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必记)中考试题内容比例:声、光、热:约28%运动、力和功:约32%电和磁:约20%物质、能量和能源:约20%第一部分声、光、热(占28%)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15。
C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投影仪。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像距(v)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物距(u)u>2f f<v<2f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能成像u<f v>u正立放大虚像14、光路图: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15.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的景物,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远视眼看不清的物体,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19.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0.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1.近视或远视程度越严重,所需配戴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的镜片,的本领越大。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以为单位)的。
焦距为0.4m透镜的度数为度。
22.用眼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
3、热学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温度的测量标准叫温标。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5.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7.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9.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1.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熔化凝固℃t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2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22.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24.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5.比热容是物质的又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26.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7.水的比热容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28.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2Q放=cm(t0-t)=cm△t降2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3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2.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3.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34.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35.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6.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7、热传递:是指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J)。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8、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39、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0、热机效率:41、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机与社会发展:(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化学能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4次,曲轴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
(3)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大于、小于)知识版块说明:声现象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3、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