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课件

分析。(6分) (三)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第56页“还有闰土,
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 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下列试题,总结答题思路。 (1)1.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 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
要点归纳
• 解答此类试题,入手的角度有: •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并把握其作用。 •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
巧,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 •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 • 4.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 • 5.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
小结:
理解各种
理解各种表 现手法的内 涵,并把握 其作用
(三)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第56页“还有闰土, 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 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一处运用了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 “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与闰土见面,使 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的作用 (伏笔铺垫衬托)
知识链接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伏笔: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伏笔通 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铺垫: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 染,唯恐读者看不见;铺垫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 墨重彩。
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 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 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 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 “反衬”;以次衬主。
复习目标
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阅读表现手法方 面的题,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并思考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 关表现手法考点的常考题型。
(一)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
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 做了铺垫?
(二)《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 3. 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
的经历做了铺垫?
答案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 甲里全是罴的。 ②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 了一小时。(每点1分,共2分)
(2)《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 191页 第三题: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 本举例并简要分析。(6分)
答案:衬托,铺垫(单纯答 “衬托”“铺 垫”“对比”也可)。(若答成文中使用的 其他手法得1分,其他不得分。)如:①以 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 华衬托教堂的“清凉圣洁之气”;②以等待 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在的圣 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 ③以弗拉基米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
看上下文的 联系
从结构安 排角度入 手。
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的 作用 (伏笔铺垫衬托)
从文章的主题 及写作目的等 方面分析
从选材组 材角度入 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