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析出晶体
温度降低,溶解的量减小
【结论】温度升高,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更多的物质;温度降低,一定 量的水中溶解的物质的量减少。
【小结】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溶剂的量和温度有关。
【结晶】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叫做结晶。
硝酸钾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
雪花晶体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 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
条件:一定温度 2、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溶液状态:饱和状(1) 20克 A 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A的溶解度是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
1、概念
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
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2、条件: 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溶剂里”,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有未溶解的溶质,且固体溶质不再溶解。 ②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再加少量的溶质,不能再溶解 的是饱和溶液
4、结晶
冷却后硝酸钾晶 体从溶液中析出
硝酸钾晶体
①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过程,叫做结晶。
②固体溶质
溶解 结晶
溶液里的溶质
注意:没溶解的溶质不能计算在溶液中
结晶的方法:
1、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量受温度 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KNO3等 2、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量受温度影响较 小的固体溶质,如NaCl等
想一想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氯化钠 粗盐
多种化 工原料
母液
结晶池 蒸发溶剂
④海水晒盐,原理: 利用日光、风力使水分蒸发。是蒸发溶剂法
海南省东方盐 场晒盐一景
海水里含有3%的食盐,把海水引进晒 盐池,经过风吹日晒、水份蒸发,白花花 的食盐就析出来了。
其它还有用盐井水,盐湖水熬盐,使 食盐溶液达到饱和,再继续蒸发,食盐就 成晶体析出,得到精盐。
③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④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
⑤ 20℃时,将136g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干,得36g 氯化钠 ⑥ 20℃时,136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36g,水100g.
20克。
(X) 未指明温度
(2) 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
的溶解度是10克。
(X) 未指明100克溶剂
(3)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是10克。
(X)未指明是否饱和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6、浓溶液与稀溶液
(1)概念:在等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2)关系: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00C,100g水最多溶解36gNaCl,----浓、饱和 200C,100g水最多溶解0.17gCa(OH)2- 稀、饱和
课题2 溶解度
【思考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感受 到,一种物质能否溶解在另一中物质里,与这两种 物质的性质有关。那么,象食盐和蔗糖这样能够溶 于水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 水中呢?
【实验9-5】在室温下,向 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 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 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 搅拌,观察现象。
你看到过粗盐在夏天“出汗”吗?
这是粗盐里含的杂质(CaCl2,MgCl2)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变潮 的结果,纯净的食盐是不容易受潮的。
归纳总结
5、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 方法: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
结晶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冷却
温馨提示:
(1)“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如硝酸 钾的固态溶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 好相反.
15ml水
待溶解后
5克氯化钠
再加5克氯化钠
20ml水
氯化钠部分溶解、 有少量剩余
操作
现象
剩余氯化钠全部溶解
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 溶液不饱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食盐有少量剩余 溶液饱和
再加15mL水,搅拌
增加溶剂的量, 剩余的食盐又溶解 溶液变为不饱和
【结论】物质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水的量增多,溶解的物质也增多。
硝酸钾溶于水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20ml水
有固体剩余
冷却
固体又溶解
有固体析出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溶解
溶液不饱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有固体不溶物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加热
固体消失了
温度升高,溶液变为不饱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又溶解了
温度升高,溶解的量增大
冷却
二、溶解度
【思考】食盐和硝酸钾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么, 到底谁溶得更多呢?
只有在温度确定、溶剂的量也确定的条件下才能作出
比较。
比较的标准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解度为36。
(X) 没有单位:克
(5) 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36g.在20℃时,将40gNaCl固体,放 入100g水中,充分搅动,只溶解了36g.
正确
3、固体溶解度的意义:例:氯化钠在20℃是的溶解度是 36g。
① M质=36g, m剂=100g , m液=136g; ② m质:m剂:m液 = 36:100: 136
【思考二】 :升高温度物质能不能无限 制地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呢?
【实验9-6】在室温下,向 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 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 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 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 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 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 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 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 什么现象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