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
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
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
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
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
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
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计。
(2)根据化学实验的工具来划分。
①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药品的改进或替代。
②化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这主要是由于中学化学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因装置过于繁杂、操作不太简便、方法不太合适、可见度较低而影响化学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改进方案,重新设计。
另一方面,由于中学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常会发生缺少某些仪器、药品的情况,因而需要自制一些仪器和代用品,或采用微型实验,所以也需要对实验重新进行设计。
(3)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来划分。
①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实验设计。
②物质的制备实验设计。
③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实验设计。
(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4)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
(6)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表。
(三)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1. 科学性科学性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例如,鉴别Na2SO3和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再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2. 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如果必须使用,应在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4. 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对同一个化学实验,可以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并对它们进行选择。
选择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案,应具有效果明显、操作安全、装置简单、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等优点。
(四)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①接受信息。
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
②实验设计原理。
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实现制定的实验设计。
从设计的要求及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次:一是实验方案的选定。
二是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的设计。
③设计实验内容。
见上。
1. 设计思想、规律和方法(1)思考问题的顺序: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
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
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
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①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仪器是否齐全。
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应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安装顺序是否合理。
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
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3)实验操作的顺序:①连接仪器。
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②检查气密性。
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2. 设计时,应全方位思考的问题(1)检查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
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
若气体发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发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
目的是:一则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二则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其它物质反应。
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加热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3)冷凝回流的问题。
有的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
如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等。
(4)冷却问题。
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受损失,需用冷凝管或用冷水或冰水冷凝气体(物质蒸气),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便于收集。
(5)防止倒吸问题。
(前已述。
)(6)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
如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等。
(7)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的顺序,如对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先熄灭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同时继续通氢气,待加热区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这是为了避免空气倒吸入加热区使铜氧化,或形成可爆气;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才能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后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典型例题】[例1] 已知Ag2HPO4和Ag3PO4均为黄色沉淀(Ag2HPO4颜色略浅)。
现将0.02mol·L-1AgNO3溶液与0.01mol·L-1K2HPO4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黄色沉淀,试设计一个最为简便的实验方法,用以证明生成物是Ag2HPO4还是Ag3PO4。
实验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氨水、盐酸、硝酸和pH试纸。
(不得选用其他试剂)解析:因为Ag2HPO4和Ag3PO4的颜色彼此相近,故不能用生成物的颜色或Ag2HPO4Ag3PO4(调节溶液酸碱性)反应过程中颜色变化来判断。
换个角度来思考,在反应中:①K2HPO4+2AgNO3=Ag2HPO4↓+2KNO3②K2HPO4+3AgNO3=Ag3PO4↓+2KNO3+HNO3若生成物是Ag2HPO4,则溶液呈中性;若生成物是Ag3PO4,则溶液呈酸性。
答案:取少量等体积的K2HPO4和AgNO3溶液反应,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中性,则沉淀为Ag2HPO4;若溶液呈酸性,则沉淀为Ag3PO4。
[例2] 3位同学设计了下列3个实验方案以验证某无色气体中既含有SO2,又含有CO2。
方案1:将无色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反应后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即可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含有SO2,又含有CO2。
方案2:将无色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反应后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含有SO2,又含有CO2。
方案3:将无色气体通入品红试液后再依次通入酸化KMnO4溶液、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结果品红试液褪色、KMnO4溶液颜色变浅品红试液不褪色,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无色气体既含有SO2,又含有CO2。
试回答上述3个方案中,能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有SO2,又含有CO2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比、分析相关物质的共性及差异,进行实验方案可行性的评价。
在进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评价时,选择的依据是相关物质的性质,对比其共性,寻找其差异,从而作出判断。
分析时一要考虑SO2与CO2的共性是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二要考虑到二者的区别,SO2具有还原性,并能使品红褪色,CO2不具备这些性质。
三要考虑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仅有SO2,还有H2S、C2H4、C2H2等。
因此证明既有SO2又有CO2的实验程序一般应为:检验SO2存在→除SO2→证明SO2不存在→证明CO2存在。
答案:符合上述实验程序的应是方案3。
[例3] 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盐酸和蒸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在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