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我国的税制改革
• 一定时期企业实缴税收/各项收入总额 • 反映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程度
• 2、个人税收负担率
• 一定时期个人实缴税收/个人收入额 • 反映个人对国家的贡献程度
影响微观税负的因素 • 1、宏观税负水平 • 2、税收制度 • (1)税种结构 • (2)税率设计
• (3)计税依据 • (4)税收优惠与加成征
• 实际税收负担率 • 名义税收负担率 • 2、宏观和微观税收负担
分析
•
公平 效率 中性
宏观税收负担分析(安129)
• 影响宏观税收负担的因素 •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 同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 • 课本222
素
• 经验
• •
适度宏观税负水平的界定
保持合理宏观税负,税收 收入量的确定应符合标准:
•
各国宏观税负水平逐 步上升
• (1)分类所得计税弊端;
• 将收入分11类,按不同计税方法计税,不能 体现量能负担和公平税负,影响调节收入分配 功能。
• 例1
• 结论:
• 甲 某月收入2000元 (其中工资1600,劳
•
务报酬200,稿酬200) •
甲 不纳税 乙 纳税20元
按税法规定应纳税? • 即:
• 个人收入来源多渠道,
• 广州1260元,上海1200元,深圳1500元
国家税务总局 所得税管理司 副司长刘丽坚 做客《新闻会客厅》 解答个税免征额问题
• 2006年扣除提高到1600元
• 主持人:起征点(费用扣除标准) 是800元提高到1600元,为什 么到2006年的时候这个起征点 (费用扣除标准)改变了?
• 形成合理的税收负担水平
• 建立高效的税收征管模式
四、税收的经济效应227 (陈236)
• 税收经济效应作用机 制(陈236)
• 1、税收收入效应~233
• 2、税收替代效应~234
• 税收的经济影响
•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 的影响
•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 收入效应
• 指征税后减少收入,使 其为维持既定收入和消 费水平,减少闲暇,增 加工作时间。
• 1、经济水平低,人均收入水平低,勉强征所 得税,会使税源大量流失,难以保证国家财 政需要。
• 2、流转税征收简便易行,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 3、流转税从价计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所得 和个人所得,对私人投资和个人储蓄影响小。
• 三、税制发展的新趋势
• 发展中国家间接为主体的税制, 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弊端, 各国采取相应措施,税制发展出现 新趋势:
• 复习要点
• 1、分类征收 : 工资薪金
•
劳务报酬
•
:
•
股息、利息、红利 11类
• 2、税率:累进税率、(九级、五级)
•
比例税率 20%
• 3、立法原则: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
•
增加财政收入
•
增加纳税意识
• 1、个人所得税现状
• 80年开征,当年收入0.0016亿元,90年21. 13 亿元,2001年995.99亿元,占财政收入6.04%。 居民储蓄近年每年以800亿元增加,99年开征 利息所得税。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 对高收入多征税,抑制高收入,通过 • 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 1、个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利工具; • 2、税收支出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 • 手段。
五、税收与经济发展(陈246)
• (一)理论观点(180) • 威廉配第 • 亚当斯密 • 瓦格纳 • 凯恩斯 • 汉森 • 萨缪尔森 • 供给学派
• 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和 收入效应分析
• 征所得税,会压低投资收 益率,减低投资对纳税人 吸引,使投资减少以消费 替代投资。
• 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投 资者税后净收益,投资 者为维持过去的收益水 平增加投资,即税收对 投资的收入效应。
• 3、税收对吸引国外直 接投资的影响
• 发展中国家依靠加速折 旧、再投资退税、减低 税率等吸引外资。
• 我国税收对储蓄影响不
•对储蓄利息征税,使未来 消费价格变贵,当前消费价
明显,人们储蓄取决税 收外的诸多因素。
格下降,个人会增加当前消
费,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 我国应运用税收杠杆对
应。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收入降低,人们以消费替 代储蓄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 1、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 主要通过征企业所得税的 税率、税前抵扣和优惠影 响纳税人投资收益和投资 成本。
• 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即物质利益的再分配。 只要存在税负转嫁,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正视它并运用它,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 作用。分析各种税对国民收入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 科学制订、实施税收制度提供依据。
• 税负转嫁的研究与运用(陈234)
• (1)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 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
• 增值税的种类: • 生产型 • 收入型 • 消费型
•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
• ??型增值税
• 增值税的最大特点:
• 在对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在促进生产专业化和 技术协作,保证税负分配相对公平方面功效大。
• 其他优点:
• 1、道道征税,使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
第六章 我国的税制改革
第一节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税制改革
第一节 税收原理
• 一、税收的概念 •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
• 1、概念:
• (一)税收负担217
•
将一部分社会资源 • 1、衡量指标:
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 部门的过程。
• 2、特征 • 3、分类及要素 • 4、税收的原则(181)
• 乙 月工资收入2000元, 综合收入高,不缴税或
应纳税?
少缴税;
• 收入项目多 • 收入项目单一
• 个人收入来源相对集中, 收入相对少的多纳税。
• 税负熟轻熟重??
• 例2
• 月收入5万元,如果 作为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如果作为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 额?
• 答案 (1) 11145 元
•
• 改革的基本原则 • 改革的主要内容
• 2、目前我国税制结构
• 二大主体税种:流转税、所得税
• 商品课税占整个税收收入70%以上
• 所得税占整个税收收入近30%,并呈上升趋 势
• 二、税制结构分析
•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特 点以间接税为主,一般占税收总额60%— 90%。
• 原因:
款的理论.
• (二)主要内容和观点(225)
• 内容:1、所得税与商品税的合理搭配;
•
2、寻找最适商品税;
•
3、确定最适所得税累进程度,即最适
•
所得课税理论
• 观点:
• (三)我国税制优化的目标(安140)
• 主要目标:
•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利于推动市场经济发
展的税制
• 包括:
• 建立商品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收 • 3、纳税人的行为 • 4、税负转嫁
适度微观税收负担界定
• 企业纳税人税收负担上限
• 即:企业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社 会纯收入
• 企业纳税人税收负担下限
• 即:满足由企业积累和增加福 利引起的公共需要的增加
• 适度的企业税负
• 既保证企业具有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又要保证政府税收收入随企业收入(剩余产品 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 (2)税收对劳动供给
的替代效应
• 征税使闲暇与劳动的相 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 价格相对降低,个人以 闲暇代替劳动。
• 我国实际情况
• 在我国,税收不影响劳 动供给,需解决的不是 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 是消化劳动力过剩。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1、税收对居民储蓄的 • 2、我国实际情况
收入和替代效应
• (1)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 • 发展中国家一般低于
增长协调、同步
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水
• (2)满足政府最低支出标 平
准
• 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
• (3)税收与非税统筹安排 水平一般在
• (4)以一定时期剩余产品 价值量为上限
15%~25%为宜
微观税收负担分析(安131)
衡量指标 • 1、企业综合税负率
• (二)我国的税负转嫁(安135)
• 1、税负转嫁 198 (条件202)
• (1)纳税人 与负税人分离;
• (2)转嫁通过商品交易中的价格机制实现;
• (3)转嫁实质是对既定税负在纳税人之间的 再分配,不改变税收收入总量。
• 2、转嫁方式:前转 后转 混转 消转( 199)
• 3、研究税负转嫁的意义:
• (二)拉弗曲线(228)
• 结论:
•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 税收,高收入也不一定 要实行高税率;
• 2、税率、税收收入和经 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 制约;
• 3、取得同样收入,可采 取两种税率。
• 第一节 内容小节
• 1、概念
• 2、税负转嫁与归宿(1)税收负担(2)税负转嫁
• 3、最适课税理论和税收优化
• 1、 克服全额流转税重复征税,不 利专业化协作弊端,推行增值税。
• 2、开拓新税源,逐步扩大以所得 税为主的直接税的征收范围
第三节 我国的税制改革
• 一、增值税的改革 (《国际融资》05/04)
• 收入现状:
• 占税收总收入比 重45%左右,局部地 区高达60%。
• 国际上将此比重控 制在25%以内。
• 我国企业微观税负的特点:
• 1、企业税收负担,特别是税费总负担偏重 • 2、各类企业税负差别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