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考研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及解析

2019考研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及解析

2019考研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及解析教育学原理一、简答题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1)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因为系统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能力的提高,因为人们的能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那些能力高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率才高。

(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能力学生的能力不仅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性质、难度和数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态度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交给学生系统的有适当难度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掌握学科的结构,特别是要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正确理解知识,掌握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就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得越是富有创造性,他们的能力就将提高得越快、达到的水平越高。

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必然联系。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不管是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还是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是实现......【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第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

第二,教育公平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有关。

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小,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第三,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牵涉面特别广,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教育公平也是这样。

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教师应如何......【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健康的心理品质还要有专门的教育素养,及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各种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2)教育能力素养这要求教师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像医生那样“分析”、“诊断”、“假设”、“开处方”,解决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

(3)教育研究素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和改革中,教师应有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灵活地解决改进各种教育问题。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1)开展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分析教学经验,养成研究的习惯;(3)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促进自我发展;(4)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型理念;(5)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加知识储备量,脚踏实地地与学生共同探寻,不断创新。

同时,更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

中外教育史一、简答题1.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制定......【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背景:国际上,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进一步发展,1957年,苏联发送卫星上天,对美国社会各界震动极大;在国内,对教育质量差的批评声高涨,美国教育面临改革。

在这种国内外背景下,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

其主要内容有:(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

为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试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师资的质量。

(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训练。

(3)强调“天才教育”。

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培养拔尖人才。

(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对各级学校进行财政援助。

《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二、论述题1.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求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

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

②社会即学校。

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

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阐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

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

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长不出科学的种子。

第二,因为“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

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是教人者先教自己。

第四,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教育要与时间相结合。

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归结起来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

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能够告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者,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学主人,探索个姓的学习方法。

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在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试比较古代雅典和......【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雅典和斯巴达都是古希腊的著名城邦,二者的教育体制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1)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①政治上都是奴隶制城邦,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具有阶级性,培养的目标无论是军人还是公民,都是为国家政体服务的。

②二者的教育都重视体育。

斯巴达是为了征服和奴役上著居民,举国皆兵;雅典为了自身发展,对公民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③二者的教育体制都有清晰且完善的年龄分期。

(2)二者的差异性。

相对于共性,两个城邦教育体制上的差异性则更加显著,具体体现为:①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经济、政治的差异。

斯巴达处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平原,北部是高山,南部是岩石海岸,与外界交通不便,然而境内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达。

这种经济基础导致斯巴达政治上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

雅典三面环海,工商业发达,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贸易中心,在此基础上雅典建立起奴隶制民主政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