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观点

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观点

易中天:中华民族是3700年历史5000年文明不能再讲
《易中天中华史》
昨日上午10点39分,学者易中天在新浪博客发布博文,宣布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5月16日,该书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将在北京首发(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易中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即将面世的两卷中,我有很多新的结论和说法。


目的
用全球视野看清中华文明
易中天坦露了自己重写“中华史”的初衷。

他认为,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

于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

有什么样
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因此,必须重写中华史,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易中天称,写作本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看清楚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

我这个书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国际背景和全球视野;第二,强调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第三,找到中华文明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

和其他通史不一样的是,我不追求面面俱到,把关键点讲清楚就行了。


方法论从史出,《尚书》《国语》不可靠
此前,易中天与学者秋风产生过争论,而秋风也出版了好几本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对此,易中天强调自己和秋风的不同,“我认为,他是先入为主,先有了结论,再去找材料支撑。

他的结论就是,中国古代就有共和、民主、宪政,然后,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材料他就用,不能证明的材料他就不用。

不客气地说,这是治学不严谨。


易中天称,“我跟秋风真的不一样。

我是老老实实先把历史是怎么回事先描述出来,然后有多少是多少,不能以论代史。

但是,你也要有你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提出来,中华文明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文明,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共和、民主、宪政。

而且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中,汉民族是没有信仰的。

这都是根据大量的材料得出的结论,我的根据是大量的文物、文字和文献。

文物、文字和文献相冲突的不取文献,能够用出土文物的我尽量用出土文物,因为文物不会撒谎。

而文献后人改来改去,改得不可相信了。

《尚书》《国语》是不可相信的,《诗经》《左传》比较可靠,《史记》里面也有不可靠的地方。


答案本身是个谜,写到最后才有结论
易中天称,“中华本身就是谜。

没有比这个文明延续时间更长的了。

先行者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烟消云散,同龄人克里特、哈拉巴、奥尔梅克相继作古,就连后来人希腊、罗马、波斯、拜占庭、玛雅也都纷纷退场。

只有中华文明,从二里头遗址算起,三千七百年不中断。

即便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也是…中华帝国‟,认同的也是…中华文化‟。

不像印度,多元多变多种族,从来不曾形成过统一而持久的…印度文明‟。

最后就连他们的发祥地印度河流域,也变成了伊斯兰的势力范围。

卓然特立的是中华文明。

奇怪,为什么只有我们民族,不但能够建立,还长期维持着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为什么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匈奴、突厥、鲜卑、女真,一次次铁蹄踏遍,一次次水漫金山,却每次都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五胡乱华到头来变成五湖四海?为什么这样一种强大的文明,在西方的凌厉攻势下却只有招架之功?在未来岁月里,它还能再次雄起,震撼世界,影响全球吗?”
对于这些问题,易中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现在还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全部解答这些问题,36卷不走完是得不出这个答案的,我现在还在写第四卷。

我只是在手上有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GPS,只能走完这一轮的风景后,才能总结出一个答案——也可能给不了答案。

但是,阶段性结论还是会有的。

比如,中华文明的基础是什么,我将在第三卷回答。


■ 新说
五千年文明不能再讲
易中天还说,已经出版的这两卷中,有不少阶段性的,自己首创的结论。

比如第一卷《祖先》,是史前史,“我分为五个阶段,各用一个字描述:点、面、片、圈、国。

点是文化点,夏娃的时代;点扩大后变成面,这就是氏族社会,女娲和伏羲的时代;面扩大后变成片,也就是部落的时代,代表是炎帝和皇帝;片扩大后变成圈,也就是部落联盟,代表是尧舜禹,然后
进入国家的初级阶段,三个代表就是夏商周,三个民族来到中原地区走T台。


而第二卷《国家》实际是世界史,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

易中天称,自己在断代方面,将中华文明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分界在二里头。

二里头是城市还是聚落有争议,自己取“城市”说。

从二里头算起,我们是3700年文明史。

“因此,我们以后不能说5000年文明史。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