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子沟通:10个小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亲子沟通:10个小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亲子沟通:10个小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孕育生命的太阳和水一样重要。

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误区:
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望、无奈、无能、无情、无措……有时候,似乎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到越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这些父母没有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怎样才能表现爱!
★1。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一次,我乘火车出游,睡中铺,邻床下铺有个小女孩在看书。

我喜欢读书的孩子,就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

小女孩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认真了。

我从中铺下来跟她聊天,说话时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

第二天,她非要跟我一起去餐车吃早饭。

她姑姑说:
“别捣乱了,你从来没把碗里的饭吃光过。

”小女孩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爽快地说:
“好,我请你吃早饭。

”餐桌前,我问她:
“你能吃多少?要吃完,一点儿不剩才行。

”小女孩想了想,说:
“半碗粥,半个鸡蛋。

”“好。

”我给了她半碗粥、半个煮鸡蛋。

小女孩吃了几口,就玩了起来。

她姑姑数落她:
“我早就说过,你不会好好吃的。

”“她会吃完的。

”我笑着对孩子的姑姑说,又给小女孩使了个眼色。

小女孩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就把里面的粥喝完了。

“真了不起,说到做到!”我伸出大拇指。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孩子交流时,成人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往往胜过语言。

假如孩子烦躁不安,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孩子沉默寡言,你应该再问问自己,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2。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一次,我去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见面。

一个女孩站起来问:
“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曾到北京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发现了一篇《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的文章。

文章中写道:
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是笑眯眯的。

结果,美术课上有高声讲话的,有离开座位的,有借东西的……乱糟糟的,后来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

我总结说:
说句不好听的,这叫“给脸不要脸”。

同学们大笑起来。

笑后,我问提问的女孩:
“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有。

”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个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闹腾。

”台下又是一片笑声。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到底哪儿去了”。

几天后,我收到同学们写来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份这样写道:
“下课,我路过办公室,听到了爽朗的笑声,是我们班主任。

我想看看她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可是我刚叫了一声老师,班主任转过身来一看是我,脸上顿时一点笑容也没了,她冷冷地问:
‘你有什么事?’这让我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只是不朝我们笑。


孩子们渴望得到微笑,因为你冲他微笑,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
“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

”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所以说,父母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3。

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

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对抗情绪,潜伏在心里。

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醒了过来。

苏醒后,她拒绝跟爸妈说话。

后来,我赶到她家。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她说。

“我是分两次吃的。

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妈的好,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

可又一想,活着太没意思了,就又把剩下的药倒进了嘴里……”说起服药的过程,小雪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平静。

“你为什么想死呢?”“因为活着很痛苦……”我和小雪谈得很投机,实际上主要是小雪在讲,我在听。

她表达能力强,思维清晰。

“如果你真死了,说不定中国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我情不自禁地说。

“我妈可不这样看。

”说起妈妈,她的眼圈红了。

从她的倾诉中,我知道了没人理解她,是她选择死亡的原因。

而我关注她,赞美她,又给了她生的希望。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才听得进对方的话。

倾听是一门艺术,而学会这门艺术,也不是那么难:
1。

做出听的姿势。

与孩子平视,别居高临下,要身体前倾,同时看着说话的孩子,自然地用目光表达你的关注。

2。

表现出听的兴趣。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他知道他说的每句话你都认真听了。

孩子说话时,你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示你的兴趣,“是这样啊”“你的想法太好了”等。

只要你对孩子表现出兴趣,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如果你总沉着脸,一言不发,会令孩子十分失望的,他看你这样,很快就会闭嘴的。

★4。

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

发现什么?发现孩子的长处,经常让他展示长处,你认为他行,他就会朝着行的方向努力。

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从三方面入手:
1。

发现不同点。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或许就是孩子最行的地方。

2。

发现闪光点。

有个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可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又回答不上来。

老师课后问其原因,他说:
“同学们总说我笨,所以老师一提问我就举手,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

”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跟他订下协议:
“以后如果你真会,就举左手;如果你不会,就举右手。

”之后,这名学生一举左手,老师就让他起来回答问题。

从此,这个孩子天天有进步。

3。

发现动情点。

与孩子为友,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诚。

有个年轻女老师爱穿高跟鞋,一个男生总低头看老师的鞋。

老师不高兴地说:
“注意听课,不许看了!”老师一走动,男孩忍不住又看。

老师生气了,男孩再也不敢看了。

一天,老师去家访。

男孩打开门,一看是老师,什么也不说,转身就往里屋跑。

他从床下掏出一双高跟鞋,含泪说:
“我妈活着的时候也爱穿高跟鞋,一听到老师走路的声音,我就想起妈妈……”从细微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

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5。

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

对于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

我大哥从小动手能力很强,他回忆说:
上中学时,他想买一个刨子做小提琴,虽然只需要5元钱,但当时他也没有。

妈妈知道后说,你要是能做成,我就给你买。

他听了之后,就用旧刨子做,手磨出了水泡,终于做成了。

而妈妈果真给他买了一个新刨子,当时他激动万分,如获至宝。

通过努力得来的,总比轻而易举得到的更让人有成就感。

所以父母对孩子负责,就要给孩子留一点想头,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多骄纵无理、不知感恩的孩子。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

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