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杂交种子的繁制与杂交制种一、辣椒杂交种子的繁殖辣椒杂交种子的生产1.辣椒花的异交性辣椒为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交为主,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
不同的品种,甜椒类型,花柱短,其天然杂交率在5%以下;辣椒类型的品种,花柱长,天然杂交率高于20%。
在开阔地区,辣椒最小的安全隔离距离是150米。
由于辣椒的异交率较低,即使是其他方法制种如雄性不育的利用,也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2.繁殖系数高一般杂交一朵花,辣椒品种可以获得80-200粒种子,甜椒类型可得200粒以上种子。
商品辣椒的种植,农户每公顷用种量少,一般每公顷只需要450-600克种子,目前辣椒杂交育种仍以两自交系杂交为主,人工去雄仍是杂交制种的主要手段的原因。
栽培技术与制种产量1.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直接影响制种产量。
为方便授粉操作和灌溉,母本田均采用每畦栽两行的方法。
垄的取向,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易于排水和灌水,尽量避开强光辐射,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畦面的宽窄,通常要根据母本的特征特性而定。
对母本熟性早、生长势一般、授粉后坐果率高的品种,包沟包畦宽在1米左右较好;母本生长势强且不易坐果的品种,则畦面特别是沟要适当宽一些,宽度可在1.5米左右。
株距同样要根据母本的性状而定。
2.授粉结束后的肥水管理授粉结束后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辣椒种子的千粒重。
一般授粉期在30天左右,授粉结束时,辣椒已进入结果盛期,单株坐果数很多,前期果较大,后期果偏小,总产量并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没有跟上,造成后期果种子发育不好,声效种子数不多,种子千粒重偏低。
二、授粉操作与制种产量授粉操作包括采粉、选花、去雄和授粉等过程。
经观察和研究,去雄授粉后坐果率最高和单果种子数多的花蕾层次是2-6层,7-9层花的坐果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开花集中,便于授粉,也是辣椒杂交授粉的最佳授粉层次;4-6层花不仅坐果率高,而且单果种子数较多,种子千粒重大,占单株产量一半以上,是制种的关键时期;8-9层花也是构成单株产量的主要部分。
主枝花和侧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研究结果表明,去雄授粉后,2-7层主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都高于侧枝花。
目前,我国各制种基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整枝方式。
海南制种基地,打部分侧枝或不打;北方基地以主枝花蕾授粉为主;而华东地区大棚栽培基地,一般不打侧枝,侧枝花授粉也成为制种的一部分。
授粉时期与制种产量经多年摸索,海南的授粉期是11月至翌年2月,最佳授粉期在12月;山西的最佳授粉期是6月底至7月上旬;华东地区的最佳授粉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东北和西北的最佳授粉期是7月。
对于某一制种田,也应根据辣椒苗的生长情况,选择最佳的授粉时期。
前期辣椒苗生长较弱,应推迟授粉期。
根据对大规模的制种田的调查可以看出,一天中以7-10时和16-19时的授粉坐果率较高,不同的制种基地最佳授粉时间不同。
因此各制种基地在对同一天授粉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本地的有利条件,避开不利于授粉结果的时间,来提高授粉后的坐果率和单果种子数,以提高制种产量。
海南基地,从12月至翌年1月,上午8-12时,下午2-7时,气温都很适宜去雄授粉,坐果率高。
但有些地方露水大,授粉时间可以往后推1-2小时。
华东地区大棚内授粉,则尽量利用早晨6- 10时,下午3-7时授粉,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北方基地授粉时间在6-11时和16-20时,主要是避开中午的强光辐射。
三、选择制种基地的原则良好的自然条件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肥力、土壤质地,隔离条件、无霜期长短和交通情况等,它必须最有利于杂交制种。
(1)基地无霜期要超过120天辣椒定植到大田后,大约过30天才可以授粉;一般辣椒开花期在30-50天之间,授粉期也是在30天左右;授粉后约经50-70天生长,辣椒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方可采种。
辣椒从定植开始,授粉到采种在大田中需要生长110-130天。
(2)连续日平均温度在20℃-25℃的天数不少于70天。
日平均温度20℃-25℃,最高温度低于30,最低温度高于15℃最适宜辣椒的生长。
这种条件下,辣椒从授粉到果实成熟,大约需要50-70天。
(3)授粉季节降雨较少辣椒杂交授粉需在大田进行,不仅影响辣椒的坐果结实,而且影响授粉人员的工作,在选择制种基地时,定要选择有一个降雨较少且干燥的季节,以安排作授粉期。
(4)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辣椒制种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一般母本地67平方米,大约需要投入300个劳动日,用工时间在30天左右。
因此,在选择基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源这个因素,根据劳动力的人数来安排制种面积。
(5)作物茬口的选择授粉期必须安排在主栽作物的农闲季节。
否则,很难集中劳动力进行授粉,影响杂交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6)基地要避开灾害性气候常发生的地方灾害性气候一般指冰雹、洪水、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
耕作条件辣椒杂交制种基地必须有一定的耕作条件,如栽培用地、灌溉条件和道路设施、隔离条件等,制种地要能形成一定的制种规模,以保证种子生产区域化。
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选择的制种基地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当地的技术人员应对制种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杂交制种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良繁经验。
当地政府要支持,劳动力素质要比较高,总的生产力水平要高。
能提高制种者的经济效益。
四、制种队伍的建设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制种队伍,使其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和熟练的授粉技术。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制种田的水肥管理、防病治虫;授粉期间授粉质量的检查、授粉时期的选择,花粉的制取及花粉器具的发放;辣椒红熟果的采收、种飞收及晒种、清选等。
所以,要加强责任心,并进行一些技术培训。
培训可分三步,一是室内学习+以资料为主;二是实地培训,边学习边操作;三是实地操作,分组进行实习。
培训后要求管理人员掌握浇水施肥的基本知识;授粉过程中怎样检查去雄是否彻底、是否授粉、是否做标记;采粉的基本知识;辣椒果实的生理成熟期、适宜的采种期等。
授粉人员在杂交授粉开始前应将授粉人员集中进行培训。
(1)掌握操作技术授粉操作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去雄技术、传粉技术、做标记技术和花蕾的选择等四个方面。
(2)责任心教育(3)分片负责为了便于管理,授粉人员可实行分片负责的管理方式。
他们的工资可与他们负责的地块挂果数联系。
一般在盛花期,一人去雄授粉每人每天可承担300-400颗植株。
五、制种基地管理合理布局、统一安排一个制种基地建立后,要确定多个制种点,并合理布局。
在确定一个制种点时,一要考虑辣椒忌连作,必须将3-5年内的生产统一规划,使制种田能充分轮作,减少病虫为害;二是辣椒制种需要大量劳动力,要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三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规划好适宜不同品种的制种点。
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向外围发展,开拓新的制种点,为以后扩大生产打下基础。
为了便于管理,单一制种点不允许同时安排2个以上品种,以免收种时混收,造成损失。
管理方式可对各基地的情况逐一进行分析,采取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
海南基地将有制种经验、管理经验和雄厚经济基础的农民纳入合同制种户。
华东基地采用乡政府+农户的管理方式,西北地区采用公司+农户的管理方式。
华北地区采用办事处+农户的管理方式。
技术服务育种单位的生产人员应深入基层,对农户直接进行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制种单产和种子质量。
技术员队伍管理应着重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并改变管理方式,实行聘用制,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六、原种、原种的生产原种是指育成的原始种子(原原种),一般指经过审定的辣椒新品种育成者最初使用的原始种子或经过其选择生产的与原始种子性状完全一致的种子。
原种(亲本)是利用原原种经过扩繁生产的,性状与原原种一致的种子。
单株选择,是从群体中选出一些符合或近似于原品种或育种目标主要性状的优良单株分别采种,下一年每一个单株的后代形成一个株系,播种一个小区。
根据各株系的表现,决定取舍。
混合选择,是根据植株各生育期的主要性状,从品种群体中选取符合原品种性状的优良单株、单果混合留种,下一代播种在鉴定区内,进行鉴定。
株选,即对某一植株进行选择,是任何选择方法的必备手段。
在株选时必须按以下几个原则进行:①确定株选的主要性状标准;②明确各性状的主次;③人选单株不能太少,要保证有一定的入选群体;④要在整个生育期内进行鉴定。
原种的生产决定杂种优势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双亲基因型的纯合度。
双亲的基因越纯合,其后代的优势就越大。
原原种是生产原种的亲本,因此它必须是高度纯合、非常稳定的自交系。
1.杂交辣椒原原种生产程序辣椒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其群体中具有很复杂的基因型结构,因此,要在有分离的群体中把握某一自交系的特征特性,我国目前杂交辣椒原原种基本上由育种者提供。
2.杂交辣椒原原种的生产要注意的问题(1)原原种生产圃面积不宜太大,但要有很好的隔离条件,严防生物混杂。
(2)原原种生产圃要设在选择自交系的相同环境中,并对其典型特征特性进行选择。
(3)原原种的生产要进行单株选择,混合留种。
选择一般可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在开花期,着重对辣椒的株型、叶、花、节位和抗病性等性状进行选择,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异株;第二次选择在结果盛期,在第一次入选株内淘汰果型、果色、挂果数和挂果集中等性状不符合要求的单株;第三次在种果采收期,在第二次人选的植株内进一步淘汰丰产性、品质和抗病性、抗逆性较差的单株。
经过三次选择后人选的单株,可以采取混合留种的办法留种。
(4)原原种一次生产量要大,尽量减少繁种的世代数。
(5)原原种入库要在包装袋内外标明生产者、生产日期、自交系来源等,最好做到图片和文字同时记载原原种的性状。
入库后还要进行质量检验,质量合格才能进行原种生产。
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1.基本情况(1)原种名称(2)原育种单位及原种子提供单位(3)原种生产地、单位和负责人(4)田间基本情况附记记载茬口、土质、各圃田间设计、栽培方式和密度、播种期、出苗期、主要田间管理作业期、基肥、追肥数量和方法、特殊天气及灾害情况等。
2.特征特性(1)植株特性在生育中后期分别测定株高、株幅、叶片长、宽,并描述叶形和叶色(2)果实性状分别测定商品果和生理成熟果的色泽、形状、果长、横径、单果重、果肉种子数等。
(3)出苗期各行50%的幼苗出土日期。
(4)开花期各行50%的辣椒植株门椒开花日期。
(5)果实采收期各行50%的门椒达到商品成熟日期。
(6)种果采收期各行50%的种株果实生理成熟日期。
(7)产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8)抗逆性包扩抗病、虫、耐寒、耐旱、耐涝等。
病害要注明为害种类和日期。
原原种、原种的选择我国辣椒种植产区根据其生态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是亚热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西南等地,湖南、四川是该区的典型代表,典型气候特点是前期低温,中期高温潮湿,后期高温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