复辟。
路易十八复辟后,逐步强化封建专制制度,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他的弟弟查理十世继位后,极端保王党的复辟活动更加猖獗。
1830年7月,查理十世强行解散了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试图恢复专制君主制。
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以奥尔良公爵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七月王朝代表资产阶级中最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广大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被剥夺了参政权。
1848年2月,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并迅速基本上控制了巴黎,推翻了“七月王朝”。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1848-1852)(1852-1870)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后,法国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
他在1851年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1852年初,波拿巴强迫人民投票赞成恢复帝制的决议。
不久,他登基称帝,号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昙花一现的第二共和国寿终正寝。
拿破仑三世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
(3)第三共和国和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1871-1940)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展开了军事决战。
战争中,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
巴黎人民乘机发动起义,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
第二帝国覆灭后,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上,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展开了激烈斗争。
君主派因内讧力量削弱。
国民议会中一度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统治。
但是,这些人中,有些希望波旁王朝复辟,有些拥护奥尔良王朝,还有些要求由拿破仑家族的人当皇帝,互相争吵不休。
经过反复斗争,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其命令须各部部长副署方可生效;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由参议院授权组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
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续: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5-1958)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现在)4.德国的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德意志统一的完成l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大大小小的几十个邦国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l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皇帝有权任免官员。
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3)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但是,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