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型: 技术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汽修主撰人:刘巧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 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 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和所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1.通过学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绘制出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的图样。

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2.正投影法基本原理是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正投影作图基础、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应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能阅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有关图样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件以及《尺寸公差》等国家标准。

三、学时分配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平面图形画法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

(二)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及线段分析。

(三)教学内容
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

3.几何作图。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三视图的等量关系和方位关系,充分理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并会应用投影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投影法及三视图
2.点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
4.平面的投影
第3章基本体(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在理解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

(二)教学重点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投影特点及投影规律。

(三)教学内容
1.平面体
2.回转体
第4章轴测图(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轴测图的投影原理;熟练掌握组合体正等测图的画法及组合体斜二测图的基本画法。

(二)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三)教学内容
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正等测轴测图
3.斜二测轴测图
第5章截交线和相贯线(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立体截交线投影的求法及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画法。

(二)教学重点
立体截交线的求法,两圆柱轴线正交时的相贯线画法。

(三)教学内容
1.截交线
2.相贯线
第6章组合体(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方法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二)教学重点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和读图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2.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5.画组合体的轴测图
第7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6学时)
(一)教学目标
熟悉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及应用场合;熟练掌握全剖、半剖、旋转剖、阶梯剖等剖切形式的画法及应用场合;掌握局部放大及简化画法。

(二)教学重点
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
(三)教学内容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其他表达方法
5.综合应用举例
6.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8章常用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12学时)
(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齿轮几何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定画法;键、销、滚动轴承、弹簧的规定画法;标准件、常用件的查表方法
(二)教学重点
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

(三)教学内容
1.螺纹
2.螺纹紧固件
3.齿轮
4.键和销连接
5.滚动轴承
6.弹簧
第9章零件图(18学时)
(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常见四大类零件(轴套类零件、轮盘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及其零件图的绘制、阅读方法和步骤;熟练掌握零件图上
技术要求的标注和识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正确、完整、合理地绘出常见零件的零件图。

(三)教学内容
1.零件图概述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第10章装配图(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方法、零部件的序号编制、明
细表填写的方法;熟练掌握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及拆画零件图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阅读和绘制装配图。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三)教学内容
1.装配图概述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装配图的尺寸注法和技术要求
4.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5.常见的装配结构
6.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7.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四、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机械制图》,刘纪新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裘文言.《机械制图》(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习题),2003 2.朱冬梅, 胥北澜.《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东祥.《机械工程制图》(第四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
悉机械制图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制图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
法探索和试验。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
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
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期中成绩(占20%)和平时成绩(占10%)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项目给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