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

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

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

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

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

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

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

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

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

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

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

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

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

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

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

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

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

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

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

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

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由于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策略,出口数量基础大、贸易顺差大,从而导致我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程度开始逐渐加大,内生原动力不足。

而随着去年美元近两次加息和增值,导致我国国内资产转持美元的人民数量进一步增多,更是加剧了人民币贬值的情况,导致我国在贸易经济上承担非常多的损失。

我国的出口增长主要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进行拉动,货物贸易占其中非常大的一部分。

机械加工及服装业等侧重出口,处于全球贸易的顺差优势。

而因受其他国家经济现状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出现疲软态势,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

3、对中国投资需求的影响
相对于外部投资疲软问题更严重的是,世界经济的不断下滑导致了我国在投资需求上的不断下降。

数据表示,从2008年开始,我国企业亏损率连年下降,直到近几年,投资市场情况才有所缓解。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一)降低或调整大规模投资
对于世界经济发展速率不断下滑的今天,对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国情来说,最主要的改革方式就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框架。

我国仍有部分居民基础经济建设仍未完善,且这部分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那么健全。

这表示我国大多数资金仍用于投资大规模行业,以此用来拉动经济增长内需,对待民间投资不够积极,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下,外汇资本储存不断缩水,行政成本难以大幅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能够用来进行民生建设的资金仍为有限,能够动用的资本不多。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积极提倡拉动民间投资,以此来扩展民生建设。

在目前的形式下,金融市场不要指望通过银行手段来增加市场资本流动性,而应把流动性直接注入市场实体经济。

所以,我国在应对世界经济的危机时,应当充分做好调整经济市场结构的准备,降低或调整大规模投资,重建我国市场经济的结构体系[2]。

(二)深化外贸领域侧改、消除汇率引导因素
我国应加强相应的外贸政策和政策创新改革,转变外贸和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全球新型的创业创新机制。

以此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产能,扶持新型产能,提高全球资源配率,提高外贸渠道一体化水平,消除汇率引导因素。

我国外贸企业应极力增强相应的风险意识,用更多的汇率来规避风险,增强消化因货币增值而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压力的风险。

加快利率市场改革能力,为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以及企业回避汇率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体系,使人民币汇率机制与利率形成机制逐渐融为一体,同时,调整贸易政策和引进外资政策,打造“内外资一税”。

在经济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因素,是缓解“双顺差”的经济市场解决途径。

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深化外贸领域侧盖,有序开放实施并培育资产市场,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我国掌握足够的外汇资金资源,消除汇率引导因素,减少其他国家外汇的增减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风险。

(三)提高国内产品价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我国在处理对外贸易的问题中,应该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增强国内产品创新能力,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要保证投放在服务贸易里的比重与工商类相持平,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力,不断进行优化,注重不同体制间的竞争能力,创新多元化服务种类,提高我国服务贸易上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内产品价值。

将新能源与环保技术切实应用到我国产品
的升级换代中,以此为科学发展观,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发展新能源产品时,还能减少资金投入,借以实现外贸的利益最大化。

(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策略,实现经济结构的均衡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我国国民收入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通过实现经济市场结构的均衡,从而治理我国现今资产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其具体措施应为:通过政策和法律保障人民利益;合理确定劳动力价格;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卫生、教育、养老、失业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宽度,提高经济市场中的融合能力;监督商业银行控贷风险,降低资金短缺地区的金融市场准入门槛,以此创造中小型融资新形式等。

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持久且深刻的调整阶段,而我国国内则受其影响,存在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

中国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也已经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

正如温家宝曾经说的一句话,“中国要先于世界经济回暖。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我国GDP降幅程度已收窄,CPI与PPI也均已趋缓,市场经济发展回缓状况明显,货币信贷高速稳定发展,这些都预示着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趋向稳定,整体速率明显见好,中国已经先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参考文献:
[1] 王一鸣,兰宗敏,朱鸿鸣.全球经济新变局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
[2] 柯建飞,于立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战:理论分析与中国应对策略[J].全球化,201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