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前提假定
第四章凯恩斯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乘数理论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四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一、必要的假定
1.假设我们所分析的经济活动中不考虑(或者说不存在)政府,也不考虑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2.假设需求量在任何水平上,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供给量。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二、均衡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含义
表4-1 均衡产出
三、投资等于储蓄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1、影响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
2、MPC与APC
c=c(y)
表4—1 某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单位:元
图4-2 消费曲线
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4、线性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一个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图4-3 线性消费函数
5、消费曲线的平移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图4-4 消费曲线平移图示
二、储蓄函数
1、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2、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表4—2某个家庭的储蓄函数单位:元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不同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一、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通常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消费水平为同期可支配的实际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但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美国1948-1988年逐年的经济资料研究的结果表明,消费函数的形式为:
C=0.917Y d
说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一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图4-8 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
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的区别
•短期消费曲线的自发性消费大于0,而长期消费曲线的自发性消费为0。
•短期的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在收入的提高过程中保持不变。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图4-9 LMPC > SMPC
二、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是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行为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这一理论。
1、相对收入的含义
⏹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或消费集团而言,在总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
⏹过去收入,尤其是过去的高峰收入。
这种过去收入也是相对收入,,即相对于现期收入而言。
2、相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
•消费有习惯性,消费者在某期的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刚性或不可逆性,即所谓的“棘轮效应”。
图4—10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3、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相对收入假说对长、短期消费函数的差异做出了统一的解释:
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沿着长期消费曲线随之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沿着短期消费曲线作有限的减少,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
即相对收入假说既解释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又解释了短期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性。
三、持久收入假说
⏹将任何时期家庭收入分为持久收入Y P和暂时收入Y t;持久收入为长期的平均预期收入,暂时收入指暂时性的、偶然变动的收入。
⏹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在持久收入中占的比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常数。
即 C=βY P
⏹持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可以解释人们长期和短期的不同消费行为。
2、持久收入假说的应用
♦繁荣阶段,当前收入提高,但消费者按永久收入消费,故平均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萧条阶段,正好相
反。
♦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四、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首次提出的。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联系的,而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生活中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图4-11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
♦0 ~ t1—青年期,c>y, s<0,负债。
♦t1 ~ t2—壮年期,c<y, s>0, 储蓄的用途有:还债和养老储蓄。
♦t2~ t3—老年期,c>y, s<0, 消费(用壮年期的储蓄)
2、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收入理论的共性
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都体现了一个基本思想:消费者是前向预期的决策者(也就是眼光向着未来的收入预期情况,来决定其当前消费水平的消费者)
2、一次性暂时的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一般较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接近于零。
但是,来自持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1、用图表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
表4—3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单位:10亿元
2、用图形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
图4—13 消费加投资的曲线和45°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3、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即自发消费a↑,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I=S)
图4—14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
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S=I法)
▪自发储蓄(-a)增加,
“节约悖论”
储蓄增加,即节制消费,对个人来说可以增加个人财富,而对整个经济来说,是件坏事,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这就是“节约悖论”。
第五节乘数论
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
K I= △Y/△I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二、图示投资乘数效应
三、投资乘数原理
四、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五、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公式法(代入法)
2、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 : I+G=S+T
图4—16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NI-AE法 (450线分析法)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1、固定税制下的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投资乘数
自发消费乘数
固定税制下的各种乘数(续)
2、比例税制下的各种乘数
比例税制下的各种乘数(续)
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一、四部门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均衡的条件
2、公式法(代入法)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思考题
•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它与古典学派的理论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有什么区别?•试述相对收入与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基本观点。
•怎样理解“节约悖论”?
•写出投资乘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图形表现乘数效应,简要解释乘数原理以及乘数理论的适用性及意义。
•分别用S=I法和NI-AE法画图分析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