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管改碱技术要点
暗管改碱(盐)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勘察设计、灌排配套、暗管敷设、激光精平、深松破结、维护管理六个环节,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
勘察设计。
在实施规划和工程措施前对整块土地的海拔高程,此区块与周边区块的联系,地表面貌、水系、河流、道路、建筑物、水库、洼地、高地进行测绘,以便确定如何将此区域与区外衔接。
除此之外,还要对该区块土壤多处定点钻探打孔,以调查土层结构、土壤渗透系数、土壤中盐碱及矿物质含量化验等,取得第一手资料,以此为依据设计明沟、暗管的走向、间隔与埋深度,布置水库、泵站、灌排系统的位置、走向,使改碱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
灌排配套。
规划设计图纸审查确定之后,第一步需要对项目区域进行灌排系统的配套,如灌溉淡水来源和水渠、水库建设,挖建排渠和建设灌排泵站,田间桥涵路闸的规划与建设等,使之与项目区外的系统合理衔接。
只有项目区形成科学合理的灌排与生产运行大系统,才能为其他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暗管敷设。
地下暗管是带孔的PVC波纹管,管孔是由激光打孔机按一定规格打在波纹管的纹沟内,管径一般80毫米~110毫米。
暗管铺设按设计深度和间距在激光制导下由埋管机按设计比降埋入地下,暗管四周裹有滤料,以防止粉末性土壤颗粒进入管内,堵塞暗管。
地下管每隔300米左右建一个检查井,为以后暗管维护作准备。
挖沟埋管裹滤料完全由机械作业,一次完成,不管地表是否平坦,管沟深度、坡度按设定数据在激光制导发射和接收仪器的控制下不受影响,保证进入暗管的水自然流出。
暗管埋深按地下水的埋深和改碱需要确定,一般在米~米。
暗管不仅渗入和排出进入上部土壤且溶解了盐分的地表水,而且也截住了地下盐碱水和矿化度高的水不再上升到上层土壤造成返盐。
暗管不仅有排碱功能,而且还有排涝作用。
土壤完全
脱盐以后再渗出的淡水可以集中起来进入水库,用于灌溉,使水资源循环利用。
根据项目区的工程需要,也可采用设计渗水管和积水管相连结的铺设方式,即全封闭式的暗排系统。
渗水管的功能是接收盐碱水,积水管的功能是将渗水管内的盐碱水集中到泵池之中,然后用泵排出。
如果土壤地质条件允许,一般采用暗排明排相结合的方式,只铺设一级渗水管,渗水管的盐碱水直接流入排沟,由排沟集中到泵站与地表水一起排出或再利用。
激光精平。
荒碱地和一般农田不够平整,造成浇灌不均,既浪费水又使改碱效果不佳。
项目区灌排配套和铺设暗管之后,就会成为一块块条田,每个条田按预先测定的高程确定平整基点,大功率整平机械在GPS定位系统和激光制导之下将上百亩一块的条田整平,高程差在2厘米左右,为以后的种植管理打下基础,使耕地易于管理和节约灌溉用水。
深松破结。
黄河冲积平原土壤分层明显,土层中有黏土层和板结层(俗称铁板砂),这些土层渗透性极低,影响土壤的淋洗脱盐和以后土壤耕种及作物生长。
用大功率机械拖带专用深松犁,将地表70厘米以上土层深松一遍,增加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保水保肥,为作物生长创造条件。
土壤深松不是深翻,但这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使之形成团粒结构改良土壤的重要环节。
维护管理。
工程措施实施后,形成了暗管以上土层与以下土层的隔断,上部土层在降水和灌溉条件下逐步脱盐,下部土层盐水被暗管吸收不再上升,盐碱土壤变为可种植土地。
这时的土地要加强种植、施肥、浇灌、沟渠路、桥涵闸、水库泵站等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损坏设备和水利设施。
暗管埋下后,经过8年~10年的使用,可用暗管清洗机的高压水流从暗管管头或检查井将泥砂冲出,保持其正常排水功能。