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如物质就是有形的实体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3、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社会现象就是精神现象4、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5、正确的意识可以直接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6、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部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凡是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3、任何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二)发展部分1、变化与发展只是提法不同2、静止就是绝对不动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4、外因的作用有时非常大,可能离开内因单独起作用5、矛盾越多,事物发展起快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7、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束(三)矛盾观点部分1、矛盾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2、任何每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3、矛盾分析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5、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6、重点论就是一点论,就是抓重点一疑难点1、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难点第一、原因:其一,从能力上看,学生还缺少辩证的思维能力,要么是这样,要么是那样的思维习惯一时难以扭转。
其二,从具体把握观点来看,学生会认为: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发行自然物的形态,属性,那么改造了的、发生了变化的自然物是在意识之后出现的,因此就不就不应说这一部分自然物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第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划清“人的意识的对自然物的改造”,同“自然物的改变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之间的界限。
抓住改造自然物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和使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规定,从而说明人们只有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为基础,才能产生某种愿望,也只有符合自然物客观性的意愿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即能不能改造哪个自然物怎样改造那个自然物,还要以社会本身的实践条件为转移,人的意愿起不了决定作用。
2、物质这一概念也是难点其一,原因:学生过去接触过的“物质“概念是作为自然科学概念来理解的,人们往往把物质同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而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理解时难度大。
第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要明确“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还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3、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举例来说明(2)理论上:从客观事物的角度分析,客观事物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因而人是可以认识它的,从认识的基础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过去难以正确认识的事物,随实践的发展,今后就会正确认识它。
从人的认识能力来看,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随实践的发展处于不断提高之中(3)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别的,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能机械地理解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含义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意识的反作用就是指意识对物质的指导作用,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2)意识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而不是直接作用(3)意识不能直接改变物质的东西,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在于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二易混点1、物质就是山水桌子椅子等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容易混淆3、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容易混淆4、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三易错点1、哲学都是科学的2、物质就是山水火土3、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4、物质和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5、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南川一中王虹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一)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已存在,当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则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由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决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
(三)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无视事物的客观屠夫,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某种联系。
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建立。
(四)在此问题上,既要懂得“联系是客观的”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将它们根本对立起来。
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与主观创造某种联系是绝不能划等号的。
二、确认识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三)物质除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它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重要地位。
三、何理解规律作用的条件性与规律的客观性(一)区别:规律作用的条件性是指规律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信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二)联系: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正是由于规律自身会发生变化,而人们又不能主观随意改变它,人们就必须记分注意在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
四、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关系(一)区别:1\含义的不同2\哲学依据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信赖的哲学原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
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所信赖的哲学原理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二)1\两者作为方法论都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就不可能做到按规律办事,这是因为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同时,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这是因为规律本身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遵循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实际上也就尊重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的易混知识南川三中张文平1、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能把两点论公公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去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3、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4、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错误地认为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也不能认为矛盾解决一个就少一个,世界上矛盾会越来越少。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
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5、澄清对“主要矛盾”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主、次矛盾的矛盾的区别在于双方性质、地位、作用上的差异,而不是解决顺序的先后。
由于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总是着重解决好主要矛盾,以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
但在特殊情况下,还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可见,解决“要紧的事”不完全等同于抓中心、抓关健。
误区二:任何事物内部都在主要矛盾。
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
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在主、次矛盾之分。
可见,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矛盾主要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复杂事物一定有主要矛盾。
误区三“庆生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在解决矛盾时,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中心、抓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其他矛盾。
但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人们既要用主要力量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用适当力量去处理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但不能代替次要矛盾的解决。
6、注意识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学生经常不能判断一段材料表明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原理,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存在多个矛盾,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阅人多矣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存在主次方面。
(2)及的要素不一样,前者往往涉及到三个及三个以上要素,后者往往只涉及到两个要素。
(3)使用的代表词不一样,前者往往使用重点、中心、关键等词,后者主要使用主流、本质、方向、大局等词。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1)二者是有区别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它从唯物论角度侧重于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誝而全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普遍等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它从辩证法角度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二者又是一致的:都突出也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从实际出发的深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