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讲师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三章专职讲师管理第四章兼职讲师管理第五章外聘讲师管理第六章总结与考评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培训讲师管理,建立健全讲师的选拔、认定、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制度措施,建设一支以专职讲师为骨干,兼职讲师为主体、外聘讲师为补充的高素质培训讲师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为集团公司培训工作提供师资保证和支持,根据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培训讲师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一)按需配置。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训项目需求选拔配置讲师。
(二)广开渠道。
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等渠道吸纳人才加入师资队伍。
(三)资源共享。
通过互相调剂和使用培训师资,实现讲师资源的融通和共享。
(四)动态管理。
定期对培训讲师进行质量评估,实行能进能出,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第三条集团公司培训讲师分为专职讲师、兼职讲师和外聘讲师。
(一)专职讲师是指在集团公司及各单位从事员工培训教学和课程教材开发等工作的专职人员。
(二)兼职讲师是指在集团公司及各单位从事本岗位工作,并由本单位培训管理部门聘请的担负员工培训教学和课程开发工作的兼职人员。
(三)外聘讲师是各单位培训管理部门根据专业特点和培训需要,面向社会聘请的承担一定培训教学任务的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直属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五条集团公司培训中心是培训讲师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如下:(一)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的培训讲师管理工作;(二)负责集团公司专、兼职讲师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和约束,及集团公司和各单位高级兼职讲师的认定等工作;(三)负责集团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所需要的外聘讲师聘任等工作;(四)负责建立集团公司培训讲师师资库及调配使用师资库资源。
第六条所属各单位培训管理部门是本单位培训讲师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如下:(一)负责本单位专、兼职讲师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和约束,及本单位初级、中级兼职讲师的认定等工作;(二)负责本单位组织的培训项目所需要的外聘讲师聘任工作;(三)负责建立并完善本单位培训讲师师资库,并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备案。
第三章专职讲师管理第七条专职讲师的主要职责如下:(一)根据培训需要,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课件;(二)主持或参与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及相关案例;(三)主持或参与课前需求调研,完成课后考核、阅卷、答疑等工作;(四)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授课反馈及时改进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等;(五)通过自学提升专业素质和授课能力,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六)为培训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或意见,完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七)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指导其他讲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八)深入基层调研,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九)培训管理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
第八条专职讲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热爱培训工作,品行端正,有责任心,身体健康;(二)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资格,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从事相关培训教学工作满五年以上;(三)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授课技巧,并具有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四)具有相关课程、教材开发能力;(五)善于调动学员积极性,指导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六)通过自学提升专业素质和授课能力。
第九条所属各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申请设立专职讲师岗位和职数,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专职讲师的选拔应首先从经过认定的兼职讲师中筛选,不能满足需求时,经集团公司批准同意后可面向集团公司系统内外公开招聘。
第十一条专职讲师的培养方式如下:(一)定向培养专职讲师。
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选派优秀专职讲师到有关高校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等专业知识。
(二)基层实践与调研。
组织专职讲师赴基层参加实践或调研,掌握基层工作流程和员工操作技能,深入了解基层培训需求,培养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
(三)内部交流研讨。
组织专职讲师进行培训专题交流研讨,开展多种教学竞赛活动,互相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二条集团公司和各单位培训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专职讲师的使用及管理。
下级培训管理部门如需聘请上级或同级培训管理部门专职讲师授课,可提前向上级培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其协调安排。
第十三条专职讲师年度集团内基本授课量为300课时。
专职讲师在年度基本授课量内不予支付课酬。
超过年度基本授课量由所在单位给予每课时不高于50元的课时补助。
第十四条所属各单位培训管理部门应每年对专职讲师的授课数量、授课质量、课程教材开发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给予一年期降级使用,期满后仍不合格的调离讲师岗位或予以辞退。
第十五条专职讲师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教员、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实习指导教师系列(三级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或本人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逐级晋升。
第四章兼职讲师管理第十六条集团公司及各单位所有员工均有承担相关培训工作的义务,各级单位部门负责人均有培训其下属员工的责任。
鼓励各单位选拔业务骨干、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带头担任兼职讲师,并逐步将其每年承担一定课时培训教学任务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加分指标。
各单位、部门应支持兼职讲师工作,按照培训管理部门的安排承担并完成授课任务。
第十七条原则上各单位每个专业(职业)工种的每门课程配备兼职讲师不超过3人。
第十八条兼职讲师的职责如下:(一)严格依照培训项目要求完成相关课程授课任务;(二)参与内部课程教材、教案及课件开发;(三)根据授课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四)参与课前需求调研,课后考核、阅卷、答疑等工作;(五)配合所在单位做好后备师资培养工作;(六)协助完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七)为培训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八)通过自学提升专业素质和授课能力。
第十九条兼职讲师分为见习、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等级,可跨级申报,具体资格条件如下:(一)基本条件1.热爱培训工作,品行端正,有责任心,身体健康;2.工作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授课技巧;4.善于调动学员积极性,指导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
(二)资格条件1.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见习兼职讲师:(1)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2)中专(技)及以上学历,具有本职业(工种)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满足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初级兼职讲师:(1)取得见习兼职讲师资格满一年;(2)上年授课量达到12课时;(3)见习考核结果优良。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兼职讲师:(1)取得初级兼职讲师任职资格后,连续两年年度授课量达到18课时,担任本专业或本职业(工种)2门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优良;(2)具有本科学历及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担任见习兼职讲师满一年,且上年授课量达到18课时,担任本专业2门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优良;(3)取得本职业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担任见习兼职讲师满一年,上年授课量达到18课时,担任本职业(工种)2门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优良。
4.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兼职讲师:(1)取得中级兼职讲师任职资格后,连续三年年度授课量达到30课时,担任本专业或本职业(工种)2门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优良;(2)具有本科学历及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担任见习兼职讲师满一年,且上年授课量达到30课时,担任本专业2门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优良;(3)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担任见习兼职讲师满一年,上年授课量达到30课时,担任本职业(工种)2门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优良。
5.担任集团公司部门副职及以上职务、二级单位部门正职及以上职务、三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由部门推荐或本人提出申请,经同级培训管理部门考察审核后,可直接认定为与本人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相对应的兼职讲师,其中达到高级兼职讲师资格的,应报集团公司认定。
第二十条见习兼职讲师选拔程序如下:(一)达到见习兼职讲师任职条件,经个人申请或单位(部门)推荐,并填写《内部兼职讲师自(推)荐表》(见附件一),报本单位培训管理部门;(二)经本单位培训管理部门初审,并通过试讲合格后,纳入师资库,作为见习兼职讲师。
第二十一条兼职讲师每年完成申报条件中规定授课课时量的均可申请参加认定,各级培训管理部门每年对兼职讲师的授课数量、授课质量和课程教材开发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认证资格证书,兼职讲师认定权限如下:(一)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可认定初级、中级和高级兼职讲师。
(二)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可认定本单位初级、中级兼职讲师;(三)集团公司各三级单位可认定本单位初级兼职讲师;(四)下级培训管理部门应向上级培训管理部门推荐认定本单位不具有认定权限的高一级兼职讲师。
第二十二条兼职讲师资格证书由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统一印制、编号并发放。
第二十三条兼职讲师的培养方式如下:(一)授课技能提升培训。
通过内部专职讲师和外部资深讲师为兼职讲师进行授课技能培训,提升其授课能力;(二)专业知识培训。
有针对性选派优秀兼职讲师参加集团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等专业性知识培训;(三)内部交流研讨。
定期组织兼职讲师进行培训专题交流研讨,开展多种形式教学竞赛活动,互相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四)课程开发与培养结合。
根据兼职讲师负责的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由若干名兼职讲师组成教研组,通过教研活动和课程教材开发,提升专业素质和授课能力。
第二十四条兼职讲师的使用按以下规定执行:(一)所属各单位培训管理部门应根据需要指导本单位兼职讲师确定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其授课计划,事前沟通确认,保证其按时授课,并组织学员对其授课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二)下级培训管理部门如需聘请上级或同级培训管理部门兼职讲师,应提前向上级培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上级培训管理部门统一调配,不得直接向兼职讲师本人或其所在单位发出邀请。
(三)兼职讲师授课的课酬、食宿费、交通费等由培训组织单位或受训单位支付。
(四)对未参加授课技能培训的兼职讲师,在授课前原则上均应接受至少一次课前准备、需求分析、授课技巧、课程开发、受训对象特征研究等专业培训。
(五)为避免影响本岗位工作,兼职讲师每年授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0个课时。
第二十五条所属各单位每年应对兼职讲师的授课数量、授课质量、课程教材开发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