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第1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美好品德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德才兼备。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译文: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二)故事引导
1、讲德才兼备的薛仁贵的故事
2、你如何看待薛仁贵的“才”和“德”
3、你还知道哪些德才兼备的人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1、情景表演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其他同同学,同学们问他一些难题,他总是爱搭不理。

班干部竞选时,小明落选了,他很苦恼。

2、你认为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小明想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你有何建议?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德才兼备
六、教学反思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办学要尊重这个规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行合一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应该如何运用这句话,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2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二、重点难点
明白人际交往要有宽广的胸怀。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故事引导
1、讲以邻为壑的故事
2、同样是治水,为什么白圭不能与大禹相提并论?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1、情景表演
雨天一位女士走上公交车,发现座位上有水滴,椅面有点湿。

她皱着眉头走向了另一边空着的双人座位。

入座时,她随手把还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2、这位女士的行为合理吗?
3、生活中你有过“换位思考”吗?说说看。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教学反思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第3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如何与不理解自己的人交往。

二、重点难点
明白人际交往要有宽广的胸怀、多沟通。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抱怨、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吗?
(二)故事引导
1、讲孔子的故事
2、你认为孔子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修养的一种境界。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有人不理解你、不认可你的情况,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做。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人不知而不愠
六、教学反思
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伦理思想是其中的精髓,比如他的仁,孝悌,交友,守信等。

这此思想对于减少现今多数人心理道德防线崩溃、道德意识淡薄的社会现实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侵袭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教师要通过对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4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如何化解矛盾。

二、重点难点
明白人际交往要有宽广的胸怀。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译文:大海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成就其宏大;高山俊俏挺拔,因为无欲无求才成就其刚强。

(二)故事引导
1、讲林则徐的故事
2、林则徐为自己写对联的目的是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提醒我们要以宽厚包容之心待人。

可是有一对好朋友小容和小刚,却因为一点小事反目成仇。

结合这句名言,你会如何化解两人的矛盾呢?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七、教学反思
学生主体地位一定要凸显。

思品课的知识点部分并不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说的就放开让学生说,教师只要稍加总结即可。

全身心的投入课堂。

要想让学生投入课堂,必须自己先投入课堂,将情感完全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才能进一步的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总体的融入课堂,整堂课才能融洽、流畅。

可以让学生顺着课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想象一下大海的感觉,感受那种平静、安宁,并且可以和下面教学中“宽容带给我们心灵的安宁”相呼应、相联系。

第5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学会客观正确看待问题。

二、重点难点
明白如何客观正确看待问题。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译文:能够听取、综合多方面的意见,才会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偏听偏信一面之词,就会有失公允,做出错误的决断。

(二)故事引导
1、讲齐威王的故事
2、齐威王是怎样做到“兼听则明”的?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一个男孩不小心撞痛了一个女孩。

女孩就哭着向家长说是男孩打了她,结果女孩的家长怒气冲冲地质问男孩的家长。

1、如果女孩的家长了解到男孩是不小心撞痛了女孩,还会这样做吗?
2、你认为女孩家长怎样做才能“兼听”?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六、教学反思
在提问时,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学生还没有思考完毕,教师就急于揭示答案。

预设的课堂容量偏多,致使对某些问题的落实难以深入,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很难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

一堂好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

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分析学情,进行教学反馈,才能在教学对话中激发出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的火花。

第6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学会遇事要考虑后果。

二、重点难点
明白遇到问题要多思考,想清楚后果再施行。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译文:要想谋取利益,必须先考虑可能带来的危害;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先考虑到失败的后果。

(二)故事引导
1、讲螳螂捕蝉的故事
2、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的祸患又有哪些?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小丽一家与朋友家聚餐,席间大人们都喝了酒。

饭后朋友一家着急回家,可怎么都打不上出租车,情急之下请求小丽爸爸开车相送。

小丽爸爸心想反正酒也没喝多少,为了照顾朋友面子,就痛快地答应了。

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样劝说爸爸呢?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
六、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