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人文地理学萨乌什金:俄国近代经济地理学内部两大学派之一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06)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05)文化生态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

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人—文化—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相互作用的机制。

(05)文化景观:亦成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12)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12)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09)人地关系图式: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模式。

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

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并具有一定文化的群体。

自然生物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

社会组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

技术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人们利用技术获得生存,改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

(06)人类大陆图: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11)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11)北日耳曼语:即斯堪的纳维亚人所说的语言,它包括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和冰岛语。

这些语言都源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10世纪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政治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才分化成现在的四种语言。

(10)补充:世界语言分布:(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阿拉伯语、希伯来语;(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6)马来—波利尼西来语系;(7)其它难以确定:美洲印第安语、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地著语言。

西日耳曼语:有两个分支,即高地日耳曼语和低地日耳曼语。

高地指德国南部山地。

高地日耳曼语为现在标准德语的基础。

低地日耳曼语位于德国北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

(07)西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是斯拉夫语三个语支之一,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他们分别是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国使用的语言。

(04)地名景观特点:虽然地名不一定具有可视的物质形态,但是他们满足景观的空间特征,指示着地表特定的空间。

地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也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地名景观有以下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变异性。

(09)旅游客源地: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

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04)旅游目的地: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他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

(09)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收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的。

其形成条件有两点:(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6)旅游资源分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渡假区、主题公园。

(05)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1955年美国人迪斯尼在美国洛杉矶构造了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

(10)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网络11)(07)延伸型领土:虽然大部分领土也呈紧实型,但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远离领土中心的走廊。

(10)补充:坚实型领土(从领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差别不大,领土形状呈似圆或方形,没有分离的领土,如波兰)、狭长型领土(领土向相反两个方向延伸,形成狭窄条带状的分布,如智力)、分离型领土(一国领土被水域或其他国家分开,形成破碎分离的分布状态,如印尼)、穿孔型领土(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国领土所包围,如莱索托)、飞地型(某国领土的一部分被邻国所包围,但主权仍属该国,如瑞士在意大利境内的堪培拉)穿孔型领土: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国领土所包围,如莱索托。

(07)地缘战略关系: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深刻影响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安全战略和国际地位,许多学者从本国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被称为“地缘战略模式”。

{11、05(地缘战略模式)}环境知觉: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12、11、09、06)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像。

它是知觉判断、地利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地理物象是对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当然,地理物象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他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

(04)地理物象距离: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

距观察者愈近的地理事物,观察者对其了解得愈详细、愈具体,其地理物象也就愈清晰,随着距离的增加,观察者对地理事物了解的详细程度逐渐降低,地理物象也就逐渐模糊,影响地理物象距离主要有三种: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费用。

(10)地理物象认知距离:由于人们在环境中认识客观距离时受到主观因素(对区域的熟悉程度、年龄对距离估计的影响等)、刺激因素(路线转变、环境地物等)以及主观因素与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因素(刺激吸引力、距离联通、情感牵涉、乡土观念等)的影响产生认知距离,认知距离往往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客观距离。

认知距离一般同里程、耗时和花费三个要素呈正相关关系,由于认知距离的不同,地理物象的清晰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07)行为空间: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12、05)行为空间: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包括通过电话、报纸等所了解的空间。

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要比直接活动空间范围大得多。

(05)水资源短缺:首先,由于世界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均衡,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05)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0、09、07)东盟:东南亚各国原来多是英、法、荷、美的殖民地,各自的发展情况不同,加上宗教、文化上的显著差异,一般认为彼此缺乏联合基础。

但是为了不受大国的左右,获得共同的发展机遇,印尼,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后来先后加入东盟的有菲律宾、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

(06)德国近代人文地学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有哪些?(05)①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拉采尔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动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在《政治地理学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国家的支配作用;②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影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③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

④区位地理学派的代表: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论。

文化区及其三种类型?(1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①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②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③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如何理解形式文化区及其特征?(04)Ⅰ、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