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休闲的平衡
摘要:工作与休闲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它们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虽有差别却又无法截然分开,具有对立统一性。
工作与休闲是一个连续且不可分割的过程。
关键字:工作;休闲;休闲化工作
一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工作与休闲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它们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虽有差别却又无法截然分开,具有对立统一性。
工作与休闲是一个连续且不可分割的过程。
我们知道,“工作”、“休闲”都是复杂具有多个层面的概念,没有哪种简单的模式或隐喻足以体现工作与休闲之间的所有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地降低。
从工业化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每周工作时间不断被减少,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以投入休闲。
另外,上班的时间安排决定了家庭、学校与休闲的社会时间表的基本结构。
工作场所与住所之间的距离拉开既增加了用于工作的时间,同时也影响了休闲的的环境。
关于工作与休闲的关系,Stanley Parker(斯坦利·帕克)在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工作与休闲的未来》)中勾画出了一个可能性框架,即提出了工作与休闲的三种关系类型:
(一)同一(Identity),即共组到休闲的延伸。
(二)对比(Contrast),即工作与休闲的两级对照;休闲成为工作的逃避补偿。
(三)分离(Separation),即两者之间没有持久一贯的关系,它们大体上都被包含在各自的社会空间内。
Parker还运用延伸(Extension)、对立(Opposition)、中立(Neutrality)三个词来指称这三种可能性。
Parker的休闲与工作三项关系模式可如下表所示。
Parker的工作与休闲三项关系模式 ??
??? Robert Parker. 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M].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1:88. (有修改)
二工作与休闲的演化与融合休闲与工作的关系从整合到分离又到整合,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而休闲伦理与工作伦理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范式转换”。
在工作与休闲的演化和融合过程中,它们的关系并不是此消彼长、截然对立的,而是逐渐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平衡的状态。
休闲是人们“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状态;是人们按照自己所选方式活动的相对自主状态;是人们自我完善并使自己愉悦的自为状态。
因此,自由、自主和自为可以被视作休闲的本质特征。
而工作之所以是我们必须做之事,缘于人们生命的维持和再生产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而只有工作才能为社会、为自己提供这些生活资料。
因此,“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为社会创造必要财富可以被视为工作的本质特征。
如果有某种活动既是人们喜欢做之事,又是人们必须做之事;既是人们的自我实现,又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这种活动就不能被简单划归休闲或工作,而应被视作休闲和工作的融合。
人们曾经认为,全面自由发展(休闲) 和工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此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 ??而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能缩短社会的劳动时间,增加人们的自由时间。
但是,对知识经济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休闲和工作并非一定是此消彼长的。
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休闲和工作走向现代化,也不仅使休闲和工作互相渗透,它还有可能使休闲
???楼慧心·《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走向互相融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休闲和工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
和工作这两类不同性质、不同目的、不同功能的活动融为一体。
而这正是知识经
济时代休闲和工作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第三个新动向。
知识经济时代休闲和工作融合的秘密深藏于知识经济时代特殊的工作方式—
智力型工作之中。
如前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主要工作将是以科技开发应用
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力型工作。
(一)就工作目的而言,这种智力型工作的最终目的虽然也要为社会提供物
质产品,但这类工作指向的目标并不是自然界的某种现成物质形态,而是人们创
造的最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客体。
在这一意义上,现代智力型工作既是人们的必
需工作,又是人们追求理想的自我实现活动。
(二)就工作过程而言,现代智力型工作虽然也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
约束,但这些约束只是给工作者规定了一个可能性空间。
在这个广阔的可能性空
间中,智力工作者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大胆地探索和创造。
在这
一意义上,现代智力型工作既是遵循客观必然性的劳动,又是人们的自由自主活动。
(三)就工作的微观方式而言,智力型工作是工作者以个体方式阅读资料,
观察分析,按照个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在个人头脑中,对个人掌握的
信息进行操作、组合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上,现代智力型工作既是社会必要劳动
的组成部分,又是每一个人全面展示并提升自己独特才能的个性化活动。
(四)就工作成果而言,现代智力型工作除了物质产品之外,还生产大量的
知识。
由于知识对于知识生产者具有内在的不可剥夺性,知识生产者一定能够享
有自己所创造的知识成果,因此,在这一意义上,现代智力型工作既是人们为社
会创造财富的劳动,又是人们自我完善的活动。
总之,在其理想形态上,智力型工作是集高级休闲和必需工作于一体的特殊劳动。
三休闲化工作在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所能提供的体验。
杰弗瑞·戈比曾经指出:“在一个理想社会中,外界驱使我们去做的事,同时也将是我们自己心里想做的事。
工作会更像休闲,休闲也会更像工作。
”[??,“那些认为工作是生活中最重要或者最有趣的事情的人,并不见得会说他们在生活中全无休闲式的体验,只不过他们将这种体验融入到工作之中,从工作之中得到一定的满足,而其他人却是从休闲生活中获得这种满足感的。
”[??社会工作者一般将此类工作称之为“休闲化工作”,其主要特点有:
(一)自我肯定。
工作能创造出某种认为将自我的一部分融入到产品中的感觉,工作是确定自身存在的最佳方式,人类借着工作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象征着社会地位。
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形态和场所影响着工作者及其家庭的社会状况:社会地位、居住地点、子女就学以及家庭朋友的交往等。
(三)具有发挥技能的广阔空间,而不论这种技能是属于制造业还是其他行业。
(四)全神贯注而不会被人武断地干扰。
(五)具有开创性和责任心,能够自由地做出决定。
(六)与熟悉本职工作的人以及具备良好素质的老板和同事一起工作。
(七)有宽阔的人机互动场景。
工作提供了一个聚集的场所,又有人交谈互动、缔结友谊的机会。
???郭鲁芳·当代浙学文库《休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Page:110
???郭鲁芳·当代浙学文库《休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Page:110
休闲化工作将休闲的心态带到工作之中,它并不局限于某一工作形式。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先进的技术力量,广阔的交流平台,开放的思维模式以及全新的工作观念使得休闲化工作成为可能,也必将成为后工作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Robert Parker. 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M].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1:88
【2】郭鲁芳·当代浙学文库《休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
【3】楼慧心·《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走向互相融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休闲和工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