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写作技巧(一)

对联写作技巧(一)

对联写作技巧
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

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

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0 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

针对每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 几种,当然也有更多的。

初学阶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方法。

一、遣词技巧
1、比喻法
比喻法,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使人有个鲜明的印象,从而产生联想。

如:
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以上都是比喻。

2、比拟法
对联中,把事物当作人,或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就叫比拟。

如,
1964 年陈毅元帅挽“四?八”烈士联:浓雾阴沉征订道;大星陨落黑茶山。

黑旧韵,发音赫he。

联中不直接说主体---- 因飞机失事在黑茶山,王若飞、叶挺等烈士遇难,联
语中把他们比拟为“大星”,他们遇难比拟为“大星陨落”。

联语充满敬爱之情。

3、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
声驱千骑疾;
气卷万山来。

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看看锅里煮乾坤尤其夸张。

4、衬托法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5、对比法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是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

来写。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1 革命者忠心赤胆,死而犹生。

生不如死==死而犹生。

为异位互对,以前讲过了。

6、反对法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
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坚持实事求是态度;
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
不可瓦全。

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7、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

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 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

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
就宽些。

又如岳飞墓两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辩伪真。

上联“正”与“邪”、“冰”与“炭”自对,下联“毁”和“誉”,“伪”和
“真”自对。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

下联亦然。

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自对再说得明白点,如大量的成语中,象狂风暴雨,等等,前两字和后两
字都属于自对。

8、借对法借对。

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

例如: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

又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

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

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
“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2 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

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另外,在无情对的技巧中,需要大量使用借对,以后专题讲解。

9、借代法
借代法,就是不直接说某事物,而是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

在构思对联时,运用借代,既可避免重复,又出语新奇,让人产生联想,收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太平天国龙凤殿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为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所作。

下联“九五”代指帝位。

周易乾卦中,“九五”是人君之象,后人即以“九五”代指君位。

下联“九五”同上联“三千”正好相对。

尧舜是我国古代明君,“尧舜”代指政治清明的太平天国所追求的理想。

又如一副书店联: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联中的“古今学术”和“天地精华”都是指代书籍,“藏”和“聚”都表示有很大数量,这便切全了“书店”特性。

10、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联语带双关。

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11、用数法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

如: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五六月间无署气;
二三更夜有钟声。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
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2、假称法在对联中,有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这种

法叫假称法。

例如,杭州西湖岳王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有人曾以秦桧夫妇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写了一联:
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如此!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解放前,万全
县的城隍庙,香火盛极一时。

有个不信鬼神的读书人与了副
对联贴在菩萨的两边:你亦求,他亦求,为了几文臭钱,叫人如何是好;朝也拜,夕也
拜,不做半点好事,令我左右为难。

13、用典法
用典,是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

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

“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

“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3《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

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

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典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

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14、续接法
续接法,是通过在原句的基础上续加字词而成新联。

如: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加字后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加字后成为: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加字后成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些都有名的对联故事,大家不陌生吧,可以找对联故事书来看看,很有趣味性的。

以上14 个遣词技巧其实远远不够,这些只是常用的。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