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教育目的及形式探讨作者:孙景芬张轶欧于淼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本研究对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上展开探讨,在理论上将促进和丰富医学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国外创新教育情况特点
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国外大学的创新教育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1.1设立创新中心或学校、开设培养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在专
业学习中贯彻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美国、曰木、前苏联、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教育。
他们或者是通过在大学开设创造思维训练课,或者是建立各种形式的创造发明学校来实施创新教育。
通过改变只注重学历的旧的教育体制,鼓励大学实行改革方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⑴。
1.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发展。
在大学采用"独立学习法〃、“个性教学法“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教学法",则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创造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掌握学习和发现的方法。
13突岀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日木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终突出"重视个性"的原则,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中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原苏联在校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人数一直占85%
左右。
德国颁布了“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则采用“合作教育: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事科研和发明活动。
同时,一些国家都相应地调整了课程结构。
总的趋势是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开设综合课、实行学科交叉。
2国内部分高校创造学课与创新教育情况
国内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
部分高校的创造学课己R 益规范化、制度化。
但在授课形式、学时、教材选用、任课教师.教研室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
有的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创造教育培训,并成立大学生
创新发明社团或基地。
创造教育已结出一定的成果, 有大学生获得了发明专利。
创新教育向专业化.高层次发展。
有的学校己招收创造学方向的研究生、博士生[2]。
3医学创新教育目标与模式实验研究
3.1开课模式研究
医学院校中我校是较早开设创造学课的院校之一。
自1998年开课以来,己有近千人选修了这门课。
采用美国创造学者托兰斯的动机量表测试、声音表象测验,通过对创造实验班创造动机.声表的前测与后测比较,发现动机后测得高分人数明显高于动机前测。
且前后测差异t检验川小于0.005,差异显著⑶。
3.2学科渗透模式研究
我校许多学科教学,都在遵循创新教育的原则,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我们哲学理论课,也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押学理论课
"4+6+4"创新教育模式。
其主要内容是:⑴四维的教学线索:教材+原著+
碎学史+典型事例;⑵六阶段的教学步骤:读书+问题+讲授+讨论+论文+ 研
究;(3)全面的考核方式:考知识的掌握+考知识的理解+考知识的运用 +考平
时积累。
新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在我校86期、87期部分班级中实行,教学效果较好。
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
在课堂教学质量学
生评价中,实施理论课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均高于未使用新模式的教学评价。
4医学创新教育目标与模式问题探讨
4.1医学创新教育的目标
医学生创新教育应与医学专业相结合,致力于对大学生进行各自专业上的定向性创造能力开发,应结合专业深入学习创造原理与技法, 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优势,进行定向性的发明创造活动。
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技法与创造人格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服从于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育内容应体现专业的倾向性。
集中反映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次的合理的结构上;必修课、选修课应有合理配比。
医学创新教育应在有限的五年修业时间里,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知识结构系统中的各种知识的宽度、深度、新度和自由度均掌握在适宜的量度上,适应未来宽口径的职业岗位和专业迁移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地完成从学生到独立工作者
的转化。
4.2医学创新教育的模式
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有两个基本模式,即开课模式与学科渗透模式。
医学创新教育的最佳模式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首先,普及创造学课,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创新教育的理念及创新教育的开展还不十分普及。
现在大学开设创造学课,更多的是具有补课的性质。
创造学课,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掌握创造的方法和技巧。
它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形式。
但仅有这一模式是不够的,它不可能使旧的教育模式发生改变。
其次,学科渗透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点工程。
学科渗透是指根据学科教材,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基本特点是:以现行学科教材为依据,以课堂教学过程为依托,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
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渗入创造性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获得可靠的知识背景,进而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创造。
更重要还的在于,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必会带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催生创新人才的产生。
4.3医学创新教育的内容
自学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生应包括,选择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生产信息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一个科研人员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用在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研究课题时间的一半以上。
节省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是提高科研效率的有效捷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等于提高将来的科学创造的效率。
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思维方式的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对于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成长为创造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方法论教育己成为当代国际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而现代思维方式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思维效率。
其中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的选取是根本。
现代思维方式是学生创造力的动力载体,通过现代思维方式的作用,大学生才有可能闪现岀新颖的创造火花。
跨学科知识的教育。
根据学科的现状r跨学科〃主要包含以下学科,如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新兴学科.比较学科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而,可以使医学生在一个较宽阔的知识背景下,从事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这些边缘、新兴学科也是最易发现问题、取得突破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